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荣昌区新区建设管委会
摘要:沥青路面是指在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上,铺筑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作面层的路面结构。这种路面与砂石路面相比,其和强度稳定性都大大提高。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是我国路面的重要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受到交通量增长、重载超载车辆的增多、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冻融作用、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车辙和水损害等病害。下面,谈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出现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预防;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
1.变形类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2)表面磨损过度;(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2.裂缝类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建成后,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没有影响,但随着表面雨水的侵入,导致路面强度下降,在大量行车荷载作用下,使沥青路面产生结构性破坏。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裂缝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三种。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品种和等级、沥青混合料的组成、面层的厚度、基层材料的收缩性、土基和气候条件等。
坑槽(裂缝类)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3.松散类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 m2以上。松散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出现,但由于行车作用,一般在轮迹带比较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层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破坏;(2)碎石中含有风化颗粒,水侵入后引起沥青剥离;(3)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多,沥青结合料本身的粘结性能降低,促使面层与轮胎接触部分的沥青磨耗,造成沥青含量减少,细集料散失;(4)机械损害或油污染。
脱皮(松散类)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 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4.其他类
修补损坏面积:因破损或病害而采取修复措施进行治理,路表外观上已修补的部分与未修补的部分明显不同。
二、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的整治措施
1.沥青路面车撒的治理措施
(1)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2)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3)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沥青路面接缝处理措施
横向接缝:尽量采用平接缝。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在冷却但尚未结硬时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或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采用斜接缝时,注意搭接长度,一般为0.4~0.8m。预热软化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碾压速度不宜过快。
纵向接缝:尽量采用热接茬施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将已摊铺混合料留10~20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纵缝如为热接缝时,应以1/2轮宽进行跨缝碾压;纵缝如为冷接缝时,应先在已压实路上行走,只压新铺层的10~15cm,随后将压实轮每次再向新铺面移动10~15cm.。碾压完成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治理措施:接缝处理不好常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凹凸不平,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接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施工时应边压边以3M直尺测量,并配以人工细料按平。对横向接缝,在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测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要求者应趁混合料未冷却时立即处理,一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限,用切割机切缝处理。
结束语: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需要各级道路管理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并根据其成因从路面设计、原材料进场到具体施工,有针对性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从管理部门、设计部门、监理单位,层层重视、层层控制、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发生。
论文作者:张世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车辙论文; 裂缝论文; 病害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面层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