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经济发展前景展望_金融风暴论文

泰国经济发展前景展望_金融风暴论文

泰国经济好转的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国论文,前景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7月,泰国政府宣布放弃维持了13 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实行浮动汇率机制,致使泰铢急速贬值,股市持续下跌,资金大量外流,企业大批倒闭,对外贸易萎缩,失业人数猛增,一度高速发展的泰国经济受到重创。面对金融危机及其造成的严重经济衰退,泰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补救和调整措施,并多方寻求国际援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经济在困难中逐步好转。估计1999年泰国经济将止跌回升,泰国有可能成为东亚地区首先摆脱经济衰退走上复苏轨道的国家。但是由于国内经济困难严重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制约,经济复苏的道路将是不平坦的。

在困境中趋向好转

从总体上来看,泰国经济在1998年仍处于衰退阶段,但从第四季度开始,某些经济指标出现好转迹象,国际收支由1997年的106 亿美元的逆差变为3.76亿美元的顺差,外汇储备从28亿美元增至284亿美元, 经济项目盈余93亿美元,而上一年呈现80亿美元的逆差。这些好转标志着泰国经济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而向复苏的方向转化。

泰国经济的转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泰铢汇率趋于稳定。从1997年9月开始,泰铢缓慢升值,半年来同美元的比价一直稳定在36∶1左右。与此同时, 股市从204 点攀升至350点以上,银行利率已从22%降至9.2%。通货膨胀率预计在1999年会下降3至4个百分点,物价指数也稳中有降。(注:香港《远东经济评论》1999年3月4日。)

2、国际收支情况大为改善。1997年,泰国国际收支逆差为106亿美元,1998年底出现了150亿美元的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同时泰国外汇储备逐月增加,到1998年12月已增至300亿美元。 (注:《经济参考》1999年1月20日。)

3、外债有所减少,外债结构也有改善。1997年7月初,泰国外债为947亿美元,1998年12月10日已降至847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所占比例由40%降到26%。(注:《经济参考》1999年1月20日。)

4、国际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大幅度增长。1998 年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为70亿美元,比1997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外国投入金融领域的投资高达14亿美元,占外国在泰直接投资总额的1/5。(注:新华社日内瓦1999年3月5日电。)

除金融领域外,美、日的一些大汽车公司也纷纷抢滩,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不久前决定在泰国投资7.5亿美元生产新型汽车, 日本的丰田、本田、三铃等汽车公司去年下半年也在泰国投资。这表明了外国投资者已对泰国经济恢复信心。

以上好转迹象虽大都限于金融领域,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泰国的经济危机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而金融形势的好转也将是整个经济复苏的先兆。

经济好转的主要因素

泰国经济好转的最重要因素是泰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基本得当,国内政局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还应看到国际经济援助的到位是经济好转不可缺少的条件。

一、泰国政府的对策与措施

1、大力实施金融改革

金融危机发生后,泰国政府痛定思痛,认真检查原因,发现缺乏金融监管及金融法制不全是引发危机的首要和直接原因。 泰国银行有200多亿美元的呆帐,这与金融界贪污腐败息息相关。因为银行和金融机构人士向外贷款可以从中索取“佣金”,没有约束,导致银行贷款失控。同时由于实行资本自由出入,银行纷纷向外国借贷,结果外债直线上升,致使金融危机难以避免。为此,金融危机发生后,泰国对金融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是关闭了56家金融公司,拍卖了它们的资产,接着接管了4家银行和7家金融公司。修订了破产法、银行法,通过新的金融法规,对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规范和风险防范。并设立金融管理和资产管理两个局,分别处理良好资产与不良资产。

为了使金融机构恢复正常运作, 解决过度紧缩造成的经济困难,1998年8月14日,泰国政府宣布了一揽子金融改革方案, 对金融界动了更大的手术, 其中包括干预经营不善的银行和金融公司; 在国内发行3000亿铢债券,同时向国外发行500亿美元的外债; 实施一项资本辅助计划,以帮助金融机构增资;改善债务结构,鼓励它们对资金严重短缺的私营企业进行贷款等。为了更严格管理金融机构的资本,政府还将银行分为三类,第一类由普通股和优先股组成,第二类由次要债务组成,第三类由军方债务和呆帐准备金等组成。在第一类资金中,股份持有人的股本必须占50%。在金融机构具有足够的风险保证金和减除呆帐后,政府将向它们注入新的资本,使它们的一类资本比率提高到25%,新的资本注入额将与被减除的呆帐成正比。如果金融机构向私营企业的贷款增加,政府将根据贷款增加幅度向这些金融机构注入新的资本。

政府的金融改革,初步改善了金融界混乱状况,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并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有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对泰国提供援助,促使投资者恢复信心。

2、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

出口业是泰国经济发展的龙头,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政府把“促进出口”作为克服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扩大出口,泰国政府要求进出口银行和各商业银行优先向出口企业放贷。同时,积极帮助金融机构筹措用于扶助出口的资金。泰国进出口银行1998年向国家储蓄银行和泰国国家银行贷款1.3亿美元,以便向急需资金的出口商放贷。 它还通过与日本进出口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谈判,得到1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促进出口。1998年它向出口业总共提供22亿美元的贷款。另外,泰国海关制定措施,简化通关手续,降低用于出口生产的原材料关税。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泰国出口业面临的问题,基本上完成了1998年初预定的月平均出口50亿美元的目标。

泰国在促进出口的同时,还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1998年泰国外资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泰国从1997年起放宽了对外资拥有当地企业和金融机构股份的限制。对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和部分金融机构允许外资有百分之百的产权,同时给出口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外国投资主要是来自日本、中国台湾和美国,外国投资的大部分集中在出口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回流有力地扩大了出口,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加快了泰国技术改造的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带动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重振中小企业

根据泰国工业部的统计,在泰国工业领域内,各类中小企业共约13万家,占所有注册工厂的98%,中小企业的员工约160万人, 占工业系统劳力的一半。因此中小企业在泰国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危机以来,泰国有近3万家企业倒闭,其中大多数为中小企业。 为了稳定经济,重振中小企业就是重要的一环。泰国政府就此采取了下列措施:(1)在法律上扶持中小企业。 泰国工业部提出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案》,已被内阁会议批准。法案主要内容之一是创设“中小企业促进资金”,在财政上帮助中小企业发展。(2)注意中小企业的破产与兼并, 帮助它们进行债务重组和结构调整,协助它们与银行进行债务谈判。(3)设法解决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 泰国工业部和财政部联合设立了350亿铢的贷款,向中小企业发放。 证券交易所正在为上市的中小企业设立一个特别的资本市场,实行特别的优惠政策。(4 )鼓励中小企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向致力于科技研究和应用的私人投资者发放长期、低息贷款,并部分承担科技研究咨询费。

4、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是泰国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政府意识到发展农业也是摆脱危机的一条出路,因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把日本海外合作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的6亿美元贷款用于兴修水利、 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以及促进农产品的出口。泰国政府此举既安排了数十万个工作岗位,又使近年来有所忽视的农业问题得到解决。在金融危机打击下,泰国其它部门都是负增长,只有农业一支独秀,年增长3.2%,农产品出口仍保持旺盛势头。 农业的增长对促进出口、赚取外汇作出了贡献。

5、努力振兴旅游业

泰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创汇大户,但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加深,泰国旅游业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振兴旅游业,泰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把发展旅游的重点由东南亚地区转向欧洲和中东地区,在这些地区投入的旅游广告费用超过往年几倍。 这一作法收效明显, 1998年第一季度来泰旅游的欧洲游客人数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5%,中东游客人数增加了34.8%。泰国政府根据不同的季节,推出别出心裁的民风民俗活动,如“大象节”、“芒果节”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虽然泰币大幅度贬值,但泰国旅游部门并没有因此而乱涨价,所以在泰国旅游的各方面费用均比东南亚其它国家要低,这对游客来说极具吸引力。泰国政府还通过警方力量来加强旅游管理。当国际会议在泰国召开时,泰国政府不失时机地利用一切机会吸引外国游客。1998年12月第13届亚运会在曼谷举行,泰国政府利用东道主的身份,每天吸引2万多名外国游客入境。国内170家公司生产与亚运会有关的商品。虽然亚运会组委会只赚了500万美元,但旅游部门收益不菲。1998 年泰国旅游收入超过72.9亿美元,比上年略低,但旅游部门多增加了14万人就业,在不景气的条件下创收宝贵的外汇,为恢复经济助了一臂之力。

二、政权稳定和社会安定

1、政权交接平和,朝野矛盾缓解

金融风暴发生时,泰国第一大党新希望党联合其它5党执政, 新希望党主席差瓦立任总理。差瓦立政府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作了大量努力,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舆论要求差瓦立辞职让贤,为顺应民情,差瓦立辞去了总理职务。1997年11月9日,老练的政治家、 第二大党民主党主席川·立派再度出任总理。这次泰国面临危难关头,川·立派能东山再起,主要是泰国的民众希望他的温和立场和责任感能使政局稳定,投资者则希望他的廉洁背景和强大的金融专家班底有助于泰国摆脱经济危机。川·立派不负众望,与差瓦立政府权力交接平和,政局未发生大的动荡。川·立派执政后妥善处理了联合政府内外各种问题和矛盾,让出10个部长职位给在野党—第三大党国家发展党,使该党加入执政联盟,从而在下议院389席中占256席,执政地位比较巩固。由于川·立派较好地维护了各政党的利益,赢得了各方的支持。一年多来各党派未发生大的政争,从而保证了政府经济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政府还掀起一个“筹汇救国运动”,得到各阶层响应,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好转营造了良好氛围。

2、多渠道解决失业问题,保证社会安定

经济衰退使社会各阶层几乎都受到冲击,失业者是受到打击最严重的群体。泰国政府对失业问题十分重视,一方面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失业者调整心态,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多渠道解决失业问题。泰国政府在1998年初成立了“解决失业问题政策委员会”,川·立派总理亲任主席,劳工部长、内政部长、工业部长等内阁要员任委员,以利各部协调行动,共同制定解决失业问题的政策。

泰国政府为了扩大再就业,把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为此拨款100亿铢,用于调整经济结构、创造就业机会、 进行职业培训等。政府还单独拨出50亿铢用于技能培训,培养75万名技术工人,为今后经济发展作准备。同时,泰国还努力扩大劳务输出。劳务输出不仅缓解了国内就业的压力,而且还为国家带来外汇收入,1998年泰国向国外输出劳工21万人,创汇25亿美元。泰国政府还广开门路,通过商业银行向自谋职业的失业人员提供低息贷款,鼓励他们走自立、自强之路。在泰国政府采取这些举措后,失业率开始下降,保证了社会安定和经济好转。

三、国际经济援助

为了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泰国除了挖掘国内潜力外,还积极寻求国际援助。泰国政府始终保持与货币基金组织的合作,争取发达国家援助。这些援助虽然都附带条件,但对缓解泰国的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好转均有其积极作用。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外援的主要渠道

金融危机后,应泰国的要求,IMF向泰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开出了172亿美元的援助“支票”,但条件是泰方必须紧缩银根、 紧缩政府财政开支、紧缩货币政策、加速私有化进程、加速陷于困境的银行破产;提高税收、提高贷款利息。援助资金分期分批到位,视泰方合作程度予以发放。面对苛刻的援助条件,泰方尽量给以满足。但副作用也随之显现出来:大幅度削减财政预算后,政府资金严重短缺,许多基础项目被迫停止;私有化进程加快,失业大军猛增。泰国政府认为,IMF 的过度紧缩政策,脱离泰国实际,不利于搞活经济。经过双方谈判,在泰方列举的事实面前,IMF作出让步,允许泰国1998 年政府预算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以下,调整对泰贷款利率,适当放宽财政、金融政策, 缓解了资金周转困难。由于泰国基本遵循IMF条件实行改革, 援助资金按期到位。泰国还争取到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援助。这些援助帮助泰国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紧张局面,促进了经济好转。

2、寻求发达国家援助

1998年3月11日至16日, 泰国总理川·立派带领经济专家访问美国,向美国和国际社会说明泰国的经济形势,使外国投资者恢复对泰国的信心。经过泰国代表团不懈的努力,访问取得预期效果。美国同意向泰国提供17亿美元的援助。美国企业家决定扩大对泰国的投资。美国方面还进一步开放市场,购买更多的泰国产品,以刺激泰国经济回升。美国恢复泰国的人造花、银制装饰品、金制装饰和木制家具等4 项产品的关税特惠待遇,这一让步起码可使泰国增加3亿美元的出口。 此外美国同意泰国延缓偿还美方的债务。

日本是泰国的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投资国,原先对泰国袖手旁观。看到美国改变态度后,也开始援助泰国。日本制订了“宫泽计划”援助泰国,首期援助泰国23亿美元。日本海外经济合作基金也给予泰国10亿美元的发展援助。泰国通过谈判不仅推迟偿还70%的外债,还从日、美等国获得90亿美元的出口信贷。国际援助为经济好转打了一支强心针。

经济复苏的前景展望

对泰国的经济复苏前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报刊多持悲观态度。英国《金融时报》1999年4月6日发表文章,认为包括泰在内的东亚经济能恢复正常运转之前至少还需两三年时间。法报则认为1998年已经下滑8%的泰国经济至今没有出现一点重新起步的迹象。 (注:法国《新观察家周刊》1999年3月4日。)但IMF 和泰国政府都表示泰国经济将在1999年开始复苏,泰国财政部长预计1999 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注:新加坡《联合早报》1999年3月31日。)IMF估计为0.5%。

泰国经济自60年代以来一直以5—7%的速度飞跃发展, 1988 年至1990年增长速度超过10%,其后略有下降,一般保持在7—8%之间。经过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之后,泰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长。这次金融危机使泰国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但物质资产并没有受到重大损失。30多年来形成的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生产设备等庞大的物质资产,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基本上完好无损。泰国政府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虽然金融危机暴露了其中存在的若干弊端,例如在金融对外开放中,监管体制没有相应建立和完善,但泰国政府已吸取教训及时改善,已经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优势仍然能发挥作用。此外,泰国与发达国家联系紧密,美、日两国分别是泰国的第一、第二大投资国和第二、第一大贸易国。尽管金融危机一度使外资抽逃,但泰国渡过最困难的关头后,业已建立的较完善的投资环境和稳定的政局,对外资仍具吸引力,1998年吸引外资创90年代以来的新高就是例证。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已改变了对泰国作壁上观的态度,1999年3月30日,泰国从日本和世界银行获得相当于530亿铢资金的贷款,(注:新加坡《联合早报》1999年3月31日。 )这笔贷款能使泰国增加50万个工作岗位。泰国与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经济贸易关系和市场格局也会继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培养和实践,泰国已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管理能力,并且通晓国际市场运行业务的企业家队伍。金融危机对他们是一次重大挑战和锻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忧患意识和适应市场变动的能力。经过这场金融危机的洗炼,企业家中的弱者被淘汰,强者生存下来,这是泰国经济复兴的最关键因素。

当然泰国经济复苏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日本经济低迷和内需不足,导致从亚洲地区进口减少,欧洲发展的速度正在放慢,美国经济将不能继续目前的发展速度,这一切使泰国想通过扩大出口来恢复经济的努力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缓慢复苏,给泰国带来有利影响。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将从去年的2.6%提高到今年的4.4%,而在明年则能取得5.1%的平均增长。(注:新加坡《联合早报》1999年4月20日。 )如果国际经济大环境没有大的变故,泰国所奉行的“东亚发展模式”在危机后能得到调整和完善,按照泰国经济发展趋势,泰国经济将在下世纪初重新获得活力,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

标签:;  ;  ;  ;  

泰国经济发展前景展望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