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无定 警钟长鸣——东南亚金融动荡提供的警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警钟长鸣论文,东南亚论文,动荡论文,风云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夏秋之交,由泰铢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动荡余波未平。近日虽有缓解,但这场金融动荡已引起了世界对东南亚经济的反思,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这场金融动荡地动山摇。虎虎生气的“亚洲第五小虎”泰国大有被压成“病猫”之势。自7月以来,泰铢贬值幅度已超过38%,除新加坡之外,印尼盾下降21%、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货币也都贬值约15%。现在看来,引发这场金融动荡的因素很多:从内部看,东南亚国家经济结构普遍失调是金融动荡发生的根本原因。首先,一些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大量增加,严重侵蚀了这些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基础。其次,东南亚一些国家贸易结构单一,出口竞争力削弱,导致出口增长率陡降,国际收支平衡失控。第三,金融基础薄弱,汇率政策不当,金融调控体系滞后。汇率杠杆是东南亚金融动荡的制度性原因。银行贷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银行存款的增长速度,金融基础进一步受到削弱。面对国际市场美元汇价不断上升、国内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的新情况,一些东南亚国家没有及时对原来的汇率制度作出适度的调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很容易诱发货币投机。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货币名义上是实行与一揽子货币挂钩或保持浮动区间的汇率制,实际上则是实行基本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投资者在这个地区投资可以没有汇率风险,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形势变化,贸易赤字猛增,货币实际已在贬值时依然坚持固定汇率,投机者就会有机可乘,抛出手中持有的当地货币。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保持本国货币币值,只好大量吃进本币,抛出外汇,而固定汇率制又加大了央行调控的难度。到实在敌不住市场力量时,只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这等于是让本国货币贬值。从外部看,日本股市的复苏,美元持续走强,使得一部分原来流入东南亚的外资纷纷撤离,构成了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巨额的国际短期资本投机性的兴风作浪,终于搅起了这场金融动荡。
东南亚的金融动荡对东南亚经济的直接负面影响是明显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提高了通货膨胀率,使政府不得不实行经济紧缩政策和增加税收,这些因素将汇成制约东南亚经济增长的合力,可能使世界上最富活力的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这次金融动荡并未对东南亚地区的总体经济构架和经济发展产生毁灭性的冲击,以前经济赖以高速增展的储蓄率高、人力资源充足、有处在最具经济活力的亚太地区的地缘优势、有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作后盾,有谨慎管理其宏观经济的良好形象等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货币贬值促进了出口的增长,加上对金融动荡已采取对策并有相关国际组织积极援助,因此,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动荡后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仍然抱有信心,东南亚经济经过短期喘息后仍将稳定增长。
东南亚金融动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新兴市场国家无疑提供了宝贵的警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资本市场开放要非常谨慎,警惕国际短期资本投机。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在微观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上存在缺陷,加之目前世界存在高达1.5万亿美元的短期资本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到处投机造市,这严重威胁着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稳定。二是要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警钟长鸣,及时发现和疏散风险。三是要切实调整经济结构,防止出现泡沫经济。四是要充分估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带来的影响,以防范出现“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可能变成弱肉强食的场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