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_李东林

四川省隆昌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省 隆昌市642150

摘要:为了比较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的儿科患者12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通过对比得出:采用阿奇霉素片口服抗感染治疗儿科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其静脉滴注,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药物具有消炎快、药物起效快等优势,一直应用于小儿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治疗。阿奇霉素与其他霉素药物对比可短时间内稳定患儿病情,缩短救治时间,减少疾病对机体的危害。但有研究表明,应用阿奇霉素会导致患儿出现听力下降、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抽搐、皮疹等不良反应,使得患儿在今后生长发育的同时受到上述不良反应的影响。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期间采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的儿科患者12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男49例,女11例)年龄介于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0.6)岁;其病程介于1~9d之间,平均病程为(3.5±0.8)d。观察组患儿(男40例,女20例)年龄介于2~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0.8)岁;其病程介于1~12d之间,平均病程为(3.7±0.5)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颗粒按患儿体质量5~12mg/kg,日剂量介于200~400mg之间,q24h,口服,连续治疗1周。对照组患儿则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按患儿体质量5~12mg/kg,日剂量介于20~1000mg之间,q24h,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周。药液的配制方法为:将单次用量的注射用阿奇霉素加入适量0.9%氯化钠注射液中,制成浓度为1.0~2.0mg/mL的药液。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疗效评价标准,按:(1)显效,患儿用药治疗后的症状消失,炎症因子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2)有效,患儿用药治疗后的症状明显减轻,炎症因子相关指标、CRP和WBC水平虽未恢复正常,但降低幅度>50%,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偶有小幅度波动,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3)无效,患儿用药治疗后的症状未减轻,炎症因子相关指标、CRP和WBC水平改善程度<50%,或进一步升高,生命体征明显异常或常有大幅度波动,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计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即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抗生素的应用范围广泛,值得研究借鉴的案±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为76.67%(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见表1。

2.2两组患儿阿奇霉素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阿奇霉素治疗时间为(3.02±0.57)d短于对照组为(6.81±1.25)d(P<0.05)。两组患儿阿奇霉素治疗时间,见表2。

3讨论

在儿科临床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期间,患儿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肠胃不适、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等症状。在实际用药治疗期间应针对上述不良反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充分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具体措施如下:(1)在用药治疗前向家长详细、全面地了解患儿的病史,对于明显存在过敏史的患儿,必须严禁其使用包括阿奇霉素在内的所有大环内酯类药物;(2)在给予患儿开具药物治疗时需严格遵循其适应证,并进行专门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3)对患儿的用药剂量进行严格的个性化控制,根据其年龄和体质量确定用药剂量;(4)选择合适的给药疗程和途径;(5)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特别注意不同药物在配伍后所发生的反应。

阿奇霉素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相对较长,主要通过肝胆系统排泄,故对于某些肝功能不全患儿需慎用该药进行治疗,由于患儿的机体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在用药治疗期间必须严格把握疗程、剂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加强对儿科患者的药学监护,以降低其在用药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作为一种长效、广谱制剂,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如在治疗过程中发现需立即停药,并采相应的抢救措施,确保患儿用药安全,且静脉滴注给药可降低药物浓度和控制治疗时间,进而降低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江才华.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4(22):158-159.

[2]廖先辉,林世飞.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8,22(7):24-27.

论文作者:李东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  ;  ;  ;  ;  ;  ;  ;  

阿奇霉素不同途径给药对儿科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影响论文_李东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