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探索_社会管理论文

中学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探索_社会管理论文

普通中学后勤社会化管理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勤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的巨大变化给中学后勤部门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后勤部门不能再作为中学一个简单的附着物。教育发展需要中学后勤改变管理模式,从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向多层次有偿服务型转变,逐步从学校行政管理中剥离出来。中学后勤并不是每一项事务都要社会化,后勤管理工作不能削弱和淡化,而要努力提高其科学管理水平。

一、现阶段中学后勤存在的问题

中学后勤管理改革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力度不大,步伐不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学后勤开始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之路。但是,现阶段中学后勤还存在不少问题。

1.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和做法还严重影响着中学后勤的发展

(1)领导认识不足,机制不灵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领导仍受旧的思想方式影响,对后勤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领导对一些改革措施和要求不太支持,行政干预较多。学校的后勤工作长期在计划经济环境中运行,服务保障成本核算意识不强,还存在福利服务的旧思维定势。特别是一些已经社会化的后勤经济实体,管理者和经营者思想滞后,角色转变不快,经营方略欠缺,应变能力不强,致使后勤实体效益不佳。

(2)人员素质差,现代管理意识不强

中学后勤系统的职工,大多是七、八十年代“顶替”到教育系统的初、高中毕业生,或是不胜任教学工作和一些在学校工作中派不上用场的人员。后勤工作人员总体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繁重而琐碎的工作,常常使后勤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但又很难赢得师生的满意。在知识分子密集的学校,后勤的服务地位使他们自卑。缺乏一技之长,脏、累、重活的特殊工种缺编严重,这都将使后勤工作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影响学校现代化手段的实施,制约后勤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

(3)原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有些学校在实施承包制的过程中,承包方与学校之间具有难以分割的关系,包了经费而不包任务,名为承包,实质未变。包盈不包亏,增加了学校负担,年初确定的经费包干基数缺乏约束力,应该上缴学校的创收任务不能如期完成,结果往往是不断地追加预算,增加学校负担。再者,成本核算不严,国有资产流失,个人利益侵占了学校的集体利益。

随着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后勤包袱越背越重,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沉重负担。后勤与教学、科研争编制和经费,也成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制约。

2.中学升级达标和办学规模扩大与现在后勤管理不相适应

在实行“双高普九”以后,各地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基本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和定点学校改扩建工程,中小学基本建成规范化学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高中阶段教育也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二是创建各级示范高中。要扩大办学规模,必须保障最基本的教学条件,即教学用房、教辅用房、实验条件、实践场地、学生宿舍等。创建各级示范高中不仅要求有充足的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对教学设施要求也很高,如实验条件、电教条件、场馆设施等要达到国家Ⅰ类或省Ⅰ类标准。现在,生育高峰已过,学校面临生源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要求优质教育,许多地方开始集中有限教育资源,对中学进行关停并转或升级达标,结合“校安工程”的建设,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现有的后勤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后勤社会化管理是必然选择。

3.中学后勤社会化有它的局限性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甚至是省级重点高中,其办学经费也不很充裕。考虑到现实社会的承受能力,中学不能收取过高过多的费用,许多学校办学资金不到位。中学在教职工、学生人数、占地面积等办学规模上远远不能与高等学校相比。许多学校镶嵌在城市的社区间,实施就近入学,要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本过高,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原则。中学生属于未成年人,需要学校的教育、监督及引导。中学规模较小,住宿生少,收费低,学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学生的消费层次及水平也较低。因此,中学后勤社会化工作,投资回报较低,风险较大,推行速度不快,推进难度大。

4.一些地方后勤社会化试点存在问题

现在,也存在一些尴尬。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有限,为了拓宽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方式或手段向社会融资,吸引社会资金对学校硬件设施进行投入,让社会把学校的后勤办起来,把办学条件改善起来,把现代化设施装配起来,把学校规模扩大起来。但却出现投资方为了经济利益,搞行业垄断,提高服务收费标准,或后续投入资金不足,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服务质量下降的现象。向社会融资,让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后勤建设,把学校的后勤从学校的工作中剥离出来,这是后勤社会化的一个方面。

中学后勤社会化改革能否实现,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能否达到,与经济社会的改革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变革息息相关。中学后勤社会化工作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办学较好的中学试点后,也有成效。从试点情况来看,对现有的中学后勤体制进行积极稳妥的改革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二、在改革中继续推行后勤社会化管理

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社会化改革已具有必要的社会条件。中学办学对社会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需求度越来越多,尤其对目前有条件的重点中学、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各地方各校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通过逐步推行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方式,解决新旧矛盾和问题。

1.人员雇用及后勤保障社会化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后勤要逐步剥离不称职人员,引进竞争机制,扩大对人员的选择范围和层次。对于长期的非编制人员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签定劳动合同,对于临时性雇工根据市场机制分别处理。

对于学校的卫生保洁、食堂管理、学生教师公寓管理、水电供应维修、校舍设备维护、学校绿化美化养护、小额工程修缮等进行社会公开招标承包,在保证学校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承包方管理人员根据发生的费用领取工资和奖金。由于将管理的职责与效果挂钩,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极大地调动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土地资源利用、体育场所和器械使用社会化

现阶段正处于后勤社会化转型期,各学校想方设法挖掘潜力,盘活校内外闲置房屋改造成学生公寓等。一些学校正在探索将校内与校外土地置换、或提供校内土地资源让社会投资建设学生公寓,或与改善教师住房条件相结合。有的学校把运动场所、体育馆出租或承包出去,增加学校的一部分收入,保证体育场所维修所需资金。

3.通过托管形式实现后勤社会化或组建后勤服务实体

沿海或大城市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探索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制。有的学校将餐饮、学生公寓、教学设施、商业零售、绿化保洁、运输修缮等全部后勤服务项目,托管给物业公司,从而达到企业与学校风险共担、利益共得的双赢目的。

有的学校积极推行后勤服务系统与学校逐步规范分离,依社会化的机制和产业化的形式,组建后勤服务实体。认真研究新组建的后勤服务实体的运行和管理问题,正确处理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的责、权、利关系,努力保证新组建后勤服务实体的稳健经营。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规范深化改革后勤服务实体的运行机制。

4.建立公共教育后勤服务中心

市或区统一组建公共教育后勤服务中心或并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规定较大金额以上项目实行招投标方式采购或承建、承包,如大型基建、电信设备、电脑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家用电器及其他学校办公用品等等。有的地方,把学校的店面、大型的活动场所的出租等也纳入到教育后勤行政中心进行招投标,这种做法既规范办学又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杜绝教育腐败。

5.开通“中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信息网”

近些年来,中学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有的学校实现了后勤与行政系统的分离,后勤区域联合、行业联办正在普遍展开。有的地区甚至组建区域性后勤服务集团,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及时建立开通信息网,为中小学后勤改革提供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三、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处理好几个重要的关系

1.坚持改革与逐步实行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学校与后勤服务要形成一种新型交换关系,但对于广大的中小学,还要走一段较长时间。因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学校要有能力“购买”后勤服务;二是社会上第三产业的发展足以提供学校所需的相关优质服务。在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善情况下,很多学校认为多一个人拿财政拨款搞后勤服务,比单纯去社会上“买”后勤服务成本要低。

2.坚持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学校为后勤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改革用工机制,由终身制改为岗位竞聘制。改革分配机制,由事业工资制变为企业工资制。在利益调整过程中,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优胜劣汰,必然会造成部分职工被淘汰出劳动岗位,从而会使其本人和家庭因减少收入而造成生活困难,为了减少冲突,我们要切实做好稳定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化改革。

3.注意处理好公益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所谓公益性,是指社会组织的经营和服务活动不是以经济效益而是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即并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和社会公众福利的提高。中学后勤服务具备公益性,是由其特殊的服务对象所决定的,也是由其固有的教育属性所决定的。学校后勤的主要目标是为中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因此,中学后勤改革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公益性原则”,为中学师生和教育教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中学后勤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在后勤提倡有偿服务时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合情合理的,学校要加强管理和协调,改善资源环境和优化制度环境。

4.注意处理好后勤社会化管理利和弊的关系

实施后勤社会化,对于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后勤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内外环境,规范和提升办学水平,无疑有许多优势。但后勤社会化、市场化以后,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管理,有可能导致分配不公,有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利用不完善的体制,大力进行非法交易,产生教育腐败。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增加后勤社会化管理的透明度。学校必须参与管理,总务部门实施集体管理和专人管理相结合。总务部门要加强规章制度、岗位制度和考核制度的建设,提高规范意识;学校后勤要置于教职工的参与监督下,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趋利革弊,以利于后勤社会化有序和高效进行。

现在,要在人员素质上优化,在管理方法上科学化,在管理资源上社会化,在管理手段上实现现代化,最终形成“小管理—大服务”的模式。中学后勤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差异、因校制宜,早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的后勤改革之路。

标签:;  ;  ;  ;  ;  ;  

中学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探索_社会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