头体针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论文_王一夫

头体针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论文_王一夫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300193)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顽固性失眠,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重症睡眠障碍性疾病。据调查[1],目前中国的失眠症的患病率高达10%-20%。而相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会出现大约7亿多失眠患者[2]。该病多由心理因素引起,病程极长,临床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不足,患者日间乏力,夜间难以入睡,心理矛盾加重,会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而这种情绪会继续加重失眠,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西医多使用苯二氮类(如安定、氯硝安定)、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等镇静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但药物依赖性强,副作用较大。本人跟随张玉莲导师出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作1例病案报道如下。

病案

患者,女,46岁,教师。2014年5月28日初诊,主诉:失眠13年余。自诉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服用多种安眠药均无明显疗效。现症:失眠,入睡困难,服药后夜间入睡时间可至2小时,易醒,但未服药时则整夜无睡意。精神状态差,伴严重幻听,如人鬼低语。心烦,日间精神时有亢进,情绪焦虑紧张,头晕,发作呈持续性,行走不稳,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伴轻度记忆力减退。纳呆,二便尚可,舌淡,少苔,脉弱。既往史:无。西医诊断:顽固性失眠。中医诊断:不寐,心肾不交偏肾阴亏型。

治疗方法

治疗采用头体结合针刺治疗。针刺取头部百会、四神聪、内关、神门、三阴交、晕听区(双侧)、率谷、头维、听会、风池、完骨、天柱。操作:患者取坐位,局部消毒后,根据进针深浅取0.28 mm×25mm 或0.28 mm×40 mm华佗牌不锈钢毫针。晕听区、率谷、头维、百会、四神聪以15°左右夹角进针,采用平刺插入法,刺至帽状腱膜下,进针深度为35~38mm,针刺后施快速捻转手法;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30~35mm,针刺得气后施捻转平补平泻法,内关直刺30~35mm,神门直刺10~15 mm,三阴交直刺1.0~1.5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针刺后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每5次为1个疗程。

治疗1周后,患者头晕及焦虑症状减轻。失眠未见明显改善,精神状态差,仍有幻听。

治疗2周后,患者自诉可入睡,精神状态可,头晕及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幻听较前减少,纳可。

治疗1月后,患者自诉入睡时间明显增加,精神状态可,头晕明显减轻,无焦虑及幻听,纳可。

继续巩固治疗1月,病情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体会

顽固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本病以严重的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西汉时代《难经》[3]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难经?四十六难》认为老人不寐的病机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4]曰:“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说明脑与精神活动密切关系。而睡眠可作为一种静态的精神活动,故脑对于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又近代医家张锡纯提出:“人之神明,原在心与脑两处,神明之功用,原心与脑相辅相成”,“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故心与脑的关系密切,共主神明。明代医家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5]中有“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阳独亢,亦不得眠。”体现了不寐之根于真阴不足,真阴亦肾阴,故不寐与肾的关系密切。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不降无以温肾水,肾水不升无以养心火,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日久肾阴亏损,阴损及阳,心阳不振而致不寐。治疗当以补肾,镇心,安神为主。该患者失眠已13年余,久夜不寐必耗伤真阴,阴虚不能敛阳,阳不入阴而出现入睡困难。该患者最突出的症状为幻听,甚至感觉有鬼魅之物常年围绕耳边,造成其精神状态极差,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肾开窍于耳,肾中的精气亏虚,髓海失养,无法上充于耳则产生幻听。幻听会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加剧失眠,从而进入一恶性循环。此外,头晕、记忆力减退症状均为肾精亏虚无法上充于脑的表现。心藏神,肾水无以养心火则心火旺,心神不宁,则出现精神亢进、焦虑症状。该患者舌淡少苔,脉弱,并未表现出阴虚阳亢之象,可能为久病阴阳俱虚导致。因此,选用本针法:百会穴居颠顶,其深处即为脑之所在;且为督脉经穴,督脉又归属与脑。为百脉之会,百病所主。与四神聪相配,共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内关、神门分别为心包经与心经穴位,二穴相配有镇静安神之功。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晕听区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率谷、头维、听会、风池、完骨、天柱为临近取穴,可改善头部经气运行。现代医学中,百会与四神聪穴位下为大脑额叶功能区,可对皮质功能区有促进作用;晕听区、率谷、头维可改善耳周供血;睡眠的中枢在脑干的上行网状激舌系统,而头晕多是由前庭小脑中枢及内耳迷路的缺血及损伤造成。风池、完骨、天柱合用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小脑与脑干的主要供血动脉均由椎-基底动脉发出,而内耳迷路动脉也由椎-基底动脉发出,故通过针刺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对失眠、头晕及耳鸣的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头体针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特别是对西药耐受的失眠患者,疗效极佳。

参考文献:

[1] 丁芬元,刘西俊,何孝海.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及生活质量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20(6):85-86.

[2] 刘世熠.睡眠研究和展望[C]中国第二届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北京:中国睡眠研究会,1996:5-10.

[3] 凌耀星.难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 崔为.黄帝内经.素问泽注[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5-09-28

论文作者:王一夫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头体针结合治疗顽固性失眠1例论文_王一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