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人文关怀护理护理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气管插管;重症监护室;人文关怀;情绪状态;生活质量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多需气管插管或插管辅助通气,部分患者还因心肺功能不全需长时间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导致患者很难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易产生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差,严重影响身心健康[1]。为了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采取有效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行人文关怀护理护理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3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9岁,平均(53.76±2.62)岁;疾病类型:肺部感染10例,重症肌无力7例,病毒性脑炎5例,脑血管意外6例,帕金森病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78岁,平均(52.95±2.57)岁;疾病类型:肺部感染9例,重症肌无力7例,病毒性脑炎7例,脑血管意外5例,帕金森病3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避免出现痰液堵塞,根据其血氧饱和度和呼吸情况协助患者拔除气管插管。观察组采取人文关怀护理干预: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树立人文关怀服务理念,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勤通风,根据患者喜好合理播放轻音乐,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接受治疗;②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的耐受力;③患者无法语言交流时,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沟通指示牌、信息沟通卡等工具,利用手势与信息沟通卡沟通,通过微笑表情对患者给予鼓励与肯定;④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解各项操作目的、注意事项等,动作轻柔,保护患者隐私,注意遮蔽,取得患者配合,体现人文关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评价指标 (1)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测量表(HAMA)[2]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时、插管1周后、拔管时情绪状态,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2)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测量表(WHOQOL-100)[3]进行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生理健康4方面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状态 观察组焦虑评分插管前(9.57±1.31)分、插管时(11.24±2.67)分、插管1周后(27.64±3.41)分、拔管时(32.62±4.25)分,均低于对照组(12.47±1.34)分、(21.67±3.18)分、(27.64±3.41)分、(32.62±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76,13.758,18.914,19.015,P均=0.000)。
2.2 生活质量 干预1周后,观察组心理健康(61.33±4.43)分、周围环境(60.89±4.50)分、社会关系(59.86±3.38)分、生理健康(60.97±3.46)分,均高于对照组(47.72±3.34)分、(46.05±3.41)分、(44.91±3.43)分、(46.15±3.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36,14.396,17.004,16.733,P均=0.000)。
3 讨论
由于重症监护室是全封闭式环境,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加上气管插管后患者难以用言语与外界交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4]。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主要精力均放在患者病情监测上,易忽略患者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人文关怀,导致护理质量不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低,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
人文关怀护理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要求较高,需具体娴熟的专科操作技术及非语言沟通能力,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实施过程中,首先应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情绪稳定,从而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耐受能力,减轻痛苦,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保证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焦虑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生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负性心理,降低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人文关怀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关注的是患者整体,而不再是疾病本身,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制订护理方案,提高了护理服务的同质性。护理人员通过抚触和按摩患者,不仅可让护理人员对患者表示关注和安慰,还能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恐惧及疼痛,增加患者安全感,同时关注患者自身的需求,如口腔、体位、肢体的舒适度,从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完善整体护理内涵,体现护理的专业价值[6]。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邹灯秀,李秀云,黄素芳,等.湖北省三甲医院ICU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模式需求现状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05):29-31.
[2] 陈静,周艳霞,申艳玲.重症监护室护士关怀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8:1044-1047,1048.
[3] 葛均波,徐永.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6-173.
[4] 焦晓兰,胡亚会.非语言方式心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2):53-56.
[5] 李佳星,任之珺,张紫君.缩减约束方案对预防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05):549-553.
[6] 苏琳,董京文.ICU舒适护理模式在术后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1):173-176.
论文作者:孙仅芝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患者论文; 气管论文; 重症论文; 焦虑论文; 人文论文; 监护室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