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第四产业_第四产业论文

绿色产业:第四产业_第四产业论文

绿色产业:第四产业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在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中,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很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努力修复受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保护、修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愿望,力求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需要多方面努力。从生产力经济及其产业经济理论角度创新思维,有必要提出,绿色产业:第四产业论。

绿色产业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产业,不是指绿颜色的产业。我认为,所谓绿色产业,是指生产经营过程及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或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维修的产业的总称。绿色产业不是指某一具体部门、产业、企业,而是多部门、多产业、多企业组成的群体。这个产业群体的兴起,有可能、也有必要突破原有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成为与第一产业(一次产业)、第二产业(二次产业)、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并列的第四产业(四次产业)。根据目前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和我们的认识,绿色产业——第四产业至少可以包括这样一些具体内容:

1.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

2.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产业;

3.绿色交通、能源、建筑、设计、包装产业;

4.环保产业与环境修复产业;

5.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产业;

6.自然灾害预防与治理产业;

7.绿色技术产业;

8.绿色修复技术产业。

上述所列的绿色产业(即第四产业,下同)的具体内容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在生产经营中减少以致消除损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产业。如其中的1-3项。第二类,是专门对已受到损害的自然资源进行修复、恢复、重建的产业及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治理的产业,即上述第4-6项。第三类,为第一、二类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产业,即上述的7、8项。其中第7项是为第一类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第8项是为第二类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综上所述,绿色产业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八大项。

——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进行农业生产,遵循生态和生态经济规律保护生态、培植资源、防治污染,提供清洁食物和优美环境。生态农业把农业文明调整到良性生态循环和良性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形成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结合统一,获得生产发展、环境保护、能源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四者的结合统一。

绿色食品产业,就是生产经营绿色食品行业和企业的总称。绿色食品产业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绿色生产力为前提,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生产经营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行业和企业。其中“安全”、“无污染”均为国际上认可的标准概念。绿色食品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它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替代农业和绿色工业、清洁生产密切相关。

——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产业。生态工业是一种可持续性工业,它是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前提下,在长期内能给社会和经济利益做贡献的生态财富创造过程和工业化模式,它是一种生态可承受的工业模式。它改革了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乃至消除废弃物,减轻工业代谢污染,从生产到分解的全过程中实现资源增值,走清洁生产的道路,使工业废物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它是在保证现代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还能创造丰富的生态财富,实现资源的增值。生态工业的理论对传统的经济理论、产业理论和工业理论提出了挑战,它不仅对社会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也使生产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在实践上,一些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筑日渐风靡,各种专门从事生态工业研究的机构应运而生,就是突出的例证。目前,绿色工业的“绿色产品”种类很多,例如,绿色汽车、绿色电脑、绿色冰箱、绿色纺织品、绿色化妆品、绿色新材料,等等。

清洁生产产业是从事清洁生产的企业的总称。绿色工业的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经常是以非常少的投入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污染物的负荷,而且可以达到有效使用资源和降低工业生产中的损耗,这比末端治理更可取,是生产中“预防污染”替代“末端处理”的污染控制方式。它要求摒弃过去那种传统的生产模式,走技术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之路。因此,生态工业的清洁生产,不仅是工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一项基本策略。

——绿色交通、能源、建筑、设计、包装等产业。这是从事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设计、绿色包装等行业企业和实体的总称。绿色交通,是采用无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绿色能源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绿色建筑是指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保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结构。绿色建筑应该包括绿色建筑的设计、绿色建筑的绿色装修、绿色建筑四周的广泛绿化和美化。绿色设计,是设计出的产品可以装卸、分解、零部件可以翻新和重复使用。这样,既保护了环境,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绿色包装,是企业在产品设计及包装的使用和处理方面,既需努力降低商品包装费用,又要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环保产业与环境修复产业。环保产业包括生产环保设备、垃圾回收和处理。它是与其他产业共生发展的一种特殊的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包括环保技术开发、产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产业的总称。其核心是环境保护设备的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技术开发、环保咨询和服务以及环保市场的建设。这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市场。环保修复产业,是对已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的产业,它是环保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产业。是专门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及对受损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的行业、企业和实体的总称。生态恢复是相对生态破坏而言的。我国有的学者将生态恢复定义为:重建已损害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功能的过程。生态恢复过程可能使生态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取向影响,生态恢复并不意味着在所有场合下都能够或必须使被恢复的生态系统都恢复到原先的状态。而且这种恢复工作既要相当的投入而又是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因此,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也常常以工程的方式来实施。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工程、环北京防沙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辅助工程、高产速生林工程等重大工程都与此直接相关。

——自然灾害预防与治理产业。是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的行业、企业及承担相关工程的实体。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各种破坏作用,灾害系统又制约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从总体上说,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因此,自然灾害预防与治理产业也属绿色产业的范围。

——绿色技术产业。从事绿色技术研究、试验、开发,营销、应用、发展的企业和实体的总称。从功能上考察,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产品效果的同时,能够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减轻污染负荷,改善环境质量。”发展绿色技术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从内容考察,与环境保护重点行业有关的相应的绿色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催化剂技术、分离技术、生物技术、资源回收技术。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观点,绿色技术的产生是整个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是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产业。

——生态环保修复技术产业。它包括有关的技术研究、技术试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经营、技术使用、技术服务、技术发展等相关企业、产业和实体,是为环保产业与环境修复产业、生态恢复与重建产业、自然灾害预防治理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的产业。植被恢复技术、植树造林技术、土地复垦技术、防止和治理沙漠化技术、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技术等等,都与这一产业及其工作密切相关。

绿色文明、绿色革命、绿色运动的蓬勃兴起,出现了巨大的绿色市场、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全球进入了绿色生产力、绿色经济时代。我认为,这个绿色浪潮的影响不亚于“知识经济”和“新经济”的影响,至少它们是并行不悖的,从人类长远利益考虑,绿色产业对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大的长远的全局性的效益是无可限量的。从产业发展角度考察,在绿色浪潮的冲击影响下,各国纷纷进行产业结构的“绿色调整。”“据预测,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绿色产业会保持着很高的增长速度。这个速度要远高于各国和地区平均经济增长率。所以人们称绿色产业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绿色产业的蓬勃兴起,就不能不使我们经济科学、生产力科学的从业者认真思考这一新兴、朝阳产业在产业划分中的地位和定位。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薛永应在其著作《简明生产力经济学》一书中,科学地考察分析了产业的多种划分法,即两大部类划分法、农轻重划分法、三次产业划分法、多部门划分法。其中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是国内外认可并在我国经济发展统计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因此,在三次产业划分法中找到绿色产业的地位和定位就成为必然。然而,原有的“三次产业划分法”也有局限。原有的第一(一次)产业、第二(二次)产业、第三(三次)产业的内涵已经无法包括“绿色产业”的内容。因此,需要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绿色产业应该成为与一、二、三产业并列的第四(四次)产业。与此同时必须看到,原有的第一、二、三产业更多的是利用自然资源并对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带来某些不利影响的产业,缺少当代绿色文明所要求的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所必须的产业,有了绿色产业做为第四产业(四次产业),就可以使原有的产业系统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又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就可以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产业思路、产业基础和产业保障。这种“四次产业划分法”是对原有“三次产业划分法”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观点的提出,不是为了赶“绿色浪潮”,也不是为了别出心裁。其目的主要在于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促使当代中国进入环境与发展的“双赢”时代,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为绿色生产力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质量的提高。生产力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产业经济是生产力经济的重要内容,生产力发展有赖产业经济去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既需要数量上增长,又需要质量上提高。第四产业,即绿色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使生产力数量上得到增长,更能够使生产力在质量上得到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使原有的产业发展绿化,更符合绿色生产力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使若干传统产业的发展绿化,符合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会大大减少传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使产业结构建立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第二是使原有的产业结构优化,更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例如,绿色食品产业和绿包产品的出现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业结构,也丰富了商品市场的产品品种,改善和优化了商品结构,更加符合人们的消费需求,又进而促进了产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是产业资源的富化,更符合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在绿色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产业是专门从事受损生态和环境的修复和重建的产业,这将使产业资源、生产力资源由受损到恢复,由贫化转而走向富化。绿色产业的发展,也充实了绿色生产力的实力,推动了绿色生产力的实现,进而也提高了生产力发展的质量。

——为绿色文明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绿色文明的生态学含义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的环境建设,致力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以有效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同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绿色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经过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教训后做出的全新选择,为当今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处理和把握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人与自然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的状态中才能实现。绿色产业发展的目标,恰恰能够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一个产业基础。

——为绿色贸易发展奠定产业基础,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当前世界范围的环境危机,正使人类面临空前严峻挑战,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宁。由于全球环境问题的急剧发展,脱离环保要求的贸易已经不可能存在了。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合作的重要内容。“绿色贸易”已初露倪端。这种国际贸易的新动向、新趋势已经引起企业界、各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贸易组织的重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也非常关注环境问题,将乌拉圭回合后的下一个回合确定为讨论环境与贸易关系的“绿色回合”。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绿色消费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绿包产品制度(或环境标志制度)。各国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重要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同,环保资金投入和环保技术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各国环保标准的参差不齐。“这种由于各国的环境标准和法规的内容、水平差异,苛刻复杂程度的区别以及各类环境保护国公约的影响而形成的贸易壁垒称之为绿色壁垒。”由于绿色产业的生产及产品是按国内、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因此,绿色产业的发展,可以为打破绿色壁垒和发展绿色贸易奠定产业基础和产品基础。

绿色产业具有某些独特的性质。

——产品的特殊性和环保性。绿色产业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产业产品也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绿色产品,如绿色食品、绿色汽车、绿色建筑等等。第二类是受损后的恢复、修复和重建的生态环境。第三类是为前两类产业支撑和服务的技术。这三类产品与传统产业的产品不同。它们都具有维护、保护、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即环保性的特点。

——服务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绿色产业中的第一类产业面向全社会各个层面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第二类产业是以受损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为目标和结果,又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第三类产业,是为前两类产业提供支撑和服务的,兼具公共性和公益性特点。

——效益的外在性和长期性。绿色产业的效益,特别是第二类和第三类产业效益性往往不明显地表现在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而是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社会效益,并且这种效益又是长期起作用,即是长效的。

——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绿色产业的成长发展,涉及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诸多方面;涉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又是一个涉及经济结构、资金投入、经济体制和经济法规等诸多范畴的新兴产业群体;特别是绿色产业的发展又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和环境的要求、规范和规律。因此,其发展是比较艰巨和复杂的。

绿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

一是绿色文明的兴起,为产业“绿化”提供了历史大背景。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类历史上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正在兴起和经历“绿色文明”。绿色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础的文明。这一文明观念的转变,也带来了价值观的转变,产业的“绿化”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又是由人促成的,正是绿色文明的兴起,文明观、生态观、价值观的转变,促使了绿色产业的迅猛兴起和迅速发展。

二是自然资源的稀缺,使绿色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产业的发展需要资源供给。传统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追求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惜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生产产品,从而导致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节约合理地使用稀缺的自然资源,必须发展绿色产业。

三是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绿色修复产业和绿色修复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势在必行。人口爆炸、资源耗竭(土地过度开垦、森林过量采伐、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大范围污染(气候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和土地锐减、土地荒漠化、沙尘暴肆虐、大气、水体海洋污染等现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趋紧张,生态环境危机日渐显露。美国学者沃得(B·Ward)和杜博斯(R·Dubos)在其著作中曾深刻地说过,“人类生活中的两个世界——他所记录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于潜在的矛盾中,而人类正好生活在这种矛盾中间,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历史转折点。这未来的危机,较之人类任何时期所曾遇到的都更具有全球性、突然性、不可避免性和困惑不可知性。”因此,也有人大声疾呼,“我们所倡导的,并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旧文明形式——工业文明已到了尽头。”然而,人类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绿色文明,绿色革命为人们带来了绿色希冀,而绿色产业的宗旨和目标,正为这绿色希冀的实现提供了产业基础和产业保障。因而,绿色产业的发展成为势在必行。

四是绿色消费需求的增加,拉动了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的发展。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用绿色的观点和绿色的选择对商品生产者施加影响。这种需求结构的变化拉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

五是企业绿色战略的选择,直接参与了绿色产业的发展。产业最终是由企业组成的。企业是由于受各种动力和压力的作用而进行绿色生产,生产绿色产品,采取绿色营销策略,甚至进行整个企业的“绿化”。这必然推动产业的“绿化”。

六是绿色壁垒的出现,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浪潮的冲击促使各国的产业结构向“绿色”方向调整和发展,以求规避和打破“绿色壁垒”,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七是资金投入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政府和金融部门以及融资机构,采取倾斜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扶植绿色产业。在技术方面,种种“绿色技术”使绿色产业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使绿色产业在多方面得到推进。这包括政府和全社会的有关机构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上述考察分析:只是说明了绿色产业发展是个客观必然,但这并不等于说绿色产业的发展已经不成问题或没有问题,绿色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有相应的对策选择和对策落实。

对策之一,是理论创新的引导。绿色文明、绿色革命、绿色运动、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等等,都需要有科学的“绿色理论”来指导和引导。当然,“绿色理论”也需在“绿色实践”中总结、提高和发展。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熊映梧教授提出,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新千年经济学的头号课题。这一深刻的见解不仅使我们感到像有一股清风吹来,也使我们感到像有一个响雷振聩。也正是由于受熊先生的这一感召和启发,笔者提出和阐述了绿色产业:第四产业论。以求为绿色文明和绿色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献上绵薄之力。今后关于绿色产业(第四产业)、绿色生产力和绿色经济的园地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开发。在这方面,熊映梧教授以及一些研究环境经济学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已经走在了前面,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对策之二,是经济政策的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经济手段、经济政策的支持。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指出,“世界是从一个人造资本是限制性要素的时代进入到剩余自然资本是限制性要素的时代”,为此需要“把投资转向自然资本”,“通过投资自然资本实施可持续发展”。目前,各国皆注重本国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经济政策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国也已从总体战略规划和具体战术措施上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对策。但这方面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对策之三,是法律法规的保障。绿色产业需要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主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近百部。这对我国环境保护已经并将继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二是资源价格、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和健全。否则,已受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和重建就缺少法律依据和保障。三是有必要对绿色产业的企业和产品的标志、标识的认定和使用作出法律规定,以避免、减少和惩罚假冒滥用行为,保持绿色产业、产品的真正绿色和纯洁。

对策之四,是统计评价的机制。显然需要将目前的“三次产业划分法”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改变为“四次产业划分法”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同时,是要将第四产业发展的水平列入考核和评价有关干部和经济工作领导者政绩的重要指标。这需要统计指标和考核指标的相应变革。

对策之五,是国际之间的协作。人类同属于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各国之间,既有资源共享的连带利益,也有生态受损的连带灾难,更应有环境共治的连带责任。不仅像气候变暖、酸雨蔓延、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这样世界性的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去治理改善,既或是某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局部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在经济技术和方法上互相帮助和互相借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国际环境组织就有50多个。在绿色产业发展上仍然需要国际间更有力的合作和协作。

标签:;  ;  ;  ;  ;  ;  ;  ;  ;  ;  ;  ;  ;  ;  ;  

绿色产业:第四产业_第四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