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霸权战略分析_朝鲜核武器论文

美国核霸权战略分析_朝鲜核武器论文

美国核谋霸战略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战略论文,核谋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春,美国圣母大学助理教授基尔·利伯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副教授达里尔·普雷斯先后在美国两大权威刊物——《外交》和《国际安全》上联合撰文提出“绝对核优势论”。他们认为,已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确保相互摧毁”时代行将结束,美国不久将能够“一次性摧毁俄罗斯或中国核力量,消灭其报复性反击的能力”;至少在未来10年内,世界将处于美绝对核优势的阴影之中。这主要是由美核武库不断升级换代、俄罗斯核武库急剧衰落以及中国核力量发展缓慢造成的。美国的这种核优势地位并非美国反恐战争的副产品,而是它刻意追求的结果。换言之,美国核力量首先是为了对俄罗斯和中国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而非针对流氓国家和恐怖分子。

一、美国的核谋霸战略

首先从指导思想看,美初步确立了“核先发制人”的战略指导思想,这是美谋求和拥有绝对核优势的重要标志。在20世纪50年代美核力量居于绝对优势的时候,美军方就提出,一旦美苏之间爆发战争,美国就应凭借核优势,在战争开始时“先发制人”,率先给予对方的城市和工业目标以毁灭性打击。苏联当时也强调“以先发制人的打击粉碎对方的核突击”。到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意识到核战争可能带来共同毁灭,于是开始放弃“先发制人”思想,转而追求“确保相互摧毁”基础上的恐怖平衡。冷战后,美有步骤、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谋求绝对核优势的政策。2005年9月,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第一次明确把“先发制人”战略扩展到“核先发制人”,将“先发制人”思想融入到美国的核理论当中。该草案虽因争议过大而未获通过,但是“核先发制人”指导思想已初步确立。

其次从战略手段看,美国核武器的实战化进一步发展。一是加快核弹头的更新和新型核武器的研制,2003年宣布解除小型核武器研究禁令,并批准相关拨款;2005年着手“可靠替换弹头”(RRW)的可行性研究;2006年公布美核武器制造与研制设施的现代化改造计划。二是模糊常规武器与核武器界限,计划在洲际导弹和核潜艇上安装常规弹头,实施战略打击行动。三是模糊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之间的界限。在战区作战规划中,战略核武器与战术核武器同样被视为作战支持力量。这意味着战略核力量在地区冲突中的作用上升,而不仅仅是维持战略平衡的威慑手段。当前美国核武实战化战略的发展如同“温水煮蛙”,美谋求逐步将核武器引入地区冲突之中,使核武器从“不可用”转变为“可用”。

最后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看,美国以民主划线,实行多重标准,表明美有意对“民主伙伴”放水,让核武器发挥“民主军火库”作用。美国是核不扩散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核武器的扩散曾被其视为绝对之恶,因而对其重要的地缘政治盟友以色列拥有核力量它曾采取默认态度而没有公开支持。但2005年美印达成核协议,表明美国在核优势地位逐步确立的情况下,开始有意纵容“负责任的拥有先进核技术的民主国家”合法拥有少量核武器,以便增强所谓“民主国家阵营”的国际影响力,对中国这样迅速发展的“专制国家”进行制衡。

二、美国核谋霸战略的影响

第一,它将促使核大国提升核攻防能力,以便在战略力量对比失衡的条件下确保本国安全。俄虽无意也无力同美展开新的核军备竞赛,但仍致力于维持“合理、足够的”核力量,特别是发展不对称攻击能力。英国首相布莱尔2005年10月重申保持独立核威慑力量的重要性,并且考虑部署空基核武器。法国总统希拉克2006年年初提出,法国也可使用核武器实施“先发制人”打击。④ 印、巴等核俱乐部的新成员则在积极发展远程导弹,以增强核武器实战能力。

与冷战期间美苏核竞赛相比,新的核军备竞赛将呈现两个不同的特点。其一,各方将倾向于暗中较劲,而非直接对抗。其二,重点是质量竞赛而非数量竞赛,目标是“不对称的均衡”而非“对称的均衡”。

第二,美核武战略的实战化倾向及其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反扩散政策还坚定了朝鲜、伊朗等国发展核武的决心。这些国家确认,美不会真正放弃政权颠覆的目标,美最终目的在于改变其政权性质;避免重蹈伊拉克覆辙、逼迫美国人走向谈判桌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发展自身核力量。

第三,美核武战略使国际军控体系受到冲击,“防扩散安全倡议”等非正式军控机制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确保相互摧毁”成为隔日黄花,美国对现有的国际军控体系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于己有利的就维护和利用,于己不利的就抛弃和改造。“9·11”以来美国大力倡导“扩散安全倡议”等非正式的防扩散志愿者同盟,以便必要时绕开国际军控机制。

最后,国际安全环境将变得更加复杂。常规力量与核力量界限模糊将降低核门槛,加大误判风险,增加发生核冲突的几率。

三、美国核谋霸战略与中国

随着美国核优势地位不断强化,中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将会增大。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最有潜力与美国竞争的大国”,其核战略的重心近年来渐渐向中国倾斜。美2006年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更是聚焦中国战略力量建设情况,称中国战略力量“发展已经改变了亚太军力平衡”。“核优势论”则首次在全球战略层面上提出了中美战略力量平衡问题。

“中国战略威胁论”已经对美国对华军力部署产生实际影响。为确保对台海事务的干预能力,美海军于2006年年初将数艘隶属大西洋舰队的战略核潜艇划归太平洋舰队。到2010年,美太平洋舰队将拥有31艘核潜艇,比大西洋舰队多出10艘。美国还借口朝鲜的导弹威胁,加速美日地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在美国核武战略中,中国正逐渐成为其最主要的防范对象。

对于来自美国方面不断增强的战略压力,中国首先要保持冷静与理性,对低估或夸大中国战略威胁的论调进行客观分析。一方面,“核优势论”关于中国核力量不堪一击、中美战略力量对比失衡将导致中美冲突的说法,显然低估了中国战略力量的实力。核武器的主要功能并非进攻之剑,而是防御之盾。即使是核力量居于优势地位的美国,在努力提高核武实战能力之际,对其他核大国动武仍要三思而后行。

另一方面,美国军方炒作中国“战略力量威胁论”则忽视了中国核战略制定的政策背景,高估了中国战略力量现代化的“速度和范围”。中国在发展核武问题上持克制态度,维持有限的核武器储备并非囿于经济实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长期指导方针。战略核力量只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众多支柱之一,与美国战略力量差距暂时扩大或者缩小对中国的国际地位都影响有限,不足以刺激中国脱离既定战略,与美国搞大规模核军备竞赛。

在行动上,中国须以两手策略应对日益攀升的美国战略压力。在军事建设方面,应按照既定军事现代化步骤推进战略部队的升级换代,这是缓解战略压力的根本。但更重要的还是在外交方面,中国应通过双边和多边等各种渠道多做工作,争取让美国政策向有利于稳定中美关系大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双边层面,中美两国应通过双边军事交流增加互信,减少误判。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5年访问中国二炮司令部,以及美方邀请二炮司令靖志远访美的举动为此开创了良好先例。

标签:;  ;  ;  

美国核霸权战略分析_朝鲜核武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