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常遇到这些现象:一些数学教师稳步推进教学目标、深入剖析教材精髓、教学思路清晰,学生轻轻松松完成学习目标,然而适当变换形式或者遇到那些生活性问题便不知所措;有的教师教学设计内容过于精细,师生互动频繁,然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方面难尽人意;有的教师通过精讲以后,给学生留出大量时间做习题,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创新能力有限;有的教师以优等生作为教学归宿,中等生和后进生处于边缘化地位。这些现象时常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给与很高的评价。然而,评价具有导向性,一旦对高效课堂评价不全面,不科学,会给高效课堂带来不利影响。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统一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训练等等,其以学生统一水平为基础,采取满堂灌教学形式。因此,高效课堂首先应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期推动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和进步。要想实施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家庭、自身、社会等等方面影响而显示出不同学习结果,教师应跳出以自我为中心和过于关注优等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交流,实施立体化教学,采取合作、探讨、交流等等形式,促使后进生向中等生进行转化,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给每位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非单纯传授知识,更要以每位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许多知识和技能单纯依靠教师单方面是无法完成的,这需要学生积极领会,学生只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才能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产生过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教师应强化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联系,贴近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不仅要考虑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巩固情况,以期精准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比较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异同,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深入灵活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小学数学教师应强化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建立数学模型和强调数学知识实用性。高效课堂不仅仅在于促使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还要促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实际用处,促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性问题。此外,数学教材中一些知识有利于学生实际运用,尤其是那些几何知识、统计知识和应用题知识,都以实际为立足点,深入分析和综合整理而成。此外,由于教材自身局限性,致使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没有出现在教材中,为此,教师应灵活处理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关系,彰显数学知识实用性,促使学生升入认识和亲身体会数学知识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优势,贴近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将那些生活中熟悉事物转化为数学问题,强化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性,在数学知识呈现方式上,应打破单一性,转向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更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答生活问题的时机,促使学生在深入实践和具体运用中了解数学知识和生活关系,深入了解数学知识自身价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以数学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论文作者:杨清华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教师应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高效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