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探讨论文_钟艳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510510

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室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患者,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使用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前,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55.37±2.34)分、(54.93±2.41)分,参照组分别为(55.96±2.17)分、(53.97±2.01)分;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较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0.95±1.22)分、(41.82±1.56)分,参照组分别为(50.23±3.61)分、(51.93±2.82)分,差异较大,且研究组明显由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针对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人文关怀护理;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前言: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的重点科室之一,主要收治病情危重的患者,管理力度高。就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重症监护室中患者会得到极佳的护理,但随着时间的增长,患者的心理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其康复治疗有消极影响。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主要是使用常规护理方式,但常规护理模式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可以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相结合,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中,研究对象相对较多,均为在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共74例,入组前,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且患者除本身疾病外,不存在其他临床病症及精神类病史。参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0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2.67±2.61)岁;研究组中,25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7~75岁之间,平均年龄(64.28±2.6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于参照组中,护理人员要严密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其合理服药,按时休息,规律饮食等,并时常与患者交谈,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重症监护室中仪器设备较多,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并定期清洁[1]。

研究组与之不同,需要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其一,护理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症情况,如患者过往病史、病症程度、各种禁忌症等,有针对性的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同时,还要加强对病房内的环境护理,每天均要进行两次卫生清洁工作,将室内温度、湿度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尽可能的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环境[2]。其二,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心理必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过程中主动与患者交流,聆听患者讲话,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如交谈过程中双眼要目视对方,面带笑容,在大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后,护理人员应贯彻落实人文关怀理念,向患者讲述相关健康知识及康复案例,鼓励患者要笑着面对未来,进而达到疏导患者心理的效果。其三,对于症状比较严重且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呼唤式引导”的方式来呼唤患者,为患者的清醒提供帮助。除以上方法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向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的所喜好的音乐,通过播放音乐来加快患者的苏醒。其四,当前,服务越来越重要,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的服务多少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且易引发护患纠纷,而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下,会在护理工作开展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的综合素质培训,重点围绕服务意识展开,促使每一名护理人员均加强自身服务理念[3]。其四,在重症监护室中,为确保护理安全性,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多手段来对患者进行约束,但在约束时,也极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合理的、科学的利用约束手段。常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过于注重对认知氛围疗法的单一应用,并没有将其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在当前人文关怀护理中,尽可能的转变了护理人员对约束方法的理解及态度,并合理且正确的将认知氛围疗法、以患者为中心及综合干预措施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对约束方法的科学应用。在本次实验的约束标准中,可被分为三个等级,首先,若患者在约束过程中能够明显警觉且定向力正常,表示为一级,若患者的意识及定向力处于轻微模糊状态,且存在着一定的定向力障碍,属于二级范畴,在等级达到三级后,患者会展出烦躁、易怒及具有攻击性的表情或行为。对此,在对患者进行约束时,需要根据约束等级判断标准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如把尿管放置于远离手指处,用以泵入药物的微量泵放置于患者身后,总之,使患者的双手可以远离比较重要的物件,避免因约束力过高而出现意外情况。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中,观察指标以患者的SAS、SDS评分为主。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处理使用SPSS22.0,计数资料为(n),以(P<0.05)表示有可比性。

2.结果

2.1

3.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下,人文理念最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每一名护理人员均应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到护理过程的始终,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促进护患关系之间的和谐化发展。同时,在该护理模式下,能够将患者的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相结合,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为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更好,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较小,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见,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适宜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桂梅,姚燕,蒋学娟. 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清醒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8,16(11):1343-1344.

[2]魏繁. 人文关怀运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对其抑郁、焦虑评分的改善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4):113-114.

[3]王佳,韩晓雪,李文鹿. 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满意度影响的调查——以某口腔医院重症监护室肿瘤患者为例[J]. 现代医院管理,2013,11(06):69-71.

论文作者:钟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探讨论文_钟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