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论文_李霞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论文_李霞

李霞(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二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课程的内涵,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关注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0-073-01

一、信息技术创造有效的读写课堂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不能引起新时代小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能够教授更多的小学语文知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比如在《草》与《宿新市徐公店》的古诗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法,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小学生的好奇心强,耐心却不够,很容易失去学习古诗的兴趣,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不会去主动思考,而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这节课中,通过播放有关秋天的草原、春夏时节的田野风光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得到感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视频音乐创造的意境也能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及想要表达的内涵,简化小学生理解古诗内容的难度,使小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秀美。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不但很快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和含义,而且还学到了古诗中的押韵知识。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增强学生的语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素材,促进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

如果语文教学内容包含生活或者科技知识,例如在《蜜蜂引路》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制作课件时,也要搜索一些相关生活常识内容,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语文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密切,把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写到作文中。而在写作课堂上,很多小学生词汇量少,缺少素材,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查阅,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子,增长知识,开拓学生视野,为写作提供词汇和语言基础,实现高效教学。

二、信息技术手段授课要遵守原则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原则性,虽然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没有按照信息技术的原则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首先要明确授课的目的和有效的授课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讲课时,过于追求课件的精美度,虽然学生会被精美的课件所吸引,但是却忽略了学习的重点。或者有些教师只是做了搬运工,把教材中的内容搬到多媒体课件中,无法发挥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因为教师在讲课中没有遵循信息技术讲课的原则,脱离了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中,教学内容是让小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自然景觀、有关潮水的知识和其中的奥秘。但是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课时,忽视了原则性和教学本质,将课文内容用科学课的方式教给学生,播放了过多的自然奇观视频,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困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和筛选能力,把握好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度,利用多媒体授课的优势教授重点内容,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

在教授《观潮》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影像,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盛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时候是观潮的最好时期?”“假期里最喜欢去哪里玩?”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说明钱塘江的观潮日大约在十一假期前后,所以人很多,引出课本的内容。给学生讲作者去观潮时的情景,给学生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比如“屹立”“横卧”“人山人海”“若隐若现”“人声鼎沸”“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等等,等讲解完课本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词汇或者句子去写一篇观赏游玩景点的作文,可以去网上查询资料和素材,或者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一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但是还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

三、明确应用目的,提高应用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改善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到小学课堂中时,要明确运用目的,有针对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的授课时,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有趣的节日活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活动,比如傣族的泼水节,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资料,直观又形象地展示傣族人民的泼水活动,感染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知识的基础上,深刻掌握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课下上网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有趣的节日活动内容,比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写出一篇介绍节日活动的小短文,鞏固课本知识,又开拓学生的眼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二者的整合,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中的新变化,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的,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语文的语感,简化写作文的难度,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颖.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5):59-61.

论文作者:李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论文_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