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计活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经济监督工作,随着审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充分利用审计人员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知识,服务审计实践,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解释审计工作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化审计人才的培养,也要以认识和遵循审计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基础。因此,探索研究如何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势,对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势必起到积极作用。
一、审计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审计工作的作用
(一)良好心理素质是审计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
审计人员所接触的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人员是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经济违纪行为的隐蔽性,以及各方面的审计风险,都阻碍了审计工作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这时审计人员就必须具备不为审计风险所担心,不为经济违纪行为的隐蔽性而退缩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强烈的责任心,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消除被审计单位的抵制情绪,使他们认清审计工作的本质,积极配合审计工作顺利完成任务【1】。
(二)良好心理素质是提高审计效果的关键
审计质量形成的每个环节,都是由若干个审计人员的个体行为完成的,审计质量的高低必然要接受他们个体心理的制约。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交往中,要和各种脾气秉性、心理特征、言谈习惯的人打交道。如何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因人制宜,妥善、灵活地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三)良好心理素质是预防和减少违法乱纪的手段
审计工作担负着对被审计单位宣传财经法规的任务,通过自己的活动,教育指导有关人员遵守相关政策、方针和财经法规。同时,通过认真细致的审查工作,使一切经济违纪、错误和舞弊得以暴露。因此,审计人员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职业应有的合理性怀疑态度,做到自觉摒弃内心的“暗箱”,正视审计揭露的问题,才能发挥出审计工作的真正效能。
(四)良好心理素质是树立良好审计形象的保证
审计人员在职业道德、个性心理、专业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是社会公众评价最直观的因素。从事审计活动时,审计人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廉洁、清明、客观、公正,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细致,时刻准备与各类违纪现象斗智、斗理、斗法,用较好的心理素质来树立良好审计形象。
二、如何塑成审计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
(一)重视心理素质问题,创造和谐心理环境
完成审计任务不仅要依靠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是拟定审计方案、取得审计证据还是形成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审计过程,都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接触和对策。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干部要带头关注审计人员心理素质问题,学习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建立良好的心理气氛,彻底改变过去对审计工作不重视、对审计人员不关心的状况,促进审计人员心理状态的进步和完善,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通过讲座培训、网络咨询、心理测试、心理沙龙等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审计干部心理健康维护问题的专项研究,在网站、审计专业刊物开辟审计心理专栏,对审计心理学进行开发、探索,及时介绍国内外审计心理学研究的最近成果,注重积累审计第一线审计工作者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总结规律。建立健全审计人员心理健康的预防、调整和维护机制,建立干部心理健康档案,尝试建立心理危机应急机制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塑审计文化,构建正确审计价值观
审计文化包括审计环境、审计人际关系、审计哲学、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道德和审计意识等。要转变传统审计文化中僵化、封闭、保守等不和谐部分,打破陈规陋习,倡导以人为本,积极、开放、宽容、乐观的组织文化氛围,以关心、爱护和支持来塑造先进审计文化。适当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消除戒备和疑心,增进了解和信任,增强干部的归属感,改善心智模式,减少审计人员的职业心理压力。
建立由领导、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组成的价值观共同体,领导要以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出好的表率。以各种形式教育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问题,筑牢心理防线,不为名所累, 不为位所困,不为利所缚, 不为欲所惑,使他们对核心价值观产生共鸣,最终转化为内心坚守的信念。从职业道德规范层面对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涵盖的内容进行明确,提高指导性,指引审计人员坚定信念,自觉遵守独立、客观、公正、廉洁等规范。用核心价值观衡量和选拔任用干部,形成积极的导向,促使审计人员自觉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
(三)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创造保持良好心态的条件
改革审计管理制度、职务晋升制度等方面的弊病,鼓励竞争,完善激励机制,培养审计人员的进取心、意志力和大胆创新精神。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人员的政绩,公道正派地使用干部,让那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审计人员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大胆地工作,逐步构建起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机制,从用人导向上为审计人员创造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条件。真正让干部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揣摸人和事的疲惫感。
鉴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审计人员应严格监督,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网,保证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不致脱离正规轨道。审计主管部门应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审计人员实行定期考核、评比,表扬、奖励好人好事,批评不良作风、倾向,树立典型、标兵,开展向英雄、模范学习的活动。用典型引路,进行正面教育,这样可以起到塑造审计人员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
(四)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审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开展思想教育。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科学态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审计人员的心理环境,开辟审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领域,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审计人员心理运行机制。
审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修养,多发展健康向上的业余爱好,多参加文娱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学会自我放松,学会自我暗示,学会目标补偿,学会情绪转移和升华。敢于正视自己的身心状况,注意驾驭情感,善于合理宣泄,寻找有效的、适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途径。培养正确积极的归因,即正确分析行为结果产生的原因,克服消极的非理性认知,学会辩证思维,正确评价应激事件,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开展作风教育。开展审计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审计人员行为,使审计人员遵守职业规范,强化审计意识。
(五)善于做好心理调节,促进消极因素转化
审计人员由于年龄、知识结构、从业时间、以及在审计项目中负责不同工作等因素,在参加审计项目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审计部门的各级负责人,应注意从心理健康方面关心爱护审计人员,尊重个性差异,善于分析不同的人格特质。在开展和布置工作时,有意识地把不同工作能力、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员进行合理编组,让他们在知识、性格等方面互补,同时帮助其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主动预防不良心理的出现。审计过程中注意揣摩和分析审计人员的心理变化,并判断这些心理因素对完成任务可能造成的影响。在一些消极的心理出现后,帮助他们快速冷静下来,努力调整和克服不良心理,提高适应客观环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可能产生消极影响的心理状态中,发掘积极的一面,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向正面转化。
参考文献:
[1]李占卿,李子举,吴泽航.审计人员心理因素及其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5):134-136.
论文作者:白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人员论文; 心理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心理素质论文; 工作论文; 不为论文; 自己的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