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概念性规律教学之我见论文_马娟

高中地理概念性规律教学之我见论文_马娟

马娟

(四川省万源中学万源636350)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标明确说明,高中地理教学课应注重对概念性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概念性规律

众所周知,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环节。高中地理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本中出现的概念也比较多,特别是地理术语与名词更多,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难度也比较大。我认为,地理概念不比其它文字学科,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重在理解,要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从理解到掌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尝试了下列做法。

一、实地观察法

一些概念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的话,会很抽象。要解决这种问题,可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在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及红军公园里的山茶树、樟树、桂花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及水杉树进行比较,了解到前面这几种树林的叶子有光泽,并且呈椭圆形,常年呈绿色。总结出“常绿阔叶”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出: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但不是阔叶而是针叶。通过这种比较,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真的分析和理解过程,从而使所学的知识更完善。

二、抓关键词法

在进行事物本质特征的描述时,往往只有几个关键的词语,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概念的内涵。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使学生自己能分析疑难点,从而得出准确的概念信息。

如:在学习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时,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而对“宇宙间”却难以理解和确定。这时我通过具体的分析,让他们加深了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是这样描述的:“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的一部分。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我们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这里有一个相对的东西在里面。地球大所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老师只要讲清了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有关的概念了。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上流星残体就不是天体。所以,我们在给学生进行描述时,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握住了关键词,才能化难为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归纳提炼法

地理概念中,有一部分概念内容较多,表述也较长,这种概念,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的归纳、提炼,要求学生分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可先进行相关的提示,最后,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和转换,得出了以下两个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的加工。

二是经常属性:实用性,在现代社会中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这两个属性相互补充,缺一不可。通过这样的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了。

四、概念类比法

确定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还不算真正地学会了相关的概念,还应该搞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

1、对于近似的概念的类比。如气候与天气;国土与国土资源;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水资源与水力资源、水利资源等都属于近似,很容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的范围。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则只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由此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的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1000mm 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通过这种仔细的区分,学生自然会明了。

2、对于矛盾的概念的类比。外延相反的概念,我们把它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其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指在人类历史时期内可以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而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资源则是不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进行分析,学生自然能对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正确地进行归类。

3、对于包含关系概念的类比。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这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城市环境的最大特点是人口多、房屋密集和交通拥挤。可见,这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要区分这类概念,就应该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的大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在教学中能因材施教,方法行当,学生的地理素养一定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论文作者:马娟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概念性规律教学之我见论文_马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