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初探论文_梁晓秋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初探论文_梁晓秋

梁晓秋 甘肃省天水市建设路第二小学 741000

【摘要】由于语文长期以来被用作教化学生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塑造真善美的良好品质的作用反而被忽略。语文是小学教学内容中审美教育占比极大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应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体验,将审美价值的提升放在首位,并着重强调审美的熏陶作用。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对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137-01

虽然对美的欣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并不等同于审美不需要后天培养。审美教育应该从小开始,可以说在少年时基本已经奠定了日后审美的大致方向,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非常多内容丰富、文美情真的文章,如果能将其好好利用,那么对于学生正确审美观以及高级审美趣味的培养有极大帮助。但其实很多教师对小学语文教育并不重视,反而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教授,使学生失去了在最佳时期接受人文审美教育的机会,造成了学生精神文化的匮乏的局面出现。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型关键。本文通过对课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若干优化建议。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审美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审美观为理论指导,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物质和人文精神的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人的精神、行为、语言进行美化的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体现为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优美语句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开发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审美能力是思维与工具转变的媒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入审美教育不仅是对美学的需要,更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因此语文课不应该仅仅是照本宣科或朗读背诵,而应该是生动直观、情趣盎然的课堂,达到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看见美、体验美、品味美、创造美的目的。审美教育应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每个细节之中,因为小学语文教材本身,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都是和谐与美的体现。

二、将审美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的前提

1.教师应具有感受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绘美丽景色、抒发作者情感的文章,这种文章通常本身就十分生动、传神,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就能身临其境。但也有一些文章对比起来显得晦涩难懂,此时语文教师就必须用自己所感受到的美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对于事物的想象力,将学生带入到作者创设的情景中并且体会作者的心情以达到美的延伸。只有进入更深的意境中,才能对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得更加透彻,也能够发掘更多教材中的培养审美能力的素材。

2.教师应具有表达美的能力

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使小学生开始从被动的环境转向主动,同时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经历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具体的、形象的开始逐渐转变为逻辑的、抽象的,同时学生的智力也在高速开发,这是一种让学生开始接触社会环境的飞跃。在此阶段的学生很少有自我封闭的现象发生,因为他们的经历较少,此时就像海绵一般接受外界的事物。但同时他们本身不具备主动从事物中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情绪以及环境的改变来适时地向学生表达和传递美的感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来说十分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如何将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融为一体

1.通过指导学生变换声调来体会声音的美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虽然具有较大的可塑造性,但同时自控力也不强。活泼好动是小孩的天性,因此连教师也无法强迫他们自主学习、体会,在这种情况下,朗读成了让学生专心理解教材的必要环节。朗读可以将无声的书面语言有声化,将文字内容从视觉扩展到听觉,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不仅使朗读者加深印象,同时也是对被朗读作品的一种再创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化音调来还原文章场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语感和语言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饱含感情、语调温和、节奏轻快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且学会对文章内容进行鉴赏。例如在学习《找骆驼》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且读出不同人物应有的语气,在朗读中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走失骆驼的情况,并还原老人找骆驼时的推理过程。

2.通过解读优美语句来体会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素材通常是蕴含在段落语句中,有时仅仅是简单的语句就可以还原生活中的耐人寻味的情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转述并且扩展文章中的场景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以此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学会从平凡的场景中发现不一样的美。语言材料除了可以描绘场景外,还可以把握人物的形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鲜活的、立体的,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欣赏美好的人格,而并不仅是拘泥于外在美。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品味文章中对小女孩衣着的细节描写以及与环境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对小女孩产生怜惜的心情,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以及对人性中真善美的向往。

3.通过梳理文章脉络来体会结构美

结构之于文章就好比骨骼之于人,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结构框架,但整体上好的结构都是严密、完整又匀称却并不单调乏味的。这种和谐优美的结构能够承载各式各样的内在,往往能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美的冲击。理清文章脉络能让学生跟上作者的思维进度,体会文章内容的跌宕起伏又不至于似懂非懂,在这种与文章作者进行对话的方式中,学生很容易就能领略到文章的结构美。例如在学习《掌声》时,学生通过跟随文章的叙述顺序,来体会主人公的心理转折,最终对于小英与同学之间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体会到文展结构安排的奇妙。

四、结束语

美是艺术的源泉,也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提高收集信息、把握变化、发散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积累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激发自身创造美的能力,凭借自己心中所想去描绘美。如今的社会对于美的需求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教材内容,给学生装上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参考文献

[1]夏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探[J].文教资料,2007(11):176 -177.

[2]屠敬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优化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211

[3]杨翠琴.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 (29):179-180.

[4]吴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初探[J].华夏教师,2018(03):64-65.

[5]庞倩娟.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审美教育初探[J].文教资料,2016(03):84 -85.

论文作者:梁晓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初探论文_梁晓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