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语写作很容易被考生忽视,不受重视,但是纵观历年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写作代表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书面表达出色,考生的整张卷面分数自然很优秀,可以说高考赢在写作,那么考生就应该注意在考试中、平时学习中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高考英语 写作技巧 指导
一、在考试中写作的技巧
1.字迹工整干净。字迹工整干净是写作的最基本要素,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也是给读者传递是否愿意认真仔细读下去的理由,所以这重要的印象分一定要拿到,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平时多加练习。
2.审题。审题是做到切题的第一步。所谓审题就是要看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并围绕中心思想组织材料。
3.进行构思,列出简单的提纲,打造文章之骨架。审好题、立好意后,就要写提纲,打造文章的骨架。文章布局要做好几件事:安排好层次段落,铺设好过渡,处理好开头和结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开头句要表达地道、恰当。写结尾时做到前后呼应,点明或深化主题。结尾要自然。
4.展开正文。扩展的内容一定要紧扣主题,千万不要写那些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要做到:确保提纲中段落结构的思路与各段主题句的一致性。要综合考虑各个段落的内容安排,避免段落内容的交叉。在整篇文章中,避免只是用一两个句式或重复用同一词语或短语。另外,充分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点:巧用复合句、倒装句、感叹句、强调句、虚拟语气、with复合结构、非谓语动词;会用时态、主谓一致的规则;善用短语,最好是一些给人眼前一亮的高级短语,从而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还要学会使用过渡词。另外,确定文章用第几人称写,基本时态是什么。使用人称时人物不能张冠李戴或指代不明。时态要尽量保持一致。
5.清晰。文章的清晰体现在读者能够很容易理解作者讲述的内容。
(1)越确切具体越好。无论是汉语写作还是英语书面表达都必须做到写小范围不要写大范围。(2)组织结构富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富有逻辑性会让读者很轻松地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6.准确。要使文章语义表达准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最主要的是不要有语法错误,如果有语法错误尤其是在首尾段落中,那么读者就会给这篇文章定死刑——15分以下,无论你后面的文章写得多好。
7.简洁。直截了当、切中要点是保证文章简洁的最好写作形式。与中文写作相比,英文写作非常强调直奔主题、简单明快的写作风格。能使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想表达的内容。
8.检查修改。要检查复核,不要写完了事。要留时间通读全文,修改可能出现的错误。检查上下文是否连贯,句子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句子是否通畅,该用连词的地方用了没有,所用的连词是否合适,是否有语法错误,主谓是否一致,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的使用是否正确,词组的搭配是否合乎习惯,是否有大小写、拼写、标点错误等,还有就是注意卷面整洁。
二、在平时学习中写作的技巧
1.学生对写作要重视。学生对写作重视起来,才能下功夫去训练和提高。一些学生认为即使付出努力,写作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这是错误的想法。写作练习要落在实处。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的学习积累,先写句子然后成文。写日记是练习写作的有效方式之一。日积月累一定会大大地提高写作水平,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2.学生要培养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对词汇、短语、语法、句型的熟悉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单词,对句型结构和语法知识全面了解,才能在写作的时候信手拈来,熟练运用。学生平时要认真听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点,做到听懂、记忆、运用这三个环节。
3.学生可以背诵一些好的材料。背诵是学好一门语言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也是很好的捷径。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可以背重点词汇、常用套语、常用谚语、精彩句子、优秀段落、经典文章等,便于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作为素材,免得脑子里空空,无从下手。
4.学生要掌握一些写作应试模板。当前流行应试写作模板,即套语的使用贯穿文章始终,为考生提供万能公式型的文章主架,每句表达皆由固定套语框定,考生只要背下套用句型、过渡词语,在考试中根据特定考题填充具体内容。这种应试策略能使学生在考试中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就像大海中的救生圈,可以让不擅游泳者保全性命。但要活用,不能死板,要让考生都用的模板成为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特色,不然大家都用,作文就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了,分数就拉不开档次了。
5.学生要培养对写作有兴趣。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最关键的因素,学生一旦有兴趣,就会善于观察生活,就会有感悟,就会爱上写作。
参考文献
[1]王伟营 英语作文示范大全[M].青岛出版社,2012。
[2]李晔 高中英语作文真题解析[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姜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文章论文; 学生论文; 段落论文; 时态论文; 考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套语论文; 《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