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 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祖国论文,香港回归论文,高校论文,为契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1日,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时刻。从此,香港回归祖国,中华民族将洗去一百多年来因香港被外国人占据所蒙受的耻辱。中国曾遭受列强侵略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正是从那时起,百余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所争所求,都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振兴。今天,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繁荣富强、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抚今追昔,从中可以吸取的教益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中国人民在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的奋斗过程中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这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精神财富。因此,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深化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大学生勿忘国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既具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思想,千百年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正因为有了爱国主义这个精神支柱,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才不断增强,虽然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在16世纪以前,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由于外敌入侵,政府腐败,经济落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衰落了,而且经历了种种严重的危机,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是自己的祖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乃至被瓜分的危机。危机使全民族充满忧患意识,危机使全民族团结奋起,革命图强。面对国家割地赔款,受尽屈辱,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无不羞愧,民族自尊心受到重挫。由此也认识到非团结奋斗无以图存,于是改良之议息,革命之火起。这即是孙中山先生所谓“辱国丧师,强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1〕。为此, 孙中山先生先后提出“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对我之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口号。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年抗日战争中,也提出“还我山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口号。这些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解决香港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是我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提出的总方针,更是当代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由此可见,祖国的统一、民族的振兴需要爱国主义这个精神支柱,正是靠着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建了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使香港和平回归祖国。因此说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胜利。
二、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高等学校认真贯彻《纲要》精神,努力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在持久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应把握住一切有利时机深化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在当前,高校抓住香港即将回归祖国这一有利时机,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高校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我们常说,一个人有自尊心,才会受人尊重,同样,一个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人,才会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自尊心,无数爱国志士抛头颅,洒鲜血,书写了一部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史。在当代,要维护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就必须搞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回顾我们民族的屈辱史、抗争史,目睹我们伟大祖国日趋强盛的现实,以及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香港能够和平回归祖国,只有在今天的强大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够实现。这与近代史上的中国,侵略者来打我们,我们还要赔偿他们侵略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和损失,而且我们无论输赢,都要割地赔款求和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使大学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其次,在高校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突出时代特征,使大学生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正确认识现阶段的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而崇高的感情,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特征,高校要引导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在外敌入侵时,爱国主义表现为各民族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对外抗敌,直至彻底打败侵略者,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当有人搞国家和民族分裂时,爱国主义则表现为坚定不移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就表现为积极投入到建设祖国的劳动中去,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物质和文化水平。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江泽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 周年大会上说:“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独立自主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历史真理。”这一精辟论述高度地概括了当代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的统一,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竭尽全力。而香港能够和平回归祖国,既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也有力地说明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独立自主与繁荣富强。这正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结晶。
第三,在高校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爱国主义的内涵虽然有其时代特征,但其共同点就是都体现了对祖国的自觉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成为尽忠为国,为祖国做出贡献,甚至做出牺牲的人。大学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才会以此为动力,自觉地把国家的兴衰荣辱与个人的一切联系起来,不断激励自己去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做出贡献,使爱国的情感付诸于爱国的行动。高校利用香港百年来失而复归的活生生的历史与现实,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受辱,国家富强才能独立自主、维护统一,从而使大学生形成对祖国的责任意识、使命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做到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
三、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深化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措施
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成千上万的爱国的人,所以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深入细致的工作。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教育外,笔者认为,高校在当前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结合本校实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体现在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方式多样化上。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国情教育。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历史和现状、自然和社会、民族和阶级、政治和经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国情教育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因为我们经常说的“爱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一个爱国者来说,它常常表现为一种行动。例如,维护民族的统一,抵御外来的侵略,参加祖国建设等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无数爱国者都企图以自己的行动来拯救祖国,但却失败了。我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全面地、本质地掌握国情的基础上,使中国革命采取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方法,砸碎了旧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才真正走上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当代,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是:只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改革开放,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使祖国强盛起来,人民富裕起来。然而,如果大学生对自己祖国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又怎么谈得上热爱她呢?常言道:“知之深,爱之初”,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由此看来,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我国的国情。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认识中国国情,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这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我国的国情。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也提出:“国情教育要放在整个世界环境大背景下进行”,要求“在国情教育中要把中国和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对比”,以使大学生不仅了解中国,而且了解外国;既认识到本民族的长处,也能认清本民族的短处;做到既善于借鉴,又善于鉴别。
2、加强国策教育。加强国策教育即是对大学生进行党的方针、 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例如,对大学生加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当前就需要教育大学生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丰富内涵,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有关香港回归祖国后,为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而制定的法律法规,了解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以使学生增强热爱香港之情。
国策教育要在国情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中国的国情,才能理解我党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方针政策,才会对党的方针政策有深刻的领会。
3、加强国耻教育。近代中国,由于外敌入侵,清廷腐败, 曾一度受辱,香港问题便是中华民族耻辱的见证。今天,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中华民族洗去百年耻辱,重振民族雄风,然而我们决不能忽视对大学生的国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国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他们总结历史教训,勿忘国耻,着眼于现实,开辟未来。
国耻教育要从历史入手,尤其是近代史,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来进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曾经因为封闭保守、妄自尊大、贫穷落后而挨打,现在,虽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赢得了民族尊严,但又面临我国人口众多,文化素质偏低,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耕地、资源不足等问题。以此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为祖国竭尽全力去学习、工作,增强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大学生有爱国的意识和情感,而且还要使大学生有爱国的行动。而爱国的行动不只是表现在国家的关键时刻或轰轰烈烈的大事上,更重要的是在平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持续地、自觉地为祖国做出贡献的行为,尤其是在和平年代。一个人做不好具体事情或不屑于做具体事情,根本谈不上爱国。因此说,爱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具体的。然而,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热”或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从个人利益考虑,宁可放弃专业对口的单位,改行到工作舒适、经济待遇优厚的工作单位。这些做法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说,这就不能算是爱国行为。因此在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没有结合本校实际的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容。
专业思想教育也应与国情教育相结合。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那就是既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甚至与有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其关键在于提高人口素质,而要提高人口素质则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坚定自己的教师职业理想。
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首先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进行。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二是通过搞有关专题讲座来进行。其次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配合完成。
总之,高校以香港回归祖国为契机,结合本校实际,从国情教育、国策教育、国耻教育及专业思想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也会使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得以深化,并且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注释:
〔1〕《孙中山选集·兴中会宣言》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