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惠 陈锦凤 林青兰 梁淑清
雷州市人民医院 广东雷州 5242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与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优质护理;满意度;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病死率极高,主要是指患者冠状动脉长时间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导致心肌坏死[1]。中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大,器官开始出现老化,免疫力、抵抗力逐年下降,更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而一旦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患者则会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难度,如护理不当将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发现,优质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心血管科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60例纳入本次研究,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5±3.2)岁,其中前壁梗死21例,下壁梗死20例,前间壁梗死24例,其他部位梗死15例;观察组(80例),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0.5±3.7)岁,其中前壁梗死19例,下壁梗死22例,前间壁梗死25例,其他部位梗死14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患者根据病情给与吸氧、镇静及抗凝治疗,并给予患者常规生理及心理治疗。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立刻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提醒患者按时服用治疗药物,保持良好的住院环境,合理控制病房湿度,保证病房通风良好,多摆放绿色植物,针对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应安排专门的临床护理进行护理,尽力满意患者护理需求,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②细节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应保持温和的语气询问患者需求,护理动作轻柔、舒缓,针对生理障碍患者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擦洗,擦洗时应注意擦洗力度,以免造成患者不适,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监护病房患者,应做好消毒工作,勤洗手、勤消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加剧。③心理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受病情影响,许多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不配合医生治疗,治疗积极性差,而患者家属因担心患者病情,与护理人员间常产生矛盾,护患关系存在许多不信任,因此,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病情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并详细介绍治疗治疗方式和流程,多提及以往成功治疗案例,给与患者更多的鼓励,帮助患者战胜心理恐惧,积极配合治疗,术后,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术后回访工作,随时注意患者情绪变化,以免患者术后焦虑影响康复。④术后体位护理。术后1周内患者应保持卧床静养,为保证患者舒适度,防止长期卧床造成压疮,可将枕头垫与患者背部位置,定期对患者体位进行变化,保证患者舒适性,每日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帮助患者关节活动,减少血栓形成。⑤康复护理。待患者身体明显好转后可适当进行康复运动,康复过程中应在护理人员陪同下进行,根据患者自身身体情况,尽量选择轻柔的运动,运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观察患者身体变化,一旦患者生命体征有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⑥饮食护理。因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液过于粘稠,且术后易出现食欲不振问题,因此,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多结合患者自身食物喜好,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在保证患者营养全面情况下,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日常可选择清淡、少盐、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多摄入水果、新鲜蔬菜类,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咖啡、浓茶、高盐、高胆固醇食物应尽量避免。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在患者住院期间向每位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每项题目答案共分为三项: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比较两组总体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满意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5.00%)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逐年递增,据相关资料统计[3],我国心血管疾病城市患病率为2%左右,农村患病为1%左右,患者年龄多为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男性患病机率明显大于女性。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死亡率最高疾病,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病因较多,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季节温差大、饮食不健康(如长期抽烟、酗酒、暴饮暴食)均有可能引起心肌梗死[4],患者一旦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出现休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直接导致患者心力衰竭,最终死亡。而好的护理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选择合理的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尤为重要。
优质护理属于现代全新的一种护理理念,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充分结合患者自身护理需求,根据不同患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不同护理计划,从患者病情、心理、饮食、运动康复等多个方面着手,减少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和健康的饮食观念,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我院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后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护理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可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柏华,张秀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4(z2):231.
[2]李水花,吴农田.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5(12):49-50.
[3]张颖,陈延亭,林芳.1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5,16(1):59,61.
[4]边静.浅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4(8):100,103.
[5]周立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6,08(1):184-185.
论文作者:黄小惠,陈锦凤,林青兰,梁淑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满意度论文; 时间论文; 术后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