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7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清醒识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拔管后5min、15minOA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OAA/S评分(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良好的麻醉疗效,患者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止痛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意识状态恢复良好,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标准手术方式。但由于腹腔镜常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需建立CO2气腹,因此,对麻醉要求较高,要求麻醉能迅速达到足够深度,术中平稳,术后苏醒快,从而提高麻醉效率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均为我院住院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其中观察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61-82岁,体质量41~85 kg,ASAⅠ~Ⅱ级。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63~81岁,体质量42~84 kg, ASAⅠ~Ⅱ级。两组患者均术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重病症。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麻醉方法:两组均在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并在麻醉期间严密监视患者SBP、DBP、HR和EGG(心电图)等参数的变化。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μg/kg泵注进行麻醉诱导,根据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微量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5mg/(kg?小时),瑞芬太尼01~03μg/(kg?分),以维持麻醉效果。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芬太尼3μg/kg,采用异氟醚吸入和微量芬太尼静注的方式维持麻醉。待两组入睡后,行气管插管并接麻醉机以控制呼吸,呼吸比为1∶ 2,潮气量为6~10ml/kg,频率为12~15次/分。治疗中要保证患者的呼气末CO2分压等在正常范围。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用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后恢复意识时间、拔管时间和止痛时间和拔管5min后、15min后、30min后的OAA/S评分情况。 OAA/S评分:对正常呼名反应迅速评分为5分、反应迟钝为4分、大声呼喊有回应为3分、仅轻拍有反应为2分、仅挤压三角肌有反应为1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3讨论
目前,LC越来越普及,其要求手术中对患者的麻醉诱导要迅速,镇痛和镇静效果也要充分,术后患者还要尽快且完全的苏醒等。而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此却有针对性的优势。
首先,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类药物,虽然它和芬太尼的化学结构及效价较为相似,但和一般阿片类药物相比,它具有分布容积小、起效迅速、代谢迅速及长时大量输注无蓄积的优点等。其次,丙泊酚是一种早已广泛应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半衰期短且起效迅速。鉴于二者的特点将二者合用,不仅能增强麻醉效果,起效迅速及让患者较快恢复,而且还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显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LC,明显缩短了患者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满足了临床手术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山,叶卫东,易云飞.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疗效[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8):43-44.
[2]刘志松,尹洪峰,刘晓飞,等.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107-108.
[3] 陈萍.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效果.中外医疗, 2013, 1(11):105-109.
[4] 陈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医药论坛杂志, 2011, 6(30):332-336.
论文作者:林常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芬太尼论文; 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切除术论文; 时间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