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的研究论文_王励峰

陕西西安 710043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建设发展对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渗入,现代信息化管理已成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是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建筑项目开发、评估、勘查、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和成本核算等相关部门和环节,是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对建筑工程各部门和各环节产生信息的收集处理的过程和总体。建筑工程行业是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的行业只有运用基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现代信息管理才可以大幅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助力建筑企业实现健康的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我国信息化管理发展起步较晚,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困扰以及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建筑企业为谋求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受到市场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的影响,预期管理水平差强人意,存在不足。探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成为关键。

关键词: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技术

1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及应用模式

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可行途径,是基于四层架构来实现。架构的四层分别是基础设施层、资源层、应用层、服务层,这四层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建立的原则就是在基础设施层实现网络整合和设备共用,在资源层实现数据的集中传递与备份,把具体的系统应用,归入到应用层,在服务层进行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换与消息的传递。四层架构属于一种通用架构,其具有的系统应用是一体化的,在数据的存储上是比较集中的,而且具有基于IP的统一网络,并且在安全机制上有全面的摄入,在管理模式上,也呈现出高效智能的管理模式。这个架构可以给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借鉴,以达到设施共同、数据共享、应用集成并且服务统一的目的。工程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主要是完善工程管理体系、细化项目目标实现科学控制以及推动工程成本管理。其把管理者、管理部门以及管理方法和理念等融合到一个平台上,将信息进行梳理,从而突出工程管理的个性化,形成有效资源。在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上,实现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扩大项目的竞争优势。

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性

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近似于企业的信息化,但是二者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在规划和实施一些项目时,主要考虑的是将自身的资源充分的利用;其次工程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主要是在对于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判断。因此,从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两者在方法上相通但是在对待资源的角度却不尽相同,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内部的一种沟通,而后者指的主要是对于跨组的一种协调。现代的工程管理是一定无法脱离信息上的一种管理的,随着信息化网络以及高新科技的产生,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对于技术有着推动以及更新的积极作用。纯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现有的一些成熟的技术就已经足够支持该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对于一些原有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同时对于工程中的一些信息也同样可以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将资源利用最大化,竞争上也获得更大的优势。

3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3.1 工程管理信息化缺乏成熟的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较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只限于构建计算机等多媒体管理讯息和信息检索平台,但并没有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性与规划性,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工程信息化管理体制。

3.2 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缺乏有效的认识

工程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与相关技术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因此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将工程管理信息化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使得信息化管理无法有效融入工程建设企业,更无法实现持续有效的发展。

3.3 工程管理信息化人才缺失

人才是实现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实现与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素。然而当前国内培养出来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严重缺乏必要的工程管理信息化知识与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无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甚至成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

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措施

4.1遵循建筑行业特征,构建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行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管理工作复杂和量大包括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编制、管理职责的划分、管理制度等,具体到建筑设计、合同签订、工程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和过程核算等领域。建筑行业应结合建筑的特殊性,构建标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部门各环节有机的串联起来,完善工程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共享标准化,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化管理文化。同时,施工企业管理者还应以清晰的改革管理思路认清行业任务的核心发展目标,既不能过分依赖传统机械式管理方式,开展滞后性管理,忽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密集型生产企业、工业式施工的传统文化管理思想,而应从适度强化做起,促进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人性化管理的充分融合。

4.2政策扶持,推动建筑行业信息管理软件研发

相关政府部门因出台政策,政府、市场和建筑企业共同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和平台的建设工作,如: 很多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发、设计和实际施工中容易受到水文地质、交通、经济、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工程施工质量和时间,这些影响因素也会在一点程度上间接影响工程预算、施工进度、建筑质量、施工成本,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系统多考虑到影响因素对建筑工程的的变量参数,为此政府和建筑行业共同推动研发具有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特殊需求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成为当务之急。在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科学设置参数,同时收取使用者对具体的项目要求变量参数进行相应调整; 还应重视信息化系统的可实用性和操作性,方便用户使用为前提,便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市场的适用性; 研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对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信息处理进度应重点关注。通过系统能够识别和比较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与产出、工程计划与施工进度、成本预算与成本消耗,如发现不合理提出改革措施。

4.3加大信息化管理建设,构建综合高素质高的人才团队

建筑企业应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投入,结合当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快速发展的特殊性,建筑企业也不应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过度依据外包管理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明显是不科学的。为了推动建筑行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投入建设的科学性,建筑企业应采用内外统筹结合发展的先进理念,打造一支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有计划的开展业务培训,采取与优秀企业的合作来强化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建设,通过合作模式共同提高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使企业发展建设向多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创新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企业还应高度关注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稳固持续投入、量力而行,努力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投入在科学的配比下有效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项目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对建筑企业传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改革。建筑企业应摈弃传统滞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为此,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要企业上下协同整体推动,同时保证职工思想和观念上的一致性。只有正确认识信息化技术和管理方法结合的优点,才能有效提高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加速信息化应用进程,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建筑行业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也势在必行。相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不仅仅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革新,更多的是需要实现管理层次上的突破。通过对工程信息管理模式的创新,树立先进的工程信息管理理念,合理有效地运用工程信息管理平台,必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治强,王顺吉.浅析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

[2] 高龙龙.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

[3] 孙凯,刘人怀.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

论文作者:王励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关于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的研究论文_王励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