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_政治参与论文

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_政治参与论文

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内民主论文,保持党的先进性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26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82(2007)03-0001-04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民主制度。”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并不断创新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对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内民主参与制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党内民主是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原则。发展党内民主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参与制就是党内民主建设中的一个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党内民主参与制作为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首先是由党内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变革的互动性所决定的。政党作为现代社会的政治实体,必然与社会保持互动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与社会的联系尤为紧密。当今的时代是民主、进步的时代,现代民主政治已经形成不可阻挡的浪潮。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所谓政治参与,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政治参与在现代民主政治推进中,具有极重要的功能。公众的政治参与既可以影响国体、政体的性质和内容,又有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既可以保证政治体系的“吐故纳新”,又有利于缩小人们之间的地位差距,消除歧视心理。政治参与这些功能所显示出来的优势,逐渐为现代政治所重视。在现代民主政治的浪潮中,公民政治参与越来越显示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共产党是在与时代历史任务、社会发展要求的不断互动中发展壮大的。新时期的发展进程和新世纪的社会环境,要求我们党进一步开发党内民主功能,创新党内民主制度。为此,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借鉴现代民主的形式,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就成为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又是由两者内在要求的一致性所决定的。发展党内民主实质上就是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维护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享有党章所规定的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权利。对此,我们党从建党之日开始就予以了充分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又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1995年1月7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力保障条例(试行)》从党员权利的行使、党组织对党员权力的保护、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惩处、明确程序与责任等方面,规定了保障党员权利的问题。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4条明确规定了保障党员享有的8项权利。这八项权利涉及党员的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权利体系。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确定了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本方针。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又进一步规定了党员和党组织的党内监督权,确定了党内6种监督主体的职责、责任和权利,规定了党内监督10项制度以及如何保障党员和党组织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监督作用、执行监督制度等措施,从党内监督方面进一步确立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权利。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与党内民主的内在要求具有一致性。所谓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就是党员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参与或影响党内事务的行为的制度安排。党内民主参与制度的基本诉求,也是要通过政治参与的形式充分反映党员的意愿,实现和保障党员所享有的民主权利。因此,党内民主与民主参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还是由其相互关系的统一性所决定的,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其基本任务是为党员的民主参与提供有效的政治生活空间。现代民主理论与实践认为,党内民主不仅要从形式层面上展开,而且要在实质层面上展开。实质层面的民主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是一种能有效运转的民主制度。党内民主要发展,就要通过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实现。党内民主参与过程,实际上是制度的运作过程,是制度认同和形成过程。党内民主参与的不断扩大,实际上是强化了党内民主制度权威的基础。党内民主参与在使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整合和协调的同时,促使了党内民主制度的发展,使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此,党内民主与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形成了民主内容和实现形式的互为前提、相互统一的关系。

二、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我们党作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党,所承担的历史重任是光荣而艰巨的。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性质和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内民主建设必须体现时代性,代表先进性,要有比其他政党更加充分的党内民主。作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织起来的政党,只有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充分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永葆先进性。党内民主参与制是开发党内民主资源、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党的各项活动的制度安排。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使党员关心和参与党的事业发展,更积极地投入党的事业之中,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党内民主参与制是激发党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制度保证。党内民主参与制以党员政治参与的方式激活党内民主,全面调动党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生动活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政治基础。只有通过实行党内民主参与制,才能在全党形成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风气,广大党员才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敢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充分表达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从而形成生动活泼、充满生机活力、拥有无穷创新能力的政治局面,才能把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全党的智慧集中起来,把全党的意志凝聚起来,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奠定党的执政基础。

其次,党内民主参与制是规范党的决策机制,始终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制度保证。民主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才能保证各级党组织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党员和下级党组织的意见;才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才能使党的决策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确路线,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专断,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再次,党内民主参与制是加强党内监督,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性的制度保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矛盾复杂化的特征,这必然对党员的思想意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冲击。我们党要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党内民主参与制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党内民主参与制,使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党员领导干部实行切实有效的党内制度性监督,从根本上遏止腐败现象,推进廉政建设。

还有,党内民主参与制是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制度保证。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党内民主参与制实际上是一种双向机制。一方面,党内民主参与制实现了党员对党的组织和领导者的行为期待和政治参与的权利,激发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力;另一方面党员在政治参与中反映自己的政治诉求的同时,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因为提出政治诉求的过程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思考的过程,这又为党组织沟通和教育党员提供了一个机会。政治诉求的双向沟通相互教育的功能,是加强党员教育和提高党员素质的新途径。

再有,党内民主参与制还是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国家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具有树立党的先进性的新形象的功能。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还承载着推动人民民主的使命,并与人民民主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发展格局。党内民主参与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推动了党内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要为民众的政治参与探索道路、积累经验,并发挥着带动示范的作用。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将为树立党在新世纪新时期的新形象提供新的实践成果。

总之,党内民主参与制是我们党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机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全党的自我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党内民主参与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实践。因此,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一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党内民主参与制的基本内容

党内民主参与制的构建必须以党员权利保障为核心。这是因为,党员权利是以党章和其他法规形式确认的党员在党内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即政治民主权利,这是党内民主的基础。首先,党内民主参与制是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政治参与实现党员应当享有的权利。其次,党的战斗力和活力来自于每个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而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与党员正常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紧密联系。实际上,党员对于党内事务积极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性调动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再次,党的科学决策机制也必须以实现党员的民主参与权为内容,从制度上提供正确决策的保证。党内民主参与的发挥就是对随意、专制决策权力的约束,保障党员的民主权有利于党的正确决策机制的形成。再有,构建基层党内民主参与制必须以党员权利保障为核心,也是解决当前一些党组织不重视党员民主权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的需要。一些党员之所以党员意识淡薄,对党的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发挥不了先锋模范作用,除了党员自身素质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同党组织尊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不够有关。一些地方和单位往往只注重党员履行义务,而忽视或者漠视保障党员的权利,党员难以及时充分知晓党内情况,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参与讨论和决定党内问题的渠道不通畅,党员得不到正常的党内教育和培训机会,过不上正常的党内生活,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受到人为地限制,党员的不同意受到压制,党员检举揭发违纪违法行为受到报复等等。所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与党员权利得不到充分行使甚至被侵犯、被剥夺密切相关,这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弱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鉴于此,以党员权利保障为核心,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保证。根据党员权利实现的需要和党内民主的情况,党内民主参与制可分为三部分:

(一)党的整体实践民主参与机制。党的整体实践民主参与机制是不断培育和确立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广大党员身体力行的模范作用去组织、团结、影响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加以实现的。人民群众不仅要通过党的纲领、路线来判断党的性质,而且还要通过党员,特别是自己身边的党员的行动来判断党的性质、决定自己对党的态度的,党的整体实践民主参与机制,就是要建立使党员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整体实践的高度,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明确历史责任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使党员的素质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从而具备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提高做群众表率的能力和水平。党的整体实践民主参与机制,主要由党员教育培训参与制、党的政策讨论参与制和党代表常任制等制度组成。“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是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权利,也是党内民主参与制的最基本的内容。建立党员参加会议、阅读文件、教育培训制度,是提高党员自身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做到三结合:组织生活与党员大会相结合,传达中央精神与阅读有关文件相结合,集中性的教育与经常性的教育相结合。具体做法上主要是要注意做到:采取适当的方式就党员关心的问题召开党员大会;为党员提供阅读文件的条件;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之后,要定时安排党员的教育培训。党的政策讨论参与制,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证。建立这样的制度可以集思广益,使党的领导机关更好地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和要求,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又可以使党员在讨论中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可以实行“三开辟”:开辟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制定过程的“党员讨论通道”;开辟党报党刊“党员研讨政策”专栏;开辟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执行后的“党员意见反馈渠道”。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地方和基层党代会闭会期间,实行党代会常任制,使党代会像人大代表一样,能经常性地行使党代表权利。这是增强党代表和广大党员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大举措,也是党内民主参与制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二)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参与机制。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参与机制是落实党员基本民主权利的党内民主参与的主体制度。党的基层组织,既是政党分布于社会之中并直接与社会发生关系的组织网络,又是党员在其中进行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党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如知情权、决策权、选举被选举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都应在基层组织中得到落实和体现。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在基层组织中,应得到较好的建立和完善。基层党组织民主参与,就是党员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党内事务。这一机制主要是由四个“民主参与”构成的:民主参与选举,民主参与决策,民主参与管理,民主参与监督。党员参与民主选举实现了党员享有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党内选举时,党员有了解候选人的情况、提出和要求更换候选人、选举不选举候选人的权力;通过党员民主参与选举就能把党内最有影响力、最有领导能力、最能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代表人物选举出来。民主参与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只有党内民主参与决策,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常对党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才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决策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民主参与管理包括党务管理和基层业务管理。党员参与党务管理主要是通过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互助活动、党员党籍管理、评选创优活动、学习理论培训业务等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自我教育、相互促进的作用,不断培养党员个体对自身党员属性和责任的理性体认和自觉把握。民主参与监督是通过党员参加党内活动,制约党内权力滥用的重要措施。要鼓励党员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通过民主参与监督,既可以完善对领导干部的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还可以提高党员的责任意识和自我行为约束意识。通过民主参与选举,民主参与决策,民主参与管理,民主参与监督,党员的选举与被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建议权、批评与自我批评权等权利都得到落实。

(三)党员民主参与权利的保障机制。党员民主参与权利的保障机制是健全党内民主、推进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保证制度。党内民主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章规定的民主制度和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在党内运作体系中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至上性没有树立起来。因此,在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中,必须建立党员民主参与权利的保障机制。党员民主参与权利的保障机制,主要由保留意见制度、申辩申诉制度、违纪行为问责制等制度构成。保留意见制度就是指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也可以向上级直至中央反映;申辩申诉制度主要是保障党员的申辩权,包括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的请求权、申诉权和控告权;违纪行为问责制在这里指的主要是对违反党内民主制度的行为要实行责任追究。要使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就必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就必须加大对违反党内民主制度的组织和个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党的各级纪律委员会在注重各类刑事性经济案件查处的同时,还要注意追究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行为责任。要通过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来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

综上所述,党的整体实践民主参与机制、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参与机制、党员民主参与权利的保障机制,构成了以党员权利保障为核心的党内民主参与制的全部内容。在这一制度中,党章规定的党员8项权利全部得到了运用和保障。三大机制各司其职,从不同层面发挥了党员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党的整体实践民主参与制度主要是通过党内民主参与,调动共产党员置身于党的伟大事业,投入到党的伟大实践中去的积极性,提升党员的事业感、光荣感,时代感和全局感,有利于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党的基层组织民主参与机制,则是通过党内民主参与,调动共产党员立足本单位、本职业、本岗位为党的各项事业发展做贡献,实现基层党员将党的先进性具体落实到在本职本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面,有利于提高基层党员的实践能力、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主要是通过党员民主参与的各项权利的保障,来调动和保护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党内民主制度的有效贯彻,维护党内民主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营造浓厚党内民主风气。三个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党内民主参与制,既要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健全,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长效机制为主体推进党的民主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包含三个环节,即建立制度的权威、激活已有的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党内民主参与制度创新,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制度本体创新。制度本体创新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即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行,提升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和生机活力;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升党组织、党员联系群众,整合社会,巩固其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的能力。二是实现形式创新。制度实施还有一个形式问题。在基层党内民主参与形式方面,各地已有许多新的实践和新的创造,如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模式等。这些实践和创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以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在各地进行推广,各地在各自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三是实现载体的创新。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动头绪多,内容也很丰富。有些制度在过去的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或者很难做好。新的技术条件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好这些事情提供了新的基础,应当把新的技术条件充分利用起来。网络技术为信息时代实现党内民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条件,特别是互联网为选举提供直接与选民对话的平台,也为各种类型的对话沟通提供了快速的传输渠道。对此,要深入全面地研究,不断加以利用和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内民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内民主参与制度是党内民主的基本形式,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充分发挥民主参与制度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方面的作用。

标签:;  ;  ;  ;  ;  ;  

建立党内民主参与制度保持党的先进性_政治参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