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带一路倡议”看我国大学生双语审计教学的策略改进_双语教学论文

从“一带一路倡议”看我国大学生双语审计教学的策略改进_双语教学论文

“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本科生审计双语教学的策略改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科生论文,视野论文,策略论文,双语教学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涉及全球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一带一路”,将成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长的两条经济大走廊。该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客观需求,它将对我国和周边各国产生重大影响。该倡议的实施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事务与规范,具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良好心理素养的高层次审计双语专业人才。双语教学,是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使用汉语和第二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运用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非语言类的专业教育和学习的过程。在教育国际化的热潮下,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审计双语课是高等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它聚焦审计基本理论与实务,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我国本科生审计双语教学的第二语言选择、“中国元素”的体现、审计双语教材编写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积极不断地改进应对策略。

      一、“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审计双语教学要体现“中国元素”

      根据2001年8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大多数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比率已经超过10%,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过去的10多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正值中国审计不断地学习和借鉴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大好时机,我国审计双语教学更多地以英美“原版”“原汁原味”“全盘引进”的方式展开。

      我国审计萌芽于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那时就出现了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特别是《审计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国家审计机关不断建立健全审计法规,拓展审计领域,规范审计行为,改进审计方法。同时,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国三种审计组织形式相辅相成、有机组合,是世界审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中国审计事业的崛起之路,也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然成为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出现并在服装、机械制造等行业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16年1月16日,由中国倡议、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开业,标志着中国已经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中国元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国元素来源于华夏文明五千年的薪火相传,来源于改革开放、自力更生的成功实践,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断创新。我们无法否认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审计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几百年的市场经济培育了西方成熟的审计文化,其现代审计理念、组织和方法给中国审计带来了诸多启示。中国现代审计通过30多年来的不断学习、借鉴,从刚起步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能够享有世界声誉、拥有国际话语权,传达着中国审计理念和文化精神。一个国家的审计要屹立于世界审计之林,必须拥有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审计历史、审计文化、审计体系和方法。同样,中国审计要发展亦必须根植于本国的土壤才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审计要崛起,必须立足于中国元素这块土壤,这样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式审计,从而在世界审计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审计学者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西方先进审计理论与实务的中国化研究,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人思维习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中文审计思维平台,建立起了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审计监管体系与欧盟的等效,具有“中国元素”的审计理论及实务体系已经形成并正在逐步完善。中国审计署承办2013年世界审计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并通过《北京宣言——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是中国政府审计“自信”与“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标志。2012年注册会计师38项审计准则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已经建立起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审计准则体系。

      “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和平发展倡议。我国审计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在此倡议下的审计双语教学既要汲取西方审计精华、体现西方英美语言表述的全球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共性”,同时“洋为中用”,又要体现中国审计历史传承和中国元素的彰显,将中国业已成熟的审计理论和方法,用双语的方法与国际的审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宣传中国审计、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审计双语教学要反映出中国审计对世界审计的贡献,要反映出中国元素不断影响和促进世界审计的巨大魅力和影响力。

      二、“一带一路”视野下,审计双语教学第二语言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审计理论与实务体系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需要大量借鉴西方英美国家较为成熟的审计理论与方法。这种借鉴有两个目的:一是有利于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审计实践;二是有利于我国特色审计理论与实务体系的形成。不容置疑地,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我国审计双语教学为实现上述目标作出了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厚积薄发”,是中国经济“走出国门、服务世界”的必然选择。通过多年的审计课程建设和审计理论建设,我国高校审计专业体系已经基本成熟,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审计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建设已经成为国际样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随着商品、服务、资本等的对外输出,审计服务国际化应成为审计双语教学服务的目标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将为推进我国审计教育国际化,实现审计人才流动由单向的“请进来”为主导转变为“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发展态势。

      “一带一路”也是世界经济多极化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国际经济政治关系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对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中国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支重要的力量。经济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标志着全球经济相互依赖大大提高。多极化使以英语为载体的主导价值观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种国际经济政治发展态势,为双语教学第二语言的多元性提供了基础。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东南亚经济、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包括东南亚11国、南亚6国、西亚18国、中亚6国、中东欧16国、原“独联体”5国、蒙古及非洲1国。

      据统计,“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官方语言达40余种,目前进入我国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外语语种达70种。我国大多数开设审计双语课程的高校都有外语院(系)。根据各个开设审计双语教学高校的实际,尊重学生语言学习爱好和就业方向,按照“片区”或“语种”,分地区、分校、分班授课。例如东北、西北片区高校以开设原“独联体”语言为第二语言的审计双语课,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高校开设以东南亚语言为主的第二语言审计双语课。在每一所高校内部,还可以按照“语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审计双语教学班。“切片区”“划分语种”式的审计双语教学,有利于各校因地制宜地培养本科生,有利于双语审计教学第二种语言“多元化”的具体实施,有利于学生实习和充分就业,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

      三、“一带一路”视野下,审计双语教材编写应坚持“听”“说”为先等原则

      在推进“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双语审计人才应为国际贸易发展、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等提供审计服务。审计双语教材建设的重点是编写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发展需求特点的双语教材,使双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审计双语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强基础、重素质”的原则,其目标是培养通才型高级审计双语人才。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听、说、读、写、译审计专业术语;掌握两种语言环境下基本审计业务的判断和处理;掌握第二语言国及我国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并可以用双语对等切换;掌握两种语境下的审计文化和审计思维切换。

      目前使用的审计双语教材普遍地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未考虑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实际,缺乏必要的听、说内容和环节;二是脱离学生专业学习实际,缺乏对审计专业背景知识(如相关的金融监管体系等)的解释;三是缺乏与中国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一味地追求“洋”气,使审计双语课程学习变成了一一对应的审计专业词语翻译课程。

      审计双语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外语学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下而实施的。在现行的本科生外语教育体系下,紧紧围绕如何通过国家设立的外语等级考试,做模拟题、考试、拿到证书,“应试”是永恒的主题。外语考试题目中,强调语法和写作。这种完全复制母语语言考试的题型,与作为非外语专业的、以此为第二语言的本科生的学习实际格格不入。语法和写作,是母语语言学习和检验较高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已经轻松掌握了听与说的并以此为母语的学生而设计的。

      审计双语教材的编写要坚持“听”“说”为先的原则。现行的大多数审计双语教材并没有站在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设计大纲、编排内容,忽视了双语教材使用者的语言基础。教材的使用者——学生,缺乏先天的第二语言的“听”“说”。“听”是第一“输入端口”,“说”是第一“输出端口”。没有“听”“说”的审计双语教材,是残缺的教材。教材的每个章节,都要配备对应的视听材料及练习,让学生听懂、会说每个专业术语,理解其内涵及其语境,进行两种语言的“无缝对接”。

      中外审计皆产生于具体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框架之下。不同的政经情形,自然产生不同的审计。各国情况迥异,必然有让学生产生迷茫的角落。从国外引进的审计学原版教材,均以国外学生已经掌握相关背景知识而编写,且与国外其他课程相衔接。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双语课程所占比重不大的情况下,审计双语教材的编写,就承担着要介绍相关背景知识的任务。在教材中要明示,正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政经制度等的背景,才有了各个国家不同的审计文化与特色。审计双语教材编写内容中要解释各国特色审计的背景,体现“背景导入”的特点。

      即使审计双语教材大篇幅地介绍和阐释国外审计状况,但最能被学生所接受的审计现实是中国的。尤其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教材编写就要坚持与我国现行审计理论与实务相联系的原则。在与国外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比较中,让学生在国际视野下,既看到各个国家审计的个性,又看到世界审计的共性,并逐步增强中国审计的自信;在比较中让学生更加生动而直观地认识审计、把握审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改进会计审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可供其他国家效仿”。教材内容应体现中国审计改革发展的成果,让学生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宣传中国审计;教材内容应涉及香港H股、N股、东盟、欧盟等境外资本市场审计案例,还应涉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审计、企业集团境外分支机构审计、跨国公司中国区审计分包等案例。

      坚持审计双语教材编写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审计双语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将其融入教材章节、习题之中,为教师提供教师指导手册、配套试题库、课后习题答案等,为学生提供自测题以及视频资料等。

标签:;  ;  ;  ;  ;  ;  ;  ;  ;  

从“一带一路倡议”看我国大学生双语审计教学的策略改进_双语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