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曹艳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省宜都市 4433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不典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HP根除率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的HP根除率以及复发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存在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突出,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胃炎;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49-01

急性胃炎是临床中普遍存在的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因为多种病因原因而导致的胃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约有90%患者存在急性胃炎[1]。当前对于急性胃炎的发生机制理解并不成熟,当代医学也无任何特效药,大多数都是对症治疗,例如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胃粘膜以及抑制胃酸分泌等[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升临床医疗水平,本文以我院部分患者为例,探讨对急性胃炎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6例不典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患者。100例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胃炎,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6至71岁,平均年龄(56.4±4.6)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96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常规组),例数均为98例,分组结果满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的要求(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是督促患者规范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提供饮食与常规护理指导。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基础护理。严格限制家属探访时间与频率,嘱咐患者不能在病房门口吵闹,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嘱咐患者在用餐前后刷牙,保障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对于吸烟、饮酒患者应当给予健康知识教育,让其戒烟酒;2、心理护理。因为急性胃炎的疼痛感受,患者普遍会发生紧张、焦虑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以安静、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主诉,在患者情绪低落、沉闷时可以列举相应的治疗案例,从而提高治疗依从率。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亲和的态度获得患者的信任,尽可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感受,让患者明确护理目标,消除患者的负面心态;3、饮食护理。尽可能嘱咐患者多喝水,避免脱水问题的发生,改善患者体内的代谢能力,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应当及时进食,采用鼻饲或静脉注射等方式优化营养支持效果,对于病情有一定好转的情况下应当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改变饮食方式,从流质、清单食物逐渐转变为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与蛋白质的半流质食物,但是需要规避油泥、生冷以及辛辣的食物;4、症状护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腹泻、腹痛患者及时给予阿托品、止泻片等进行治疗。对于呕吐状的患者给予呼吸道残留物的清理处理,辅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规避误吸症状。

1.3疗效评价标准

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HP根除率以及复发率。

症状积分根据《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急性胃炎临床标准进行评价。症状积分主要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分数最低说明患者的症状越轻或越少。

1.4统计学方法

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型指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计量型指标以均数(MeanValue)±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的形式描述,组间指标差异检验分别采用(x2)和(t),P值小于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对比(分)

3.讨论

急性胃炎的部位大多数在左上腹部与剑突下,临床表现以钝痛、隐痛为主,导致急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多,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合理饮食、胆汁反流、酗酒、NASIAD类型药物等。伴随着临床干预水平以及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有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也是直接影响患者神经生理机制、神经内分泌机制的重要因素,是导致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主要原因[3]-[4]。对此,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干预效果的关键[5]。

在本次研究当中,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的HP根除率以及复发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存在明显优势。借助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针对性护理可以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作用突出,疗效显著,值得最为常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突出,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亚丽.系统护理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及负性情绪的价值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302-303.

[2]张丽.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43-243.

[3]刘艳杰.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疗设备,2016,23(s1):233-234.

[4]杨宝林.微信平台远程护理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价值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2):257-259.

[5]申月芹.基于危险性评估的针对性护理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5):760-763.

论文作者:曹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曹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