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机遇做好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机遇做好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抓住香港回归契机 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论文,契机论文,香港回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香港历史出发,着重论述了“一国两制”原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认为结合香港回归,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法分类号 D647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回归后,将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后,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统治,历尽百年沧桑。今天,这个离开祖国150多年的游子,终于摆脱英国的统治回到祖国怀抱,洗雪了一个半世纪的民族屈辱,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件大事,是我国领导人及爱国人士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而不懈斗争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是我们党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认为,当前应该抓住香港回归这一有利时机,坚持用爱国主义教育人民群众,这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香港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斗争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港所在地区就是当时中华民族的一个支系——百越民族远征海洋的基地。香港地区现有人口650万人,其中98%以上是中国人。他们至今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语言服饰、传统习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

香港的历史,是香港同胞乃至中华民族受屈辱的历史,但更是中华民族抵制侵略、百折不挠的斗争历史。了解这一长达百年的屈辱历程,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加珍爱这块位于祖国南方的领土,而且更加有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和永远记取“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

由于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早在十四、十五世纪,葡萄牙、荷兰、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就对它垂涎三尺,而对香港野心最大的就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他们在明清之际,曾多次派船只到香港附近活动,绘制地图,搜集情报。1793年,英国打着向清乾隆皇帝祝寿的幌子,借机提出割让香港给英国,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1816年,英国又重提无理要求,遭到嘉庆皇帝同样的拒绝。但英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840年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并再一次把黑手伸向香港地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3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先后割让香港岛、九龙,强行租借“新界”,以99年为(租借)限期。

雅片战争以来,尽管香港被逐步割占,但香港同胞不甘心被压迫、被奴役,与英国殖民主义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889年4月,英军前往“新界”搭设警棚,当地居民闻讯赶来,向他们投掷石块。当晚,将警棚烧毁。后来,英军一连士兵在“新界”强行登陆,“新界”、深圳居民数千人聚集山坡,利用有利地形,使用步枪、轻炮从各个山头猛烈开火,使英军陷入重围。此后,“新界”居民继续斗争,用重炮猛烈轰击英军兵营,在树林山谷伏击英军,谱写了一曲抵制侵略、保家卫国的动人篇章。

1925年—1926年的省港大罢工既与中国内地的革命形势有关,又是港英政府压制香港人民爱国热情所致。1925年6月19日,为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香港工人开始罢工。尽管港英当局想尽办法阻止罢工,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沙基惨案”,但香港工人并没有因此屈服。到1926年10月,历时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使香港陷入瘫痪,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与全国人民一道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香港同胞反侵略史上的又一重要篇章。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疯狂侵略中国,对香港造成了两个重大影响,一个是内地企业大量迁港,为香港经济增添了活力;另一个便是激起了香港工人的抗日热情。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的华人利用这块阵地,在动员和宣传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到全民族抗日斗争中做出了很大贡献,掀起了抗日热潮。从1937年起香港工厂就开始了抵制日货活动,动员组织香港青年参加抗日军队,还筹集百万巨款支持抗日,香港60多个海员团体成立了“香港海员会”,宣布《海员抗日十大纲领》。在他们的带领下,香港各界人士纷纷捐物,支援前线抗战。当时,一大批在国民党统治区已无法生存的抗日民主人士,包括许多作家、艺术家、记者、教授等纷纷从重庆、桂林来港,继续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努力。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香港同胞在日本法西斯的铁蹄下仍然坚持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了解香港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英帝国主义一百多年来对香港同胞进行的殖民主义统治造成的深远影响,有助于我们了解“一国两制”所遵循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情况。香港回归后,内地不会因为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而疏远香港、排斥香港,相反,会使我们更加热爱香港,更加努力繁荣香港。

当然,对香港同胞来说,也存在一个了解祖国、认同祖国、热爱祖国的问题。“英国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150多年来,用尽心思,采取种种手段措施,压制香港人的民族意识,疏离香港人的民族感情。造成如今的一些香港人视祖国大陆同胞为陌路,动辄将大陆政策都只往负面设想,内心对大陆政策存在很强的防备心理和对立意识等等。”[①]因此,改变少数香港同胞对祖国大陆同胞的陌生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这不仅仅需要他们在与大陆进行各种经济、文化的交往中主动了解和适应内地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管理体制、政策法令、意识形态、办事方式以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了解改革开放中的大陆正在大步前进,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还需要了解内地与香港唇齿相依、荣辱相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还要认清和适应总的历史趋势,这就是:香港回归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了解祖国,认同祖国,合力振兴中华,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二、“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国两制”作为重大的战略决策,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实现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总的核心是祖国统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随后,邓小平同志为解决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率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继之,中国政府把“一国两制”作为解决国家统一的一项基本国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香港问题也是这样,一个中国,两种制度。”[②]首先,祖国统一后,台湾、香港分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而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特别行政区依照《基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其次,祖国统一后,特别行政区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邓小平同志又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③]第三,要实行祖国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中国有台湾、香港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⑤]

“一国两制”以“一国”为前提,反映了中国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两制”则是承认台湾、香港多年来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现实情况。大陆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香港、台湾走上了资本主义,这是我们都必须正视的现实。对香港来说,单就经济方面,它处于西方经济贸易的枢纽地位,作为一个自由港,它吸收了大量的外国资本,现已成为世界的第三金融中心和集装箱运输中心,同整个国际经济体系连成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社会主义制度来统一,香港不会接受,与香港问题有关的外国也不会接受。如果不保证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证它的繁荣与稳定,也就不能和平地解决问题。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实际,要尊重这种由长期历史所形成的、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又无法改变的实际情况。“一国两制”就是一个你不吃掉我、我也不吃掉你的尊重历史和尊重实际的方案。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处理香港、台湾问题上,我们采取‘一国两制’的方针,我搞我的社会主义,你搞你的资本主义,‘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不会在港、澳、台搞社会主义,你们也不要把资本主义的一套搬到内地来。”[⑥]这就十分透彻地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核心是祖国统一。

2.“一国两制”的基础是爱国,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提出了新课题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祖国统一。所以,“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是台湾回归祖国、祖国统一的问题。”[⑦]这就为爱国统一战线提出了新的课题。首先,“一国两制”的基础是爱国。这就使爱国统一战线具有了更加鲜明的爱国主义性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对象之多都是空前的。其次,“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初针对台湾问题,根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提出来的新概念、新方针、新思想、新理论,它的终极目的也必然是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这一构想和实践就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任务。而大陆与台湾的统一问题其实质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合作的问题。第三,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将在“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的新环境和新条件下,开拓爱国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更好地为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服务,为振兴中华服务。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香港过去的繁荣,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干出来的。中国人的智力不比外国人差,中国人不是低能的,不要总以为只有外国人才能干好。要相信我们中国人自己是能干得好的。我们相信香港人能够治理好香港,不能继续让外国人统治,否则香港人也是决不会答应的。”[⑧]但是,“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当然也要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什么叫爱国者?爱国者的标准是,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只要具备这些条件,不管他们相信资本主义,还是相信封建主义,甚至相信奴隶主义,都是爱国者。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⑨]

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造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荣典范

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⑩]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无限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屡膺重任,不畏艰险,英勇奋斗,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尊重实践,实事求是,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总是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探索新路子。他目光远大,胸襟开阔,无私无畏,不屈不挠,不顾个人安危,不计荣辱进退,总是以大局为重,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来观察和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邓小平同志对和平统一祖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的楷模。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11)

在中英谈判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频频谈及香港问题,对谈判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了最后达成协议的进程。

由此充分表明,邓小平同志具有崇高的、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光辉典范。

三、结合“一国两制”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祖国的富强、稳定、繁荣是香港顺利回归的重要基础

150多年前,正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拱手将香港割让给了英国,使香港的近代史上从此留下了耻辱的记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祖国内地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让世人注目的成就。祖国的繁荣昌盛、政治稳定、日益强大为香港的顺利回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国两制”使其变成了现实。我们所有关注祖国命运的同胞必须从香港的割让和回归的历史认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必然赔款,必然割地,只有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祖国强大,才能避免屈辱历史的重演。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刻,为了21世纪的中国,我们必须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努力工作。同时,要抓住香港回归这一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人们更深刻地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历史,进一步激发人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祖国统一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台湾、香港问题,都是历史造成的。台湾是人为的分裂,香港、澳门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加给中华民族的屈辱。香港、澳门由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是洗雪国耻,爱我中华,实现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大陆人民的神圣使命,也是台、港、澳人民的神圣使命。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12)

3.它还使我们认识到,“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拓宽了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也使得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

其一,从范围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权范围内,包括大陆地区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还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爱国者,其中包括维护祖国统一的台湾当权者。其二,祖国统一后,在“一国两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存在。在这三个地区的同胞中,既有劳动者,也有资本家;那时,在爱国统一战线中必将出现新的更加复杂的情况。其三,实现和实行“一国两制”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英、中葡已就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达成协议。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和1999年收回澳门主权后,香港和澳门的现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中国整个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同时,“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搞几十年、成百年。”(13)这样,祖国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是长期的,自然,爱国统一战线也必将是长期的。

4.通过“一国两制”教育,还可以更加有利地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党内外各界人士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广大骨肉同胞在内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所面临的一项光荣的神圣的任务。”(14)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按照“一国两制”原则,使香港、澳门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祖国统一只剩下一个台湾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解决台湾问题要比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难度大,更具有复杂性,任务更艰巨。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求同存异,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一切爱国的人民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在统筹兼顾的方针下,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同时,还要善于跨越社会制度、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差异,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为推动“一国两制”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和平统一祖国大业服务。

*收稿日期:1997-06-01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to China to EducatePeople in Patriotism

Li J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Zhao Jianl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008)

Abstract 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history of Hong Kong that the principle of one country-two systems isone of the main content of patriotism education,and that the teachingof the principle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o patriotismeducation.

Key words Hong Kong's return "one country-two systems" patriotismeducation

注释:

①倪健中:《告别港英:两个世纪之交的两个香港之命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97页。

②③④⑤⑧⑨ (11)(12)(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9页,第58页,第59页,第59页,第60—61页,第61页,第12页,第219页,第219页。

⑥徐金城、黄选能:《爱国统一战线综论》,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9页。

⑦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统一战线》,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⑩《列宁全集》第2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68-169页。

(1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页。

标签:;  ;  ;  ;  ;  ;  ;  ;  

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机遇做好爱国主义教育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