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户电费风险预测及防控论文_王珺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户电费风险预测及防控论文_王珺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电费是电力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电费资金的回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供电公司经营链和资金链的有效运作。供电企业作为国家和政府服务部门,应结合供电企业的特点建立自己的信誉管理体系。定风险预警登记,加强电费风险规避机制,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支撑营销业务快速发展为主线,以深化营销业务系统应用为基础,以拓展电费回收风险防控分析为重点应用的新型客户互动服务体系。本文就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户电费风险预测及防控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费风险;预测;防控

电费作为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能否及时足额回收,直接关系着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否正常开展以及经营效益能否实现。在供电企业面对的诸多风险中,电费回收风险绝对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因此,电费风险的防范一直是供电企业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建立电费总额回收的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1.1建立电力客户电费回收风险预警机制。预警工作应在公司领导下进行。公司的业务层和监督层所对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预警工作的实施,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预警处理办公室实施监控可能出现的风险,定期发布风险预警报告、监督报告和风险管理情况报告,监督和指导相应部门完成电费回收。电费回收预警针对不同缴费方式,运用不同的预警模式。对于分次划拨客户,每月进行相同次数的预警;对于购电制的客户和电力单位,每月月初预警一次。根据预警结果,预警处理办公室及时发布预警报告并对相关单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供电公司对所属用电单位进行电费回收预警评测,并根据评测结果按照风险管理方案严格执行。

1.2用电企业信用评定的程序。(1)对用电客户进行调查。县级供电企业营销部门应对每个电力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状况、历年交纳电费状况、用电情况、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调查。(2)建立用电客户数据库。营销部门应建立电力客户信息数据库,在完成电力客户调查后,按信用评价方案和相关实施细则公正、客观地将数据输入系统,并确保数据库的健全和及时更新。(3)建立电力客户信息复核审查制度。就是在县级供电公司建立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组,该工作组的职责一是对营销人员提交的客户资料进行复核审查,以确保每个电力客户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二是对营销管理人员拟定的电力客户信用等级审查,并最终确定电力客户的信用等级。(4)电力客户信用等级授信。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组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出的最终结果经公司领导同意后可以行文向用电客户予以公告。(三)电力客户风险等级评价及预警。电费风险评定主要针对累欠电费和可能出现欠费的电力客户,以约束为主要工作思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电费风险评定对象为出现欠费以及供电企业认为有必要进行评定的其他客户。具体评价细则列举如下。电费回收难度。按时缴费,不需要催费的,选择“顺利”;电费回收一切正常,按时缴费,不需要催缴的或催缴后能及时缴费的,选择“一般”;电费回收不顺利,需要多次催缴,故意拖延达10天以上的,选择“困难”。上月经营情况。企业经营一切良好,选择“良好”;企业经营一切正常,选择“正常”;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例如生产线停止,库存大量积压等,选择“困难”。用电异常情况。上月电能量环比浮动20%,且同比浮动10%以下,选择“正常”;上月电能量环比浮动30%,且同比浮动20%以上,选择“出现异常”。欠费情况。电费按时全部缴纳,选择“全部缴纳”;电费按时缴纳90%以上,并且欠款已经商议何时缴纳的,选择“基本缴纳完成”;电费未能按时交纳或缴纳低于90%,并且多次催缴无效,选择“出现欠费”。输入完成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风险控制系统自动计算指标得出各企业的信用等级,按百分制计算,风险等级与相应的得分关系为:85分以上,信用等级为Ⅰ级;50分—85分,信用等级为Ⅱ级;50分以下,信用等级为Ⅲ级。

2用电客户电费风险评级与风险预警应用

在对用电客户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时,通过对应收电费、实收电费、预收电费、欠费、电费回收、付费购电以及行业经济和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分析与数据处理得到关于用电客户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归纳为电费额度、缴费方式、企业经营状况、信誉度四大类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综合评估法,即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评估办法进行综合评定。首先,利用表计类型和电压等级确定初始用电客户评级,之后根据其他指标的分值,对用电客户进行评价,得到用电客户的综合分数,根据整体分数的分布,确定分数的阈值,达到这一阈值的用电客户,其风险等级提高一个等级,例如:从B升到A。以此类推,完成所用用电客户的风险评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别划分为A(极高风险)、B(高风险)、C(一般风险)、D(低风险)、E(极低风险),对应的阈值分别为80~100分为A级、60~79分为B级、35~59分为C级、21~34分为D级、20分以下为E级。预警发布后,接到预警的单位,应立即启动预警响应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拟采取的具体措施进行预警解除,预警解除后,在下个算费周期对本次预警涉及客户的电费风险等级进行重新评定,具体的评定流程如图1所示。根据以上电费风险评级标准,以某供电公司的某用电客户进行评级测算,此用电客户的经济类型为私营,企业规模为小型,主要进行砖瓦、石材及其他建筑材料制造,每月用电量在600万kW•h左右,经过对此用电客户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及处理,得出表2所示的测算数据。

3建立电费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电费全程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指在电费管理全过程实现“三层防范、内外控制、数据统一”。(1)“三层防范”概括电费信用管理手段。它贯穿于电力营销的全过程中,对电能交易实施全过程的信用管理。在企业内部对每笔业务,特别是高压用电客户和重点客户,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监控和管理。全过程可以划分为事前防范、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理三个阶段。事前防范:主要是对新增用电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分,对老客户信用状况变坏时进行重新评判,并根据信用评分结果制定科学的信用决策工作。它是建立信用调查和评估机制的信用前期管理阶段。事中管理:指用电客户用电到电费缴费截止日期之前,对用电客户的信用状况变化及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监督和债权保障体系的建立。它是建立债权保障与风险转移机制的信用中期管理阶段。事后处理:指用电客户发生电费拖欠之后,及时进行电费短期账龄分析并对应收电费余额进行有效催缴。它是建立电费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的信用后期管理阶段。(2)“内外控制”概括电费风险管理手段。风险管理的核心:一是加强内部的电费管理风险的控制;二是加强对用电客户信用风险和市场环境风险的预警和控制。(3)“统一数据”概括信用信息整合的思路。即在供电公司建立统一的电费信用风险数据库和客户信用风险动态档案,利用该共享资源开展客户授信、应收帐款管理、欠费追收等工作,并协调供电企业内部其他相关部门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

结语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电力客户电费风险评级与风险预警体系构建能够准确识别客户特征,提升客户服务的差异化、精准度,提高业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用电客户缴费行为的精准感知能力,定位工作方向和重点。

参考文献

[1]未瑞,罗国亮.基于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客户信用评价研究[J].现代电力,2007(6):80-84.

[2]李江,卢毅勤.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2.

论文作者:王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户电费风险预测及防控论文_王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