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变迁--经济全球化的利弊_经济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的变迁--经济全球化的利弊_经济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的沧桑之道——经济全球化的是非功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功过论文,之道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沧桑论文,是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全球化发轫于什么年代难成定论。但人们公认的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显山露水,经济全球化似乎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中国这一古训用来描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现象或许恰到好处。正因为经济全球化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因而拥戴者日众。然而,金钱确实不是万能的,与经济全球化唱反调的也大有人在,但令人颇为不解的是:反对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并非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而是那些食有鱼、出有车的发达国家中产人士。不论是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美国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WTO)部长级会议,还是意大利热那亚八国峰会(G8),只要哪里竖起经济全球化的大旗,这些反全球化的“仁人志士”便会不辞辛苦地前去抗议、游行、示威,不仅出钱出力,甚至不惜流汗流血(G8峰会期间,便有示威者在与意大利警察发生冲突时殒命)。

8月13日,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佐立克在衣阿华州再次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反全球化分子不会得到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支持。佐立克此言不谬,发展中国家(从南美的墨西哥,到南亚的印度)对反全球化分子的主张确实不领情,因为他们看重的劳工、环保、社会福利、最低工资标准等等,正是发展中国家为换取经济腾飞而不得不暂时牺牲的。到是西方一些政治家对全球化颇多微词,法国总理若斯潘便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与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布什总统、布莱尔首相等美英领导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若斯潘从不掩饰自己对全球化的忧虑与失望。若斯潘在评价G8峰会的抗议活动时指出:在谴责少数人以全球化带来灾难为由诉诸暴力的同时,法国对全球涌现出的这一民众运动感到欣喜,因为其表达了世界大多数人更好地分离全球化所带来的潜在利益的愿望。

要说法国不应该与经济全球化唱反调,因为法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是颇显英雄本色的弄潮儿。如刚刚收购了美国加州环球电影制片公司的威望迪,短短数年间便从一家水务公司发展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媒体巨子。再如米其林公司,其轮胎销量的38%来自北美市场;雷诺汽车公司,已经在日本打造日产车……法国是全球第五大货物及服务贸易国,哪个国家的外国游客也没有法国多。但法国政治家及民众(不论政治取向是左是右)对全球化有种本能的不信任。全球化带来的不仅是不受限制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带有盎格鲁撒克逊色彩的理念,而且也弘扬了美利坚的霸权主义,而这正是现代法兰西自戴高乐以来一直认为义不容辞应予以抵制的。去年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75%的法国人认为,在“经济及金融全球化”上应减少美国影响。政客及民众非议、反对经济全球化有多种原因,选举、民族、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等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但不论如何,将本求利的企业对反全球化的声音并未充耳不闻,他们察颜观色、审慎应对,以保世界各地的银两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腰包。

摧眉折腰总为财

经济全球化发轫于什么年代,仁智互见,难成定论。但人们公认的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显山露水,各国企业(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经济全球化似乎从此走上了不归路。

企业赴海外投资因素颇多,内部、外部因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资金充足、谋求更高的回报(美国最具代表性),有的则是国内资源贫乏(如日本)或市场相对狭小(如英国),有的则是政策所限(如1971年日本通产省将电器、汽车、机床机械等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装配型、高附加值行业定为朝阳产业,而将传统的重工业、化工业定为夕阳产业,这样就使得一些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产业无法在国内立足,纷纷转向海外投资建厂)。

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尽快增强本国经济实力,竞相出台优惠措施(如东南亚国家建立出口加工区、中国推出“三减两免”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也对全球化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归根结底,资本的逐利性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进器。随着反全球化声势的加大,跨国公司也改弦更张,从无所顾忌到见风转舵,只要有钱赚,妥协甚至曲意迎合也在所不异惜。

80年代跨国公司向海外扩张一般是高举高打、旁若无人,对投资利益、环保、安全等考虑不多,行事简单粗暴,与高官达成大交易,坐等钱财滚滚而来。如美国能源企业疯狂开采伊朗石油、联碳公司在印度酿成惊世惨案,日本对东南亚投资忽视技术转让等。跨国公司掠夺性的投资开发,引发了强度不等的反弹,这对今日反全球化主义者阵营的扩大,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关系。一些跨国公司如此运作自身也受到损害,如安然在印度投资40亿美元建发电厂便蚀尽本钱。麦当劳、肯德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因推出不适当的产品和漠视当地文化屡遭国内外各界人士批评。

进入90年代后期以来,为了顺应潮流、曲线盈利,跨国公司一改唯我独尊的姿态,看重本地文化、重视当地研发、提拔本地人才,力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拓展市场,增加效率,其所推出的产品及服务也更有针对性,更加人文色彩。

一些善于因势利导的跨国企业,如美国的柯达公司、花旗集团,英国BP公司,德国的贝塔斯曼公司等,他们的成功表明:肯于花费时间与资源去了解、融合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与兴建庞大项目或实施昂贵的并购以突破市场樊蓠相比,从细微处做起或许更加可取。一些最棒的投资往往是最经济的——街边小店而不是大型超市,或是与长袖善舞的当地企业联手而不是单打独斗。

跨国公司与基层官员、企业家、社区组织加强接触、合作,不仅能回避当地的政治波动,还能节省大量的资源并开发出当地消费者喜闻乐见爱用的产品,推出适合当地运作的服务模式或销售方式。

从伊士曼柯达公司在中国的成功,便不难体会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性。在美国本土,柯达踟躇而行、步履艰难,而在亚洲,柯达却是威风八面,去年销售额增长了近一成。这主要归功于柯达大建小型冲扩店。柯达目前在中国拥有6000家冲扩店,计划到年底增加至1万家,这对柯达胶卷在华市场份额翻番(1995年的30%到目前的60%)功居至伟。柯达目前在华建有26个办事处和4家工厂,直接雇员超过5000人,除了美国大本营处,中国已成为柯达最重要、最具开发潜力的市场。柯达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司今年6月访华时表示: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今后的事业增添一块砖瓦。我最骄傲的一块砖就是在中国所作的工作。

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尽快增强本国经济实力,竞相出台优惠措施(如东南亚国家建立出口加工区、中国推出“三减两免”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也对全球化浪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柯达相比,今后可能自矜自豪的还有惠普公司。惠普目前正在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推动电脑的应用,结局会如何谁也说不好,但惠普人希望:广泛的推介活动能带来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新的商业机会,引发对简单易用、价格低廉的电脑产品的巨大需求。倘若有谁能将这一理想变做现实,非惠普莫属。惠普在中国、巴西、新加坡开拓经年,业绩骄人,目前其410亿美元销售额中,有六成来自海外市场。惠普推出已经一年的“四海e家”计划,目前是发展中国家的40亿人,而不仅仅是为只占全球人口10%的富人服务——这个富矿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星转斗移,跨国公司不时地校正航向,但目标——金银岛——始终未变。

金风玉露胜无数

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斗士们与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及跨国公司的矛盾并非水火不容、无法调和。双方存在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有效沟通不足、缺乏换位思考。

其实,反全球化人士的某些的观点、目标是十分可笑的,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生命力。比如,将发达国家劳工标准套用到第三世界国家,这是抗议者孜孜以求的重点之一。当然,这一意愿是良好的,也是令人向往的,但这在经济学上毫无意见,而且为印度及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反对。总的关键是:低工资乃众多发展中国家维持竞争力的镇国之宝。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发展历程说明,通往繁荣之路往往是低工资和廉价出口铺就的。不能将跨国公司付给当地工人体面的工资与遵守当地劳动法律混为一谈。如果强行将欧美的工资标准套用到发展中国家,那么结果只能是工厂关门大吉——这哪里是雪中送炭,分明是落井下石。

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斗士们与国际机构及跨国公司的矛盾并非水火不容、无法调和。双方存在的分歧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有效沟通不足、缺乏换位思考

童工总是也是双方争执的焦点之一。从理论上讲,没有谁赞成雇用童工。但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童工总是便不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许多国家,童工是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之一,唯如此才能使整个家庭团聚在一起,而且可以避免女孩为生活所出卖色相。还有,现在许多美国企业认可童工。在美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时,童工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合法的。

环境保护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国际上许多人强烈反对中国兴建三峡工程,认为迁徙的农民过多。在美国,兴建大坝对防洪、发电均十分关键。殊不知,如果没有大坝,加利福尼亚州和西部众多地区将永无宁日。

尽管存在诸多分歧,其中有些还十分严重,但国际机构,跨国公司与反全球化主义者的沟通、协作还在进行。比如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出了对某一国金融整治方案之前,更多地倾听、参考独立人士的意见。跨国公司孔子与反全球化主义者展开对话,协调立场。Gap公司在海外工厂实施工作手则制度,并聘请相关人士监督检查;家居产品公司采纳了热带雨林保护行动组织提供的方案,以更宜于环境保护的方式采集木材;在世界各地拥有4435家咖啡店的星巴克,与国际生态保护组织合作,从保护森林的种植者手里收购咖啡豆。

对经济全球化正反两大阵营来说,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表述也许最为入耳,双方或多或少都能接受。希拉克指出:很显然,对于民主国家而言,绝不能仅是作全球化的旁观者。要驯服它,伴随它,使它人性化、证明化。

即便是那些铁了心的反对经济全球化的人士,当命革到自己头上时,也免不了临阵易帜。人们或许不会忘记,不久前英国玛莎连锁店突然宣布关闭法国若干家分店,若斯潘总理和对大不列颠人不以为然的法国民众是否额手相庆呢?不,他们不希望背信弃义的英国零售商卷铺盖回家,他们希望英国佬别关法国门店。

法国人叶公好龙?不好讲。但这至少表明,经济全球化并非洪水猛兽,反对者也非不食人间烟火。边洗边看吧,最终出现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局面想必谁也不会感到遗憾。

标签:;  ;  

全球化的变迁--经济全球化的利弊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