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加之目前尖锐的医疗环境,无不要求着广大护理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素质。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已具备培养博士后人才的实力,各大医院也以本科学历护生为基础,护理队伍素质正不断提高。笔者作为三甲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带教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有粗略的认识。为此,下面将初步探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护理学
在当代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卫生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护士队伍的基础【1】。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不小的压力,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机遇,开展高等护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2】。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在近几年来飞速发展,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1.1 男护生在招生生源中所占比例太小护理工作在广大老百姓心目中属于“女性的天下”,对男性护理人员不认同。在当今卫生事业中,男护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较大的优势,如对急危重症抢救时心理及体力等的优势,都对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较大的意义。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带教中发现,目前男护生在招生生源中所占比例太小,虽然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男护生在社会及家庭各方面压力下大多摆脱护理岗位,最终真正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男护士更是凤毛麟角。根据笔者对男护生的了解,真正热爱护理事业的少之又少,大多都是高考时应志愿填报或分数线的问题被调剂到护理专业,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没有突出男护生独特的优势,教育都是一体化,男护生们专业认同感不强,最终导致我国男护士严重缺乏,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学研究及临床护理等领域的工作人员出现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高等护理人才的性别比严重失调,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事业、护理学科的发展【3】。
1.2 人文课程太少,专业特色缺乏护理事业并不单纯是打针、发药,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对疾病的认识应达到一定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同情心等。护生在临床实践中关心的更多是怎样练好操作,很少关注病人的感情和心理反应,“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也说明了人文素养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课程太少,只追求学生的理论技能,对就业率的过分关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欠缺,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心理护理等方面的课程设置甚少。
长期以来,我国的护理学科依附于医学科学,护理学科独立意识不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造成专业特色不能充分体现【4】。笔者就职于三甲中医院,带教中有高等学院中医护理及涉外护理方向护生,然而并未发现他们有多大的区别,并没有看到突出的中医护理能力或涉外语言能力等,笔者认为其与高等教育中专业特色不鲜明,教师教条主义不无关系。
1.3 未重视终生学习的理念医务人员面对的是人,是鲜活的生命,要求其应具体良好的职业能力。高等教育使护士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能力,但仍远远不够,医学教育还包括了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临床中不少学生缺乏终生学习的理念,对知识的求知欲较低,临床遇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联系理论,课后学习时间少,大大制约了护生的发展。目前我国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法规和制度不很健全,从制度上没有体现终生教育的理念,这也是护理教育改革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5】。
1.4 对社区护理重视不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不断增强,政府政策不断向社区倾斜,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不少要求,特别是中医药服务基层方面,从三级预防到一级预防,社区护理的地位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社区护理方向专业较少,由于社区平台及待遇问题,毕业生对社区护理有抗拒,这也大大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开展该专业的进程。为此,我认为不仅政府应给予相关支持外,作为高等院校应以学生对出发点,突出教学重点,确立社区护理的忠诚度。
1.5 护理毕业生与供需双方存在期望差异目前医疗大环境对毕业生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高等护理教育模式下,护理学生接触临床时间少、晚,工作中没有重点,临床与理论不能很好的结合,毕业生素质较低。高等院校应根据就业需求及毕业生知识、技能及态度三方面的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及培养计划,并将能力培养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小结经过不断研究与改革实践,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及显著的成果。高等院校应结合国内外护理教育的现状,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及临床实践经验,把握好政府改革的方向,认清目前形势及存在问题,不断改进,使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1]Chitty K K . Professional nursing : Concept andPhilade1.phia:W .B.Saunders.1996.65-78.[2]王士才.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0—132.[3]程丹等.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6,5:30-32[4]张平.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加大男护生培养规模的前景探讨[J].中国护理杂志,2006,3(12):1-2.[5]马春明.21 世纪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6,5(8):88-89第一作者:王鑫,女,1985.11.23,护师,工作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通讯作者:郝 蕾,女,1985.06.02,医师,工作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外科。
论文作者:王鑫 郝蕾 卢蔚起 王海焦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我国论文; 高等院校论文; 专业论文; 能力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笔者论文; 社区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