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地下空间的应用和相应的技术推广也越来越迅速,深基坑方面的工程任务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地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为了提高建筑物地基的牢固性,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应用。本文从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研和考虑,从而系统分析了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我国疆域辽阔,很多建筑施工工程在施工现场面临的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以软弱地基为例,其作为一种稳定性较差、强度较低的不良地基,往往具有含水量超标、孔隙率高、施工过程中易被压缩等一系列特点,在施工过程中,若是未能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往往会导致竣工后的建筑存在各类安全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因其自身独特的优点,开始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防水、抗渗、承重等领域彰显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1地下连续墙的优缺点分析
在进行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现场不会产生剧烈震动,一般只是一些轻微的震动,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噪声污染,使噪声水平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合格范围内,有利于提高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样就使白天夜晚施工都成为了可能。在墙体的强度和韧性方面,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相比传统的墙体有着巨大的优越之处。根据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行情来看,使用地下连续墙时出现的事故较少,很少出现因为连续墙的因素而导致的建筑塌陷,由此可以看出,地下连续墙的在使用和推广对于地基建造项目来说具有显著地优点。地下连续墙是一个建筑的起点,是建筑工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必须对地下连续墙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地下连续墙的每一个施工阶段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影响到的将是整个建筑的全局进度,甚至危及后来使用建筑的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在实际施工情况下,有一些建筑的地基具有十分复杂的地下环境,地势也是十分险峻的,这样一来就对施工增加了很多难度,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提前做好规划和计划,这就需要施工人员需要有较多的经验,并且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必须临危不乱,能够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做出及时高效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及工作质量。
2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分析
2.1导墙修筑
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导墙一般分为垫层、立墙、面趾三段进行施工,其作用除了控制地下连续墙施工精度以外,还承担着支撑重物、维持液面稳定、阻挡泥渣等作用。在实际施工中,导墙常使用图1所示的三种形式,几何尺寸如表1所示。图中L形和倒L形分别用于土质较差和土质较好的土层,开挖完成后辅以适当的结构调整后,可用土体作侧模板,再立另一侧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以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而[型适用于软弱地基的情况,可先开挖导墙基坑,后两侧立模,等到导墙混凝土达到合适强度后,拆去模板,再选用黏性土回填分层夯实,从而加强软弱地基的支撑作用。开挖过程中,地下墙两侧导墙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当略宽于地下连续墙厚度(以3-5cm为佳),顶面也应当比地面略高10cm左右,以防止雨水季节时污水流入沟槽内对泥浆造成污染。
图1 较常使用的三种导墙结构形式(L形、倒L形、[型)
2.2泥浆护壁
对于地下连续墙的建造过程中对墙壁所使用到的泥浆一般选用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这样以来能够对墙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地下水的渗入。
2.3墙段接头
由于地下连续墙采用的是分段建造的方式,所以在每一部分建设完成后,需要把它们进行完整的续接,而在续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找到合理的方法和施工手段,保证墙段接头的牢固性,这就需要用到锁口管工艺技术,所谓锁口管,就是指在每段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浇筑环节,把钢管插入两面墙体之中,从而把两面墙体连接起来,在浇筑混凝土后,将钢管抽离出来,从而连接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4钢筋笼的吊放
在钢筋笼的加工和吊放过程中,除了选用质量合格的钢筋笼以外,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钢筋笼底部绑扎成#字型,并在两端分别设置厚度十厘米左右的混凝土块来加强混凝土的自重,避免钢筋笼浮起。其二是插入钢筋笼时,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施工人员此时需要控制好钢筋笼的速度,垂直而又准确地将钢筋笼吊入槽内。在钢筋笼进入槽内时,要避免钢筋笼产生横向摆动,造成槽壁发生塌陷。
3地下连续墙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合理选择导管直径与连接方式
导管直径大小对于水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具有主导性作用,而合适的导管连接方式将会使得整个施工过程事半功倍。一般而言,导管直径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是导管直径需要保障混凝土流体的正常流动,考虑到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水下混凝土的最大粒径一般不超过30mm,为了保障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不因离析作用造成巨大损失,故导管内直径往往为混凝土粒径的7至8倍,故导管直径应当控制在200-250mm之间。其二是注重连导管连接方式的选择,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多采用法兰盘连接、丝扣连接、卡扣连接等几种连接方式,施工人员应当注意定期维护和加固连接丝扣,避免施工过程中丝扣脱落耽误工期。
3.2地连墙的施工工艺改进
地连墙在施工过程以及墙体完成后存在很多质量通病,分析产生原因,并改进提出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措施,减少质量通病的产生。传统地连墙施工要求繁琐,过程控制较难,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研究,认为可以规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材料充足,具备作业条件的施工现场,可以采取地连墙预制安放,局部节点现浇。预制地连墙,钢筋笼安放,施工节点链接,水下砼浇筑等工艺大大减少,同等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大大减小,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传统施工对场地、施工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新工艺施工速度快,要求相对较低,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因为新工艺产品为预制,可以在基坑未开挖就可以进行生产,大大地节约了施工时间。
3.3做好成墙过程的防渗漏工作
地下连续墙的成墙阶段受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的影响往往会发生渗漏水的情况,因此,做好成墙过程的防渗漏工作,保障墙体的抗渗性能,对于墙体的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严格进行端面清刷工作,因护壁泥浆产生的泥皮及残留泥块不得留于端面,避免泥土落入墙体内。其二是灌注过程中严禁浇灌混凝土面的高度差大于300mm,确保不同导管灌注速度大致相同,以防发生提漏导管,产生断墙夹泥现象及埋管事故,使得墙内杂质难以清除。其三是采用性能优良的泥浆护壁,严禁使用废浆施工使得灌注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墙体出现渗漏。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而且具有艺术性的工作,公它对于建筑行业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一切建筑工程的起点,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工作的整体进程,同时密切练习着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工作人员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技术,立足于实践,对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有效地钻研,合理的分析,提高观察力,增强创造力,为不断提高地下连续墙墙施工技术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何金明,喻红霞.建筑工程连续墙施工技术应用分析要求[J].施工技术,2016(s1):224~225.
[2]李春青,王建文.建筑地基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03:139~140.
论文作者:任辉,张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地下论文; 地基论文; 导管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