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_郭录青

武冈市展辉医院 湖南武冈市 422400

摘要:目的: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对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1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32例产妇为对照组,给予产妇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离心处理及胎心监测处理。观察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及免疫调节因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乳杆菌属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对照组产妇的白介素2高于观察组产妇,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可引发产妇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的增加。这一变化与产妇的阴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中应通过阴道菌群失调的预防,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

关键词: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感染;新生儿感染

前言:

胎膜早破是临床产科的常见现象之一[1]。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会对产妇的分娩产生一定影响。为判断这一因素对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的方式,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分析。现将整个检查流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1例大肠埃希菌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32例乳杆菌胎膜早破产妇为对照组。入选标准:①所有产妇经胎膜早破评估后,评估结果包含胎膜早破及疑似胎膜早破2种。②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年龄超出36岁的产妇;②排除存在严重疾病或并发症的产妇。观察组产妇年龄27-33岁,平均年龄(30.7±2.1)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6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5±4.5)岁。两组产妇在年龄、孕次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阴道分泌物培养及检测方法

①培养方法。对产妇外阴进行常规消毒。产妇取平卧位,充分暴露会阴,利用无菌棉签擦拭产妇阴道测厚壁,获得分泌物,分别将其妥善置于试管中,准确标记后及时送检。以不同类培养基接种分泌物进行培养,培养一定时间后,鉴定菌群。②检测方法。于产妇阴道分泌物中加入1mL磷酸盐缓冲液,充分混匀后,将其置入离心设备后,进行离心处理。取产妇离心后的上清液置于-20%的冷冻设备中保存以备检测。检测时,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产妇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隐私α、白介素2以及白介素6。

1.2.2生命体征监测方法

给予胎膜早破产妇胎心监测,按照3h/次的频率测量产妇的心率及体温,每隔5h测量一次产妇的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当产妇的破膜时间超出12h仍未娩出时,遵医嘱给予适量抗菌药物。若产妇无法顺产应转为引产或剖宫产。胎儿娩出后,行胎盘母体面检查、眼分泌物检查及肛门分泌物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

观察产妇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评分项包含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属以及表皮葡萄球菌3种。

观察产妇的免疫调节因子检查结果,评分项包含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以及白介素6三种。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选用SPSS19.0软件对73例产妇及新生儿的数据进行统计。以 检验对比两组产妇的感染数据、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数据;以t检验对两组产妇的免疫调节因子检查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当P<0.05时,可判定两组产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妇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

对照组1例产妇感染,无新生儿感染发生。观察组产妇感染率19.51%,新生儿感染率14.6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对照组与观察组间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发生足月胎膜早破后,外部细菌很容易侵入产妇体内[2],引发产妇阴道菌群失调,增加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上述研究表明,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均高于正常产妇(P<0.05)。因此,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应保证产科病房的无菌环境,有效避免产妇发生阴道菌群失调,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结论:

阴道菌群失调是足月胎膜早破产妇感染、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朱静维,周华,李周. 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3067-3069.

[2]朱敏. 246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临床回顾性分析[J]. 当代医学,2014,34:62-63.

论文作者:郭录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与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_郭录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