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研究
申月霞
(商丘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同时国家基于此安排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方面的重要任务。但是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目标,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进一步了解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关键词: 新时代;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的十九大代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步,我们必须遵循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地树立“四个意识”,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奋斗,不怕吃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以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而不断奋斗。
步甲多样性特征主要采用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Pieluo均匀度指数J来表征(马克平等,1994),并采用Simpson指数量化不同月份之间步甲 α多样性的变化(Barlow et al.,2007)。所有指数均运用R语言(R Development Core Team,2011)中的“vegan”包(Oksanen et al.,2012)进行计算。
1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人的心理学范围内的概念,指的是人在缺乏一种东西的时候对其所产生的心理感觉。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需求也就是人的本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心理或者是本性,不存在国度,时间的限制。因此我们可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倾向是一直具备、不会消失的。但是,人是自然、社会、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是跟随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民心中的美好生活具有不一样的含义。例如,在物质条件不足、人民生活质量差的情况下,人民所希望的美好生活指的则是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睡觉。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大部分家庭有了多余的粮食与钱财之后,人民心中的美好生活也就不只是物质条件方面了,他们开始希望可以接受更优良的教育、可以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可以得到满意的工资、可以有稳定的社会保障与医疗服务、住的环境可以更加舒服,还希望儿女们可以快乐幸福地成长、找到一份好工作,最后可以拥有满意的生活。总而言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变和不变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不断消灭我国目前的基本矛盾,同时打造人民真正向往的美好生活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地了解目前人民心中美好生活所具有的深层含义。
2 新时代人民期待的美好生活新内涵
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实现人民对接受更优良教育的要求,开始发展教育事业,努力维护教育公平,不只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效安排,还坚持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解决民工子女难以接受教育的问题。为了让人们可以取得更稳定的工作以及客观的工资,政府开展了多项举措,扩宽渠道、努力提高就业率,提高居民的收入。为了让人民可以享受更安全的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服务,政府不只是开始设立涵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在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以及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养老难题。通过长时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的阶段。这时的人民“不只需要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条件,还对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等等方面产生了进一步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只是涉及房子、钱财等物质方面,还开始涉及蓝天白云、环境优美等方面:人们对公平拥有发展机会以及发展成果的向往与期盼;人们对健康快乐以及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人们对积极乐观、与人为善精神的向往与期盼。
3 新时代人民向往的“四维”美好生活
新时代人民心中的美好生活,不只包括物质生活与生活环境方面,还包括社会与文化生活方面。
3.1 在物质生活方面
马克思曾说过,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为生产满足“吃喝穿住”等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质生产活动”,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大量需求,是人们不断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动力源泉。而且,人的物质生活需求是在随着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提高的,人们在有了小的房子之后会希望有一个大的房子,衣服足够避寒之后开始希望穿的更有档次、更优雅,吃饱饭之后就开始希望可以吃到更好吃、更豪华的食物等等,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不会停止的,毕竟社会的进步也是无止境的。因此,目前人民物质方面美好生活的需要,即为不断提升物质生活条件与质量。
3.2 在生存环境方面
人民心中的美好生活,指的是可以生活在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以及干净的水源,吃饭的时候可以吃绿色无污染的饭菜食物等等。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积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开展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活动,让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不过,建设真正健康优美的自然环境仍然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目前这依旧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走近劳动人民的生活、鼓励人们积极奋斗的大众与健康文化产品。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候,主动促进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改变与发扬,提高积极向善的文化来指引人们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创新奋斗的精神来促进社会的发展。不过,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现在我国大众文化方面,消极的文化依旧存在不小的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改善文化生态依旧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多样化的、积极健康、与人为善的文化生态环境。
3.3 在社会生活方面
认真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坚定“四个意识”以及“四个自信”的理念,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需要牢牢记住新时代党的责任使命,进一步领悟到“四大考验”的长期以及复杂性、“四种危险”的鲜明以及严峻性,真正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人民美好生活”为一个频繁出现的词语,一共在报告里出现了十四次,明显可以发现这个词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性,它不只和民生有关,还和党的使命、目标以及未来息息相关,不只富有全面性、战略性以及前沿性,还走入了普通人民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冷暖相结合,它接地气、有生气、有底气,而且热气十足,富有丰富的情感以及不凡的含义,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以及和善力,组成了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触动了人民的内心,感动了所有人。党的十九大报告通过“人民美好生活”这个普通、大众、生活化的简单语句表达出了党的新思想、新计划、新目标与新未来等伟大内容,进一步缩短了党与人民间的心灵距离。党员干部需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当作基础,奉行新理念、研究新模式、做出新行动;利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来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奋斗,积极适应新常态、掌握新目标、牢记新理念、开展新实践,进一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3.4 在文化生活方面
·交际性公关:主要通过一些线下读者活动,读者交流会、座谈会,或者与部分读者的电话、邮件沟通等这些直接、富有人情味的活动来建立与读者的关系,深化交往层次,巩固传播效果。
4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4.1 明确新站位
可以真正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所有人都可以平等地享受发展机遇与成果;社会和谐健康,人民的收入、就业、教育、医疗以及养老都得到了保障等。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努力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推动平安中国的建设,改革公共安全系统以及食药监管部门,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公平感、成就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人民对其依旧存在更高水平的期望。
4.2 适应新期待
党员干部必须密切的团结在一起,将习近平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同时还要用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来武装自己,指导实践的进行,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展开发展的新篇章,从而给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在发展的同时去改善民生,要为人民创造更加优异的生活条件,比如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地等等,从而保证人民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真正获得足够幸福感。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现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变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转变,为今后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之前,需要我们解决的是“有或者没有”的问题,现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则是“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行满足,使他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从之前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到现在的“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显现出我国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转变为了对于民主、法治、公平、公正、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我国的主要矛盾进行重新定义,此外还为了兑现庄严的承诺,“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在发展时,应该紧扣主要矛盾,将目光转移到新的发展目标中,踏上新的发展之路,通过我们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必定会真正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3 创造新业绩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就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并且会以决不放弃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努力奋斗,带领我们中国人民踏上不断拼搏的新征程,这些都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还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改变,时刻牢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的深化改革,重点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以及不充分的问题,从而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献出一分力量,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党员干部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工作的时候,始终不忘以人为本的基础思想,从而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义利观等问题,要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始终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积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人民创造优异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真正拥有幸福感、获得感以及安全感,使他们以一种决不放弃的姿态去奋斗,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最终走向胜利。
在调查的干散货航运企业中,有近60%的企业认为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业务影响不大,仅27%的企业认为中美贸易战一旦发生,业务量的减少幅度在10%以内。可见,干散货航运企业总体认为中美贸易战对国际干散货运输业务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马俊峰.真正的政治:回答一种美好生活方式:法拉比政治哲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3]王伟光.人的精神向往[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张伟斌等.精神富有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4(a)-0028-02
课题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 2018年党的创新理论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研究”(课题编号:CXLL18-24)。
作者简介: 申月霞(1980-),女,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签:新时代论文; 美好生活论文; 新期待论文; 商丘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