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北翼庄109区块为例论文_逄雯1

我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北翼庄109区块为例论文_逄雯1

1.胜利职业学院油气勘查技术培训部 山东东营 257100

摘要: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藏分布及油气藏成藏规律及主控因素认识的局限性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莫索湾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在白垩纪位于古背斜的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研究该区油藏形成条件及主控因素对指导油气藏的发现至关重要。在对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生、储、盖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结果显该地区油气成藏主要有以东西向为主的油源断层控制区带;南北向次级断层控圈、控藏;鼻状构造背景控制油气运聚方向;泥岩隔夹层制约着油气聚集成藏以及储层物性控制着油气聚集等特征。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条件;成藏特征

1 地质概况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在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具有复合叠加特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自晚古生代至第四纪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玛拉雅运动的多旋回构造发展,属典型的中央地块型复合叠加盆地。中部1区块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中央坳陷带,总体为一“凹”两“隆”的构造格局,主体部分位于盆1井西凹陷和昌吉凹陷北斜坡,东西两边为莫索湾凸起和中拐凸起。其西面为盆1井西凹陷,东部为东道海子北凹陷,南面为昌吉凹陷,北接莫北凸起。庄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中央隆起莫索湾凸起西部倾末端。

庄109井是一口评价井,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农八师150团东北5.8公里处,庄107井井口方位 74°,距离1589m;构造位置为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北翼庄107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断块圈闭;测线位置为庄3井三维Line1615 / Trace1610测线交点方位110°,距离23m处。

2 成藏条件分析

2.1油源条件

从邻近庄5井、庄4井和庄1井三工河组二段(J1s2)暗色泥岩分析化验数据对井区烃源岩进行丰度评价。庄5井J1s2井深4246.56m岩心为深灰色泥岩,有机碳(C%)为0.33%,属差生油岩范畴。庄1井两个生油岩样作分析化验,其有机碳(C%)分别为0.49%和2.81%,氯仿沥青“A”分别为0.0092%和0.0626%;族组分饱和烃含量低(7.12%),反映其有机质生源母质较差。干酪根类型为腐植型有机质。庄4井4351.89m的黑色泥岩分析,其有机碳(C%)为0.74%,氯仿沥青“A”含量0.03%,也属差生油岩范畴,认为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烃源岩主要为差烃源岩,个别为中-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类,整体评价为差烃源岩。

对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的生排烃史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侏罗系三工河组主要经历了两期成藏,第一期为K1-E,所对应的是二叠系烃源岩的主要生排烃期,充注规模最大,第二期为E-Q,为调整运移期,其主要原因是燕山后期,北部地层大幅度抬升,造成油气的重新聚集成藏。

2.2储盖条件分析

1、储集层评价

本井现场通过测井解释及实钻资料对本井储层做简单评价。通过录井井段地质资料分析,表明本井储层较发育,主要目的层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发育,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型。

2、盖层

实钻证实,本井中生界白垩系,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下统三工河组三段均钻遇了不同程度发育的泥岩盖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储盖组合

纵观本井实钻剖面,分析认为本井主要的生储盖组合有三套:

(1)白垩系组的泥质岩类为盖层,其间所夹的砂岩及白垩系底部发育的砂岩为储层组成的储盖组合。

(2)侏罗系西山窑组上中部的泥质岩类作盖层,西山窑组底部发育的砂岩为储层组成的储盖组合。

(3)侏罗系三工河组三段的泥质岩类为盖层,三工河组二段发育的砂、砾岩为储层组成的储盖组合。

2.3圈闭条件

从圈闭条件分析,庄109井南北向line1615和东西向Trace1610地震测线及油气藏剖面图上可以看出,井区断层发育,纵横交错,形成多个断鼻构造及阶状构造块,本井位于断鼻构造较高部位,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块。

2.4成藏控制因素

准中1区块三工河组油气显示丰富,储层物性好,产量高。该区三工河组目的层埋藏深,埋深最浅也达到3000m,受埋深影响储层物性较差,以中低孔渗储层为主,但邻区相同构造带和埋深的邻区也发现莫北、莫索湾等多个油田,且勘探开发效果好,表明研究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该地区的地层倾向为东南方向,向西北方向逐渐抬高,呈单斜形状。由于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及以下地层形成后都经过了中生界及第三系的强烈改造,因此该井区现今的油藏都是经过改造后油气重新运移、分配后的结果。

1、东西向主断层控区带

莫西庄地区主断层近北东向沿古隆起向边缘展布,横向延伸长,断距大,东西向主断层断距一般为10m~40m,主走滑断层3条,近东西向展布,形成庄5、庄107、庄1井三个近东西向断裂带。

2、南北向次级断层具有重要的控圈控藏作用

低序级断层15条,近南北向展布,形成自西向东逐渐抬升的断块圈闭。南北向次级断层断距5m~15m,将三工河组地层切割成多个小断块,同相轴错断不明显,同相轴两侧大套砂岩对接,砂岩内夹致密砂岩层或薄层泥岩做侧向封堵层,形成岩性-构造圈闭。

3、鼻状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聚集的方向

莫西庄地区油气处于向北动态调整过程。目前钻探结果证实,莫西庄西南部庄1-庄106-庄5一带钻探的井,均发现油气显示并试获工业油流或低产油气流,而洼陷部位的庄4井未见油气显示。结合莫西庄地区J1s2成藏期古地貌图(图6-6)和莫西庄地区现今J1s21顶面三维立体显示图(图6-7),西南部庄1-庄106-庄5一带白垩系晚期油气运移成藏阶段,处于莫西庄古隆起南翼,第三系地层逐渐向北掀斜,该区处于北东向倾伏的莫西庄鼻状构造带上,古今构造都处于较高的构造位置,是油气运聚指向区,而庄4井区处于一直位置较低的“沟”中,不在油气运移的通道上。所以莫西庄鼻状构造背景对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规模起着重要的作用。

4、泥岩隔夹层制约着油气聚集成藏

断层两侧易形成储层与隔夹层对接或泥岩夹层涂抹遮挡,侧向封堵油气;隔夹层纵横向变化大,影响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稳定性差,难以形成规模油藏(图6-8)。准中地区侏罗系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砂体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隔夹层较为发育,通过岩心观察和测井识别发现该区的隔夹层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泥岩层、细粒砂岩层和钙质砂岩层,发育频次较高。J1s2隔夹层垂向多期次纵向叠加(厘米级),横向展布有一定连续性(公里级)。这三类型隔夹层的渗透率一般都小于1,有一定的非渗透性,从理论上来说隔夹层的发育可在局部形成微型油藏,使油藏复杂化,但由于隔夹层厚度较薄,在空间上连续性差,不能封闭大规模油藏。

论文作者:逄雯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我油气成藏地质特征研究—以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北翼庄109区块为例论文_逄雯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