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与变异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分析_经济一体化论文

复杂性与变异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分析_经济一体化论文

复杂多变彼此联系相互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多变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相互促进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发展与变化。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跨洲合作及对话的开展,区域经济的扩大,形成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两种趋势并存的局面,两者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使全球贸易交往日益紧密,各国的经济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原先认为区域化只能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理论需重新评估。那么,如今全球化与区域化状况怎样、有何特点?对世界经贸是产生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中国又如何面对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挑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找出合情合理的答案。为此,本报国际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日前组织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专题研讨会,会议由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李琮主持,与会的专家、学者发表了看法。他们既有相同的认识,也有各异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本报特摘发部分内容,并期待着此问题的讨论能继续深入。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现状及特点

史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所所长、研究员):当今世界在向区域化、全球化、多极化和信息化发展,其中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目前看来,前者占据重要位置,因为后者还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很高水平,区域化是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它是全球化形成过程中一种优先的选择和必经之路。其特点为,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统一大市场、货币联盟、直至发展到政治联盟。

侯若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80年代后半期以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势头迅猛,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增加。1948—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过109 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有2/3是在1990年以后出现的。 二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范围扩大。欧盟、东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都增加了新成员。三是在组织方式上突破了传统框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ASEM)都主张实行开放的地区经济合作,打破了封闭性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传统。上述三大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从第一个现象看,如此众多的地区经济组织的出现,似乎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相悖。从后两个现象看,成员增加和打破传统可能意味着,地区经济一体化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顾俊礼(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全球化的特点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 成为规范世界自由贸易的国际组织;以跨国公司、跨国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活动大大发展,它们的组织结构有所变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国际经济协调能力也在增强,西方7国首脑会议、财长会议、 央行行长会议等的协调作用不可小视;在知识产权、保险、银行、投资等服务领域的国际经济法规进一步完善;国际经贸信息迅速网络化。

与此同时,区域化发展也很快。北美自由贸易区,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组成的南锥体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欧盟、东盟等等,都十分活跃。它们对全球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区域化后,可以使许多与世贸组织不适应的经济规则、贸易规则,先在小范围内协调并初步实现(如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保护等)。②区域内协调方便,运转灵活。全球性的事,几年谈判也不易达成协议,区域内可能几个月就能办成。③可以促进区域内成员国的经济自由化,如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就坚持国内经济自由化的进程。④加强了区域组织成员国之间的联系,相互了解,彼此合作,必要时寻求办法缓和矛盾也比较容易。

沈骥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的关税率已从40%降低到目前的4%左右, 发展中国家的关税也降到了15%左右。这表明,战后国际贸易自由化有了长足的进展,也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真正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可以在全球无障碍地自由流通,这谈何容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是在国家间实行比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更高的优惠和更严格的纪律约束,以便促进生产要素(首先是商品)在一体化组织成员国内实现自由流通。因此世贸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是为了促进贸易的自由化,只是在范围、程度、约束纪律上有所不同,它们是当今世界经济中两股平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潮流。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兼容及排他性

孙晓青(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自由贸易不同程度存在着消极影响,主要表现是集团间、区域间的出口竞争引起国家或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如欧、美、日的贸易战和新兴工业国开始出现贸易摩擦即是其外在表现。去年欧盟在普惠范围内减少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关税,但增加了非关税壁垒即限制进口数量、严格反倾销政策,1995年37项调查中针对东亚和东南亚的竟有27项。主要产品是,纺织、鞋类、电子产品,目的是保护集团内市场和就业。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渡还会有一个较长的时期。

顾俊礼:区域化,首先强调的是区域的利益,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等都是这样。这又对全球化的进展,构成一定的制约。

侯若石:迄今为止,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是,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相悖。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可称为霸权论或对抗论。典型的观点如,当年西欧成立欧洲共同体,是为了增强集体力量,以对抗美国。美国搞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对抗西欧,以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欧洲与东亚举行亚欧会议能够孤立美国,从而增强东亚对抗美国霸权的作用。从经济角度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可称作排他论。典型的看法如,地区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优惠不会给予非成员,因此对非成员具有排他性。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的理论是贸易创造论,即地区经济组织对成员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对非成员则产生贸易转移效应。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观点没有道理。根据历史事实,应承认它们有正确的一面。但是,随着经济现实的变化,应该重新认识这些看法。

罗红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区域一体化的动力是保护地区经济发展,这一过程既有繁荣自身经济的一面,也有增加规模、对外扩张的一面。关键是要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地区利益应当加以考虑,保护主义和扩张是并行的,但不要把保护主义简单地与闭关自守等同看待。

史敏:区域化本身没有表明开放和封闭度,而各国在加入区域组织前都要进行市场开放承诺,因此各区域组织对区域外的兼容与排他性不尽相同。如,东盟对外开放度大,欧盟一体化程度高,两者又都积极与世贸组织合作进行跨区对话,亚太经合组织西雅图会议影响到西欧放松基调,对乌拉圭回合谈判成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沈骥如:世贸组织致力于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则首先致力于本组织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世界上已有约30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囊括了约150个国家(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主要功能,已不是排他,而是致力于在本组织内统一市场规则,创造生产要素在本地区自由流通的条件。以欧共体为例,1992年欧共体进口总额为15140.2亿美元,其中来自外部世界的有6116.6亿美元, 显然一个进口量高达6000多亿美元的地区不应称为“排他性的贸易壁垒”,应该说,拥有3 亿多人口的欧共体(欧盟)是世界上经济最开放的地区之一。

张健雄(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研究员):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两个重要的现象。有人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与经济全球化相对立的趋势,对经济全球化有一系列的破坏和阻碍作用,是全球化的“绊脚石”。也有人认为,区域集团化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和中间过程,是全球化的“铺路砖”。双方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未对其最后的效应做出综合分析前,简单地以其某一方面作用否定另一方面的作用,则难免会以偏概全,缺乏说服力。

区域化的作用在于:首先,它能够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扩大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总量;其次,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总量的扩大又会促进生产的迅速发展,从而又反过来扩大自身的市场容量。这就是自由贸易区或者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但在这一过程中,当区域集团化的效果,即其贸易的扩大主要来自贸易创造而不是贸易转移时,集团化对全球化的作用就是积极的。因此虽然集团内的贸易增长始终大于对集团外贸易的增长,但对集团外的贸易增长速度也高于集团化以前的水平。这时,区域集团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的全球化就发挥了“铺路”的作用,构成了全球化的各个部分。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及世界贸易

时雨(本报国际部副主任):地区一体化的加强不仅不会阻碍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相反却会促进它的发展,1995年全球贸易额已超过6万亿美元,今年将会增长7%,明年更将增长7.8%。 随着市场的开放,各地区日益紧密地集合到一起。在过去10年里,商品贸易的增加比生产的提高要快2到3倍,它在不断地改善着世界范围的分工,并有助于几乎所有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劳务也在实现自由化,人们对知识产权和外来投资作出了有约束力的规定。 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认为,25年后将成为一个自由化的包括整个地球的世界市场。当然,世贸发展中也要排除不少的人为干扰因素,如大国出于政治目的对另一国进行贸易制裁或将其排除在世贸组织之外,等等。

沈骥如:有资料显示,世界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已达1/3 左右。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就成了各国的共同呼声。

孙晓青: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全球贸易同步发展、互相促进的作用反映在4个方面:第一,世界贸易10 年来的增长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预计1995—1997年将再平均超过5.4个百分点;第二, 国际间自由金融市场巨额资本流动猛涨,10多年来跨国直接投资增加了5 倍;第三,大量科技转让跨区进行;第四,部分发展中国家快速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张健雄:虽然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具有明显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在总体上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生产总量的特点,但是经济实力较薄弱的国家很难接受自由贸易政策。这是因为由自由贸易带来的利益在有关国家之间的分配并不是公平的。特别是在经济实力比较悬殊的贸易伙伴之间,自由贸易的利益明显向强国倾斜。

关贸总协定所规定的例外条款表明了国际社会认识到,自由贸易制度的局限性限制了自由贸易原则实施的空间和时间。从空间来说,只有在经济发展程度相当的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制度才能使各有关国家得到大致相当的利益。从时间上来说,要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取消贸易保护性限制,还必须等到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程度达到相互一致或接近的水平才有可能。

区域集团化或区域一体化正是在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的相邻国家之间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如果说,自由贸易制度是一种“最优”的制度,区域集团化或区域一体化就是在“最优”的制度无法实施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一种“次优”的制度。这种选择在扩大国际经济交流方面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有力补充。

四、亚太组织及欧亚会议与贸易自由化

沈骥如: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了《茂物宣言》,宣布了18个成员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目标,规定亚太合作要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进行,因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将推动全球的贸易自由化。1995年的《大阪宣言》又把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与经济技术视为合作的两根支柱。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中国家成员认为,只有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经济技术援助,才能提高其经济竞争力,使之能够承受更多贸易自由化的义务。但是,发达国家成员尚不愿承担经济技术援助的义务。看来,今后亚太经合组织将向机制化的方向发展,以便有助于规定所有合作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并使之保持平衡。随着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国家成员经济实力的加强,它们必将能够承担更多的自由贸易义务,这不但有利于APEC内自由贸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

侯若石:这里我再提出一个3“A”现象,即亚洲经济奇迹(ASIA指东盟7国加上中国、日本、韩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ASEM)。亚洲奇迹必将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提高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因此,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1996年的排名中,前20个国家(和地区),东亚占了7个。 中国的名次也大大提前。这些国家的制成品出口从来料加工和零部件组装开始,与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紧密结合,因而产业内部贸易和企业内部贸易(即前面提到过的两个“I”)迅速增长。在世界三大经济区(西欧、 北美和东亚)当中,亚洲经济外向程度较高,而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指数(最大为1),西欧为0.53,北美为0.56, 东亚为0.35。因此,亚洲更倾向于经济全球化。而且,它们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也表现了处理经济关系的和谐性, 这体现在另外两个“A”现象中。亚太经合组织主张实行非约束性的单边自愿原则,不搞自由贸易协定,而是以最惠国待遇为基石,带头执行世贸组织的多边原则,实行开放的地区主义;加强成员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从而增加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容;采取成员之间的对等谈判方式,不搞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协定。亚太经合组织不同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于它的非正式性和开放性。

ASEM不只是一次会议,而是亚洲与欧洲两大地区发展经济关系的一种方式,它将连续举行下去。ASEM比APEC更具有跨地区性质,更强调非正式性。同时,更采用了东亚国家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的立场,主张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并行发展,与APEC大阪会议行动纲领的两大支柱相吻合。

五、中国应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挑战

史敏:我国应在促进WTO和APEC正常、合理发展的基础上, 积极支持区域化合作,继续做到不唱高调、实事求是、尽力而为、信守诺言的行为准则。

侯若石: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地区经济一体化只是向经济彻底全球化进程过渡的中间阶段。亚洲奇迹将使它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亚洲的和谐方式也将使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中心。我国作为亚洲大国,积极参与了APEC和ASEM,尽管尚未成为WTO成员, 但不会阻碍我国贸易自由化进程。根据上述趋势,我国应以更积极的态度推动APEC和ASEM的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应更适应上述趋势,从而对地区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全球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沈骥如:APEC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合作以及参加WTO 都要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意味着我国企业要承受外来商品的冲击。由于APEC合作的标准高于WTO,而且,中国外贸额的74%集中在APEC地区,所以, 中国经济只要能承受APEC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就能承受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冲击。1996年,中国大幅下调了关税税率,平均关税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APEC发展中成员的平均关税率只有13%至15%,我国能否承担进一步下调关税的压力呢?从整体来看,是完全可以的。1994年,我国实收关税与实际进口额相比,实际征收的关税税率只有4.9%, 与发达国家相似。由于用大量减免关税的办法来吸引外资,我国的实收关税少而名义关税高,这对国家是不利的。如果我国能尽快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对国货和进口商品、三资企业商品都征收同样的关税,那么税基可以扩大,税收额可以增加,税率可以大大降低,有关弊病也可以根治。在未来15年内,把我国平均关税率分别降到15%、10%和5 %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各行业企业能否承担自由贸易的冲击呢?以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为例。目前,外国彩电占有我国市场的“半壁江山”,我国彩电的生产能力过剩一半,许多电视机厂难以维持。然而,长虹和康佳彩电却能在此险境中由弱到强占有我国彩电市场三成份额,长虹、康佳可以迎接洋货的挑战,其他企业、行业为什么不可以呢?关键要重视和推广成功企业的经验举一反三。

六、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

王鹤(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研究员):90年代初以来,区域集团化发展有了新的趋势,跨洲的“边界”产生。如,亚太、亚欧合作与对话的建立,这使当初区域化经济发生了质的转变,契约性与协商性区域经济集团和组织并存,打破了经济水平相近国家形成集团或组织的框框,开始了发达国家、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集团的经济一体化合作。

侯若石:3“I”现象说明,地区经济一体化还将进一步发展。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往往用关税同盟的方式,建立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即将成立,南亚、中东等一些地区性经济组织也在探索签定自由贸易协定。欧盟正在走向经济货币联盟。因此,不能排除这些传统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妨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倾向,由此会造成地区内成员与非成员的贸易转移,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3“A”现象说明,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地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地区经济一体化出现了突破传统的新趋势。

亚洲经济奇迹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也表明了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途径。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它们对外开放的主动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单方面实行了经济开放政策,自觉自愿地实施国际多边贸易自由化原则。它们积极推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克服了来自发达国家的障碍。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出现应归功于发展中国家的努力和配合,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是以企业活力带动的经济增长为动力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部贸易和企业内部贸易也在迅速发展,贸易和投资将推动经济全球化。

张健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但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继续与全球化并行发展。首先,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削弱经济利益的民族性,民族国家将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利益单位。其次,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政治多极化促进经济区域集团化。西方国家之间一向就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在东西方处于严峻对峙的状态下,共同的安全成了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为了共同安全的总体需要,西方阵营内部的个体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随着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将随着政治多极化同步发展;最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将继续成为区域集团化的成因。自由贸易体制只能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之间才有可能实施。全世界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还很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还不得不对自己的经济进行保护。建立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或共同市场就是这样一种开放性的保护办法。它在发展水平相当,有一定经济互补性的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和资源自由流通,以加速经济的发展,而对区外国家商品进入则采取限制的办法。只要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继续存在,就会为区域集团化提供生长的沃土。

标签:;  ;  ;  ;  ;  ;  ;  ;  ;  ;  

复杂性与变异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分析_经济一体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