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北 宜昌 443000)(2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心内科 湖北 宜昌 443001)
【摘要】目的:探讨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急诊内科治疗的90例眩晕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P<0.05);治疗30min及3h后分别评估两组的眩晕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加重、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呕吐、肠胃道不适等,观察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眩晕症状,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眩晕症;急诊;碳酸氢钠;异丙嗪;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155-02
眩晕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性疾病,发病主要由大脑前庭部位发生病变引起,一般以神经内科疾病较为多见,有时也涉及心血管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本病表现为自觉头晕、头重脚轻、有倾倒感、不敢睁眼,伴随自身或周围的景物在旋摇晃,属于主观感觉障碍。本病起病急、眩晕程度较高,患者多急诊入院,要求医生在短时间内缓解眩晕症状[1]。本研究分析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急诊内科治疗的90例眩晕症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4.7±10.8)岁,发病时间1~6h;对照组45例,男17例,女29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6.1±11.3)岁,发病时间1~8h;所有患者均符合眩晕症诊断标准,经头部CT检查排除脑部存在器质性病变;按眩晕类型分类,真性眩晕48例、假性眩晕42例;颈性眩晕21例、美尼埃病20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眩晕分类、每次持续时间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丁咯地尔(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10980236)0.2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采用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5%碳酸氢钠注射液50-100ml静脉滴注,并使用异丙嗪(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490)25mg肌内注射1次/d[2]。两组均治疗3d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有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有所缓解,程度有所减轻;无效:眩晕及其伴随症状无明显改善[3]。
1.4 观察指标
自制眩晕评定量表对患者眩晕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眩晕,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为中度眩晕,影响日常生活,但能忍受;3分为重度眩晕,无法忍受,但能独立行走、进食及睁眼;4分为重度眩晕,且无法忍受,不能独立行走,进食及睁眼均受影响;5分为重度眩晕,无法忍受,不能变动体位,不能行走,也不能进食和睁眼[4]。统计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如肠胃道不适、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眩晕加重等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3.讨论
眩晕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眩晕明显,患者常感到恐惧不安,给身心带来较大痛苦。临床按是否有前庭系统病变将本病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有两方面导致,一是由脑供血不足,或前庭器官支配区域的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膜迷路动脉痉挛或狭窄、血液运行减少,微循环障碍,引发内耳前庭区域缺血缺氧;二是内耳淋巴生成或吸收障碍,内耳淋巴系压力增高、膜迷路水肿,导致内耳末梢器缺血缺氧、淋巴腔扩大,出现眩晕症状[5]。
急诊治疗本病的首要原则为辨明病因,对症治疗。吩噻嗪类抗组胺药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药,异丙嗪即属于这一类药,可产生强效镇静、止吐作用,能抑制中枢,抗胆碱能作用,抑制前庭功能;还能抑制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兴奋性,产生催眠镇静作用;并能抑制缺血神经元损伤,发挥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因此,异丙嗪可有效缓解患者恐惧、不安心理,产生镇痛镇吐作用,并能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局部血流量,在短时间内应用即可达到明显效果。碳酸氢钠是一种碱性药物,能有效中和病变区域的酸性代谢产物,释放CO2,提升局部CO2分压,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脑部微循环,抑制小血管痉挛,调节颅内血管的舒缩功能,并能提高体内碱储备,促进营养过程正常化,从而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平衡血管功能,提高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减轻眩晕症状[6]。两药合用协同增效,从不同作用机制发挥作用,从而快速缓解眩晕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30min及3h后的眩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包括眩晕加重、体位性低血压、恶心呕吐、肠胃道不适等,观察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确切,起效快,症状改善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鲁勇.观察碳酸氢钠与异丙嗪联合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157-158.
[2]吕明阳,杨会琴,王超.异丙嗪联合碳酸氢钠治疗急诊眩晕症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79-80.
[3]马雅霞,杜学芹.丁咯地尔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6):3248.
[4]张月战,周铃.异丙嗪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2):58-60.
[5]廖正寿,姚群英,林建园等.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1):67-68.
[6]王静波.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1):182-183.
论文作者:江蓉1,刘建华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碳酸氢钠论文; 急诊论文; 症状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前庭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