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与学校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李敏

民间传统文化与学校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李敏

西安爱知中学 陕西 西安 710003 

摘 要:近年来,我校依托周边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整合各学科知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既拓宽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又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恒久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科技教育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文化底蕴

一、立足学科课堂,引入民间传统文化元素

我校将关中地区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学科内容相结合,有意识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校科技教育教学的质量。

为了将科普活动与学科知识相融合,学校多次召开科技、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老师座谈会,最终根据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确定了探究西安千年玩具“泥叫叫”活动主题。辅导老师通过网上搜索、实地考察,并采访了西安仅有的两位泥叫叫制作技艺传承人:白鹿原狄寨村85岁的徐文岳和鱼化寨75岁的杨云峰老人;先后在学生、家长中进行了有关泥叫叫的问卷调查,组织学生参观了位于西七路的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学习小组合作制作泥叫叫手抄报,组织学生及家庭成员召开了以“子孙三代话玩具”的座谈会等。同时,学校还两次邀请狄寨村泥叫叫手艺传承人刘新霞走进科技课堂,向学生讲解狄寨泥叫叫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造型特征和发展现状,使学生真正感知到白鹿原土质的细腻与柔软和白鹿原特有的地域文化。

二、以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

作为中国文化的两大始祖炎帝和黄帝,他们的部落就在关中生根繁衍,周王朝的建立使得中国文化的“根”深深地植根于陕西关中,给关中民俗文化以丰润的文化滋养和多样性的发展,如:恢弘古朴的西安古城墙、磅礴精湛的古民居建筑、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起点、高亢细腻的华县皮影戏、造型生动的大荔面花、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等等,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平台,使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更接地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2011年组织初一学生开展的《探究华州皮影艺术,传承民间文化瑰宝》实践活动,学生首先从皮影的起源历史入手,由历史课堂走向网络教室,由校园调查走向社区发放问卷,由做“借光显影”物理实验到“皮影春秋”主题队会,由学校集体组织参观“华州皮影生态园”到家长带领学生参观“西安大唐西市”,由跟华县老艺人潘京乐学习皮影操控到学生即兴表演,由对华县雕刻大师汪天稳的采访到学生自发练习“推皮走刀”的皮影雕刻技法,由感知皮影染色到天然染料与化学染料的实验探究;活动中期(农历正月十六日),学校还将华县皮影戏团请进了校园,邀请其他年级师生、退休老教师、教职工家属、社区老年人等一起观看《金碗钗》、《劈山救母》等经典折子戏;活动接近尾声时,课题组的师生们自发组织,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的倡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信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了一些有创新性的设想:一是建议在古都西安创建规模较大的“陕西皮影艺术博物馆”,二是建议在各县创建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博物馆”,三是建议在初中历史、物理、数学、美术、音乐等课本中加入皮影相关知识的链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武帝,掌握光的传播、视图与投影等抽象的书本内容;四是建议将皮影造型的古代风格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设计雕刻一些诸如奥特曼、唐老鸭、米老鼠等符合现代学生心理特点的卡通人物和现代造型,使皮影文化在校园内具有生生不息的恒久生命力。

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关中民间传统文化的根脉性、多元性和多样性彰显着巨大的文化魅力,如:户县剪纸、周至木偶、大白杨社火、仓颉造字、韩城党家村、蓝田玉雕、城隍庙会等,均以其浓厚的亲情、乡情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构成了关中传统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新鲜元素,不断丰富学校科技教育的内涵,在借鉴和创新中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无限的责任感。

根据语文、地理、历史、美术、物理等学科知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探究关中传统民居特色,传承民间民俗文化》科技实践活动。半年时间学校曾经组织学生三次踏进位于长安区南五台山脚下的“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院”进行观察。开展此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关中地区民居建筑形态和院落结构,从中感受家庭等级观念所形成的传统古民居的结构布局;二是从古宅院中感受“关中八大怪”风俗习惯;三是了解古民居中的砖雕、石雕、木雕艺术,结合语文探究不同时期不同桩顶的拴马桩以及砖雕图案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四是观察宅院内“天井”水池,了解关中传统民居节水系统的巧妙设计,感受先民们的节水意识和创造智慧;五是以“环保·节水·创新”为主题,引导学生借鉴古民居节水系统,小组合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节水系统进行创新设计等。

整个活动过程,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各学科老师积极配合,在房屋建筑方面有专长的家长免费给学生做报告,关中民俗博物院副院长王顺利亲自带领学生参观并逐个院落进行讲解,这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对学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民间传统文化与学校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思考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