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实施院前急救模式对影响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预后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培永

观察实施院前急救模式对影响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预后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培永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海吉亚医院 274300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对影响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院前急救。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43例患者中有28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总满意率为95.35%;有42例救治有效,有效率为97.67%,有1例救治无效,死亡率为2.33%。结论:经院前急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护理满意度高,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极危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疾病发病急,救治时间有限,所以患者发病时应尽早进行急救工作,所以对患者展开院前急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在患者抢救期间实施院前急救,能够有效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本文主要进行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的回顾性分析,以下为主要研究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3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当患者还伴有心肌、心脏等疾病时,不在本次研究对象的选取范围内。43例患者中包括了31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均值为(64.12±9.68)岁,血压均值为(176.74/106.43)mmHg。

1.2急救办法

第一,当救护车出诊之后需对应急方案进行制定,将完整机动体系建立起来,确保接到急救电话的两分钟内可往现场派车。在急救车上,要强化同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的疾病发作症状和时间、疾病史和急救原因进行询问和了解,当确认是脑卒中后,需要在电话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的指导。比方说,让其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清除,将头部抬高[2]。第二,对现场的应急方案进行制定,当救护车进入到现场之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瞳孔和精神面貌,进行GCS评分,当患者的GCS评分比八分低,但生命体征状态不稳定时,医护人员要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松解患者衣带以及裤带,展开常规的吸氧和吸痰处理。同时,将静脉通道开通之后,可用到甘露醇滴注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并进行相关的冰敷处理。若患者生命体征已趋于稳定,那么可进行转运。第三,转运干预,首先要抬高患者,让患者头部往一侧偏,使水肿情况缓解。转运的过程当中,患者头部应反向于车头的行进方向,防止因紧急刹车而出现血流再灌注的情况。其次,要派相关人员保护好患者头部,防止发生二次振荡。第四,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应提早向院方通知,让其将应急的急诊准备工作做好,确保规范和合理的应急工作。第五:监督患者病情变化,检查患者急救后的恢复效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血液透析,为避免患者引发感染,需要做好创面的消毒卫生工作。为提高患者身体免疫能力以及抵抗力,在饮食上需药加强营养。为患者营造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效果效评定标准

利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对患者急救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当患者血压状况平稳、并且各项临床指标均无异常则表明救治有效;当患者急救后病情进一步加重或者出现死亡则表明救治无效。

2.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8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总满意率为95.35%;有42例救治有效,有效率为97.67%,有1例救治无效,死亡率为2.33%。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因此患者发病后应及时送医治疗。心衰患者引发急性左心衰竭的原因是因为呼吸受阻和不稳定的情绪等因素造成,所以实施快速有效的急救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心衰合并急性左心衰还会使患者引发水肿,为减轻心脏负荷,也应该对水肿症状积极展开治疗[3]。

常规抢救措施是接诊后即刻指导患者选取半卧位,并了解患者病史资料,将其送入至重症监护室实施面罩吸氧以及心电监护措施,间隔五分钟对其血压、心率变化进行测量。与此同时,还需给予降压药物静脉滴注,并对滴速进行控制,必要情况下可给予降压药口服辅助降压,并积极防治其他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同时实施吸氧治疗、脑水肿防治和惊厥预防等措施,此举对于后续救治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待接诊后需协助选取半卧体位,明确心衰患者病史,待明确诊断后再护送至重症监护室,抢救方法主要有:对所有存在心衰患者实施降压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可给予30mg至100mg的硝普钠加入至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避光静滴,滴速控制在每分钟0.5ug/kg至10ug/kg,结合患者心率变化情况对滴速合理调整;还需给予200mg至300mg二氮嗪于15s至30s内迅速静脉注射,若有必要可于两小时后行再次注射,亦可结合呋塞米对水钠潴留进行预防[4]。

本文通过研究得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后,43例患者中有28例非常满意,13例满意,总满意率为95.35%;有42例救治有效,有效率为97.67%,有1例救治无效,死亡率为2.33%。以上结果表明,经院前急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护理满意度高,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林百顺,伍树强,陈涛,蔡毅.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O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2018-04-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04.R.20180112.1626.070.html.

[2]牛旭东,刘昭斌.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两种不同模式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80.

[3]李刚,张希州.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2):28-29.

[4]王艳英,鞠智卿,黄贤胜.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08):1487-1490.

[5]郭伟伟.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9):14+13.

论文作者:刘培永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观察实施院前急救模式对影响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预后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培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