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整体改革的几点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对中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学整体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整体改革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谈这个问题,很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是纯学术的观点,另一种是很实际的观点。我认为两者应当兼顾。在对中小学整体改革进行反思的时候,理应从三个层次上进行:首先是,“什么是什么?”(What is it?)的层次,即“什么是整体改革?”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整体改革,又如何去评析, 去赞成? 其次是, “什么是合乎意愿的? ”( What
is desirable?)的层次,把什么是整体改革的问题弄清之后, 不管你赞成抑或反对,你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价值观进行选择,去追索。但最重要的还是“什么是可能的?”(What is possible?)的层次,这就涉及到从事整体改革的可行性即客观可能性问题,不啻是主观的愿望了。
一、究竟什么是整体改革
对这个问题人们到现在也没能得出确定的结论,我只想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整体改革”这个名词已为大家广泛采用,但含义并不明确,主要表现在它缺乏严格的定义和科学的参数上。我们知道,改革是一个将新思想付诸实践的复杂过程,它包括从新的思想的形成(作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提出,直至真正实现一项具有价值的预定目标的一个完整过程。
这里可以重点提出讨论的是,整体改革的定义到底是以改革方法论为基础,还是以改革内容为基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又引起了一些新的争论:如果整体改革只能通过一套方法论来下定义,那么这个方法论是什么?如果整体改革只能通过改革内来下定义,那么其内容范围应包括哪些?
早先对整体改革的理解一直集中在方法论上,基本上回避了内容范围的问题。后来我注意到,并非所有的同行都接受以方法论为依据来给整体改革下定义。因为整体改革本身就是一项多量度、多水平、多层次的复合关系模式,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和改进学校教育。显然,任何单一的方法(即使是主导的)都难以胜任这一任务,因而可以也有必要依据它的内容来下定义,力求明确何种因素构成整体改革的特定内容,集中研究学校范围内部和外部的复合关系问题。由此可见,早先通过方法论来给整体改革下定义固然是对的,但却是不充分的。正确的答案应是,从内容范围和方法论依据的辩证统一上界说整体改革。
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对整体改革的科学分析,这种分析应包括下列四方面:①整体改革的发展史;②整体改革的现状;③整体改革的方法论;④整体改革的内容范围。我认为,只有对历史、现状、方法、内容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才能得到制订中小学整体改革发展战略和各项具体实施方案的依据。
二、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是否已有突破性表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学的整体改革综合实验方兴未艾,关于整体改革综合实验理论的探讨也受到各方重视,而且还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突破性的研究特点:
第一,从课题研究的价值上看,整体改革不以经验水平的研究为满足,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一种新型的、特殊的教育实验方法即综合实验展开整体改革。如根据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较为深入地分析学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结合实验本身的要求和执行情况予以改进,提供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由此形成我们自己的教育新思维和研究新构想,并具体设计出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综合实验方案。有的以整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从“活动体系”、“三自能力”的培养上展开;有的从评述现行小学教学组织体系出发,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从改革课程结构起步,创设使儿童乐学的最佳心理气氛以促进个性最优发展;等等。
第二,从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上看,整体改革普遍坚持“整体”、“综合”和“优化”的方法论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重新认识教育对象和考察教育过程;用综合性的方法细致研究学生和设计教学教育工作;用最优化的标准科学组织和评价教学教育活动,力求“高效能低消耗”,寻找最佳方案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最大可能的效果。实践说明,这六字简化实验原则,符合整体改革的目标要求,行之有效,对学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从课题研究的组织形式上看,多数整体改革课题成果是一个凝结了集体智慧的合作研究成果。比如我们曾编辑出版过一本课题研究文集《教育实验的理论探讨和实践》〔1〕, 书中各篇论文署名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具体执行实验任务的却是各校的实验老师,还有研究生。教育理论工作者、实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三方结合的科研组织形式,是取得较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必要前提,可以给人们在研究方法论方面以重要启示。
第四,从课题研究的结论分析上看,整体改革实验研究大多一再强调,重要的不是研究所得出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本身,而是经验背后的教育思想。如果说“关于城市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的研究论文和报告对教育实验从方法上和理论上提出一些科学新见解,即使是反映规律性的见解,但对于具体学校来说,仍然是抽象的东西,需要结合具体实践加以检验和理解,尤其对农村学校而言,由于环境和物质条件、生源不同,那里的整体改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的课题研究多少能对城乡众多中小学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三、怎样才能富有成效地实施整体改革
反思整体改革实验,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过去哪些尝试是失误的?哪些是成功的?
下面罗列的一些因素,给整体改革实验带来了一些局限性(不限于下面所列的问题):
第一,对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设想界说不明确、不清楚,其概念与自然科学的概念相比往往空洞含糊,方法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难以找到理论上无懈可击而实用性很强的方法论。
第二,整体改革实验程度和方法技术常常误用,检测手段不符合最低要求。
第三,参与研究的部分人员缺乏培训或培训不足,未能较好地掌握教育理论,致使实验教学大多仍处于经验的状态,没能走上科学化的道路。
第四,某些改革实验并不是真正有代表性的实验,不切合实际,不能广泛地推行,有的只是换来了一个及时的告诫,有的一开头就看出是难以重复进行的。
第五,不少改革实验往往是依靠学校中某些素质良好的教师的特殊贡献才取得成效的。这样的素质和超人的时间精力虽说可敬,但从长远看则是招致实验失败的根源。由于推广过程中将吸收越来越多的既没有良好的素质,也缺乏实验教师那样的工作干劲的一般老师,因此在少数人手里明明是富有成效的改革实验,一旦普遍推广并偏离了原来的主旨,失败的机率很大。
第六,在头一轮改革实验的试点阶段,各种条件可能有利于改革,可等到广泛推行时,具体条件发生变化,减少了可行性,造成教育环境不利于改革,实验重新走老路,研究工作出现不合乎要求的畸形变化。
有鉴于此,我这里介绍一下法国学者拉迪斯拉夫·赛雷奇〔2 〕等人在分析欧洲实行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训时所引证的获得成功的条件:
第一,应该在较为有利的基础上制定改革计划。也就是说,一开始就要协调一致。
第二,如果只把改革限定在一、二个活动领域内,如只限于招生、筹措经费等,那么即使是彻底的激进的改革也能成功。一般说,一项涉及整个系统的改革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攻击(批评)。
第三,经费无疑是改革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应使改革为所有参与者理解和接受,还要有决心把改革进行下去的坚定意志。
第四,如果阻力太大,改革常常要陷于困境,必须创立一种适当的奖励和支持办法。
第五,改革的目标必须很明确,多重目标容易带来弱点。因为目标多了,执行起来势必权衡利弊,患得患失。应当同步构思,分步达标。
第六,在贯彻执行中,检查和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会使改革偏离预定方向,根本达不到既定目标。评价应是改革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七,改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出改革方案的人和各方面参加人员的作用,因为有很多(诸如个人的、公共机构的、社会的)方面会对改革产生影响。
第八,成功的关键是管理和领导,尤其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第九,教育改革通常须根据本地条件和文化传统来进行,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第十,改革的成功也取决于实施的方式方法,有的应和风细雨,有的须雷厉风行。
第十一,要使改革方案在专业上和理论上无懈可击,又具实用性,切实可行,同时符合领导和群众的意愿。
第十二,必须让群众有一段时间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即有“合作的态度”。
与此相关的是,应当怎样衡量整体改革是否“富有成效”,这是值得思考的又一个问题。照我看,其标准至少应有这么几条:①效果显著;②效果稳定;③对教学教育其它方面无副作用;④具有整体的教育效能;⑤时间、精力、财力消耗的合理性;⑥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小学师资队伍和物质条件符合实际可能性,新方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有成功的可能。
标签:下定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