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的研究论文_贾磊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的研究论文_贾磊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市场主体,对于调节国民经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也逐渐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暴露了弊端,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若干问题,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国有企业办公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文化水平和较高的道德文化素养,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政治鉴赏能力。工作中需要协调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扮演好工作枢纽的角色,要体现领导的意图,不可以擅作主张。行政管理工作具备很强的办公程序,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方法,不断创新管理的理念。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相当于人体中的大脑,是整个企业的指挥控制中枢,拥有最高的指挥权,发挥的是领导职能,工作范围很广,涉及公司运营的各个环节。与一般企业以盈利为主的管理模式不同,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具有极强的社会性职能,所以,国有企业应划分于行政管理,而非企业管理的范畴。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参与到行政管理中来,一直是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现代化的企业的行政人员则是体现的一种服务意识,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健康、便捷的办公服务。这两种观念的冲突导致了目前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某些行政管理人员态度傲慢,导致企业和员工之间产生了矛盾,还有一些行政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对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缺乏最起码的操作技能。国有企业的行政工作是连接员工和企业的重要纽带,而现代化的国有企业,员工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单纯的雇佣关系,这就需要行政管理对员工的基本权益问题上更加的重视,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基本代表了企业在员工心中的形象。若是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则对劳资关系和企业的对外宣传都会造成十分不良的影响。

2.对绩效管理工作缺乏重视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其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要务管理等。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所以,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改革非常重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的认识不深入,绩效管理工作依然采用传统方式,绩效管理工作思想观念落后,表现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缺乏创新。长此以往,必定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

3.机构繁杂管理效率低下

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政企不分,国有企业仿照政府机关建立起内部行政组织。比如,YHJ公司在2007年公司制改革前,内部管理部门名称普遍称“某某处”,下级机构往往叫“某某科”。无论是部门设置,或者内部科层结构都有明显的政府机关影子。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面对的市场日渐发达,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企业往往通过简单的增设机构方式来应对这些变化。

4.行政管理模式落后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普遍落后,而所谓的落后是相对于市场经济而言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还是比较健全的,是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的。在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的依赖越来越低,使得国有企业也要面向市场,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推广,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这种情况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已经完成与市场脱轨,与政府单位对接的部门就失去了原本的效力,应当将主要的精力转入市场中,时刻关注市场同行业的动态。而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无法有效地实现这种转变,故而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中与企业的其他战略模式不相符,显出很大的局限性。

三: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解决思路

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重要的物资贮备,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在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中,要加强专业性和职业性。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要安排专人专岗,除了在新员工的招聘中要选择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外,对于企业的员工也要加强培训等相关的继续教育工作。只有专业化的专业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完成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工作,使行政管理高效有效地进行。另外,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国有企业掌握着重要的资源和社会关系,一旦有个别人员经不住外界的诱惑,产生渎职的行为,则会造成国有财产的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稳定。

2.精简机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由于国有企业经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长期演变,组织机构的复杂化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仍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精简机构必然涉及到一些干部的岗位变动问题,有时具有相当敏感性。因此,取得企业高层对改革的一致坚定支持尤为关键。YHJ公司在执行总部机构改革前,领导层经过了多次研讨,意见逐步统一,改革形成共识。在具体改革执行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将精简机构与人员分流分开实施。精简机构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人员分流则尽量不降低原有职级待遇,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阻力。YHJ公司通过机构改革,对几乎全部业务部门进行了职能重塑,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集中化要求,整合成立了工管中心、成本中心、技术中心、采购中心等4个大部制生产服务部门,同时将经营部门按业务分类调整为国内市场部、海外市场部、投资事业部、铁路轨道经营部等4个,突出专业经营能力。机构改革完成后,YHJ公司总部层面部门数量由25个精简至20个,建立起较为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提升管理效率打下良好基础。

3.建立健全的监督反馈机制

国企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监督管理与反馈机制。为保证最大程度的公正、公平、公开,国有企业要定期下派检查小组进行作业排查,加强对人员的升降、奖惩的申报批复监督,解决工作中的漏洞。国有企业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监督反馈,员工如果对上层下达的决策有不同意见,可通过监督网站以匿名形式进行反馈上报,组织要按规定定期办理审查反馈,解决工作争议,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公开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4.提高行政管理的办事效率

从当下我国国有企业的通病来看,普遍存在着人员机构复杂,办事效率偏低,不仅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扯皮的现象。同时由于工作和生活区域比较集中,人员之间存在着十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直接影响了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而现代化的企业行政管理,尽量避免出现工作以外的个人情感,有些企业甚至存在着十分缺乏人性的规章制度。国有企业在提升行政管理效率中应该从两点来进行,首先约束领导的工作方式和作风,杜绝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避免个人对行政管理的干扰。

结束语

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后,取得了十分有效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行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以及国有企业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才能使得国有企业保持自身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苏伟明.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8(14):134.

[2]王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6):140-141.

论文作者:贾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的研究论文_贾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