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妇产科 423000
【摘 要】目的:探究死胎患者在产前母体的D-二聚体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0例死胎患者建立研究组,以同期收治200例健康产妇建立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产前凝血、纤溶检验学的指标差异,分析死胎患者在产前D-二聚体的浓度水平与临床指标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前母体的D-二聚体浓度水平相比对照组产妇显著更高(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凝结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对比均未见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孕次、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以及肝脏功能等均不相关。结论:死胎患者分娩前的D-二聚体浓度水平整体升高,母体的血液不仅呈现高凝状态,且继发性纤维蛋白的溶解也会增强。
【关键词】死胎;产妇;D-二聚体;水平变化;相关性
D-二聚体(D-D)是一种由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的降解后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中的一个片段产物,是作为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各指标中特异性相对较强的一个[1-2]。D-D常用于在分娩前后对母体的凝血以及纤维蛋白溶解变化进行监测[3]。研究通过对比死胎患者与健康妊娠产妇分娩前的D-D浓度水平差异,并分析死胎患者的D-D水平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死胎患者在产前的D-D浓度水平变化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0例死胎患者建立研究组,以同期收治200例健康产妇建立对照组。研究组纳入患者为孕周>28周、≤42周分娩且死胎的患者;对照组均为本院接收的健康孕产妇,且妊娠过程顺利,母婴安全。研究排除存在血栓性疾病既往史、家族史以及抗凝治疗史产妇;排除可能存在影响凝血功能以及纤溶功能情况,如活动性出血、宫内感染以及妊娠期外伤患者等。研究纳入对象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分别收集纳入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娩时的孕周、产次、孕次、分娩前3d母体的外周静脉血浆D-D浓度水平、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以及肝功能指标等。D-D浓度水平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采用CA-7000血凝仪(德国,Sysmex公司)。将纳入18项指标依次与D-D浓度水平进行相关分析。
1.3统计方法
通过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检验以t检验;死胎患者的D-D水平与其他各临床指标相关性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产前一般情况、D-D水平以及凝血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的死胎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产妇的一般情况以及凝血功能变化详细见表1。2组产妇年龄、孕次以及产次对比未见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一经确诊死胎即引产,不等待产妇自然分娩,因此研究组患者的孕周相比于对照组产妇显著更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等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产前母体的D-D浓度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意义(P<0.05)。
2.2死胎患者D-D浓度水平与其他各临床指标相关性
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孕次、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以及肝脏功能等均不相关(P>0.05)。
3讨论
当女性进行正常妊娠时,母体的血液会处于高凝的状态且纤溶活性会降低[4]。本研究结果提示,死胎患者产前母体的PT、PTA、APTT、INR、TT以及Fg等各凝血指标相比于健康产妇均未见统计学意义,提示了死胎患者的血液状态于健康孕妇均处于高凝状态;死胎患者的D-D浓度水平相比于健康孕妇更高,提示了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变化情况与健康孕妇存在有差别。死胎患者的胎盘组织在发生退行性变后,释放的凝血活酶进入到母血循环中,可能引起机体内的凝血功能出现紊乱。由于当前临床对于死胎患者通常能得到及时确诊并进行处理,因此很少有死胎会停留在产妇的宫腔内过长时间而导致出现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在本次研究中调查显示研究组死胎患者与与对照组的健康产妇的PT、PTA、APTT、INR、TT以及Fg等各凝血宫内指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性。D-D浓度水平在反映妊娠期的凝血以及纤溶功能的变化上非常敏感,在不同的孕妇间变动范围相对较大,D-D浓度侧重于对血液中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变化情况的反映。本研究提示了妊娠期母体的D-D浓度水平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不断上升,且孕周与D-D浓度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由于死胎产妇在分娩时孕周相对较小,但实际D-D浓度水平预测值偏低,因此可以认为两组孕妇D-D浓度水平差异并不是由孕周的不同所致。研究其他结果提示,2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凝结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等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死胎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孕次、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以及肝脏功能等均不相关。因此,可以认为D-D浓度水平的升高是一个客观且独立存在的因素。在妊娠期血液的高凝状态是一种易引发DIC的基础状态;死胎妊娠产妇机体内D-D浓度水平升高且纤溶活性相对增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对死胎患者在分娩前、后的凝血以及纤溶功能变化多加留意。
综上所述,死胎患者分娩前的D-二聚体浓度水平整体升高,母体的血液不仅呈现高凝状态,且继发性纤维蛋白的溶解也会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欲,杜鹃.不同妊娠结局的孕妇产前静脉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9):714-717.
[2]王欲,杜鹃.双胎孕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1,51(6):52-53.
[3]余家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7,34(1):134-136.
[4]李偲园,郭涛,赵云,等.正常妊娠妇女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改变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4):350-352.
论文作者:邓叶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死胎论文; 患者论文; 浓度论文; 水平论文; 凝血酶原论文; 产妇论文; 凝血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