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近年来加强了对电力配网维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各电力企业也将安全管理策略运用到了电力配网维护工作中,并逐渐体会到了配网可靠性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配网;可靠性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刺激着我国的电力水平在不断的发展,在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力配网的可靠性问题。所以提高配网运行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必要的。
1.影响电力配网运行可靠性的因素
1.1配网改造因素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电力的需求量逐渐加剧,我国的农村也在朝着电气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有架空线获取就近的电源,但是现有的配网已经无法满足逐渐增长的电力需求量,因此,需要对配网进行改造。目前,以架空线为主的城市10kV用电配网采用的是单电源辐射型结构,这种结构的配网本身就存在网络结构薄弱、负荷转供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该配网投入城市供电中使用时,由于网络规划未完成,从而进行临时连接,导致线路的负荷越来越重,而其转供能力也在原本就很低的基础上越来越低,而且利用架空线进行电源的供给时,由于地形复杂、连接较为混乱,所以事故频发,供电的可靠性也有所降低;另外,在进行配网投资改造时,由于配网的升级改造以及网架的优化得不到保障,并且对于配网与主网之间的投资比例不合理,配网改造的规划也一改再改,致使配网改造的进度非常缓慢,所以供电水平低、线路分段不够、以及符合转供能力差,极大地降低了配网的可靠性,也让其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配网薄弱的现状也得不到有效解决。
1.2配电网运行故障因素
首先,由于配电网没有全相运行而导致的运行故障,主要是由于在配网的运行中,其三相开关中的一相或者两相并没有完全闭合,导致运行线路中所连接的熔断设备断落,导致整个配网系统的运行故障。其次,由于瓷绝缘子的闪络放电故障引起的配网运行故障,即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其绝缘子以及其他壁垒设备的外部结构被破坏,这样的破坏事故直接影响了绝缘子的绝缘能力,由于其绝缘能力的下降,只要一到阴雨天气,就会进行自行放电,这就需要在选择绝缘子以及绝缘设备时,除了保证期质量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以免发生自行放电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外力的拉扯、冲撞以及受自然环境影响引起的倒杆所引起的线路断线故障和在进行施工时由于操作人员没有把握好线路的松紧度而引起的线被烧断、接触不良等故障也会造成配网运行故障,但是以上所有的故障都会伴随着短路故障的发生。
1.3配网运行管理和维护因素
由于未进行改造的配电线路的线路较长、分支较多,并且设备老化严重、低值的绝缘子多、没有安装避雷器所导致的防雷性能差和导线松弛混乱等问题,都可能发生线路故障从而影响配网的正常运行,造成这些故障的主要原因,除了日常对配网运行的管理不到位之外,还由于平时不对线路进行维护,大多都是以抢修代替日常维护,在进行的巡视过程中,大多是走马观花,巡视不到位以及对线路上出现的问题不予以重视,没有将"四不放过"的故障原则落到实处,发生故障时,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及不进行风险预测和预防措施不到位。
2.电力配网的可靠性的控制措施分析
2.1配网改造时,增加配网的设备力度
在进行配网改造时,应该借着二期农村配网改造工程的机会,加大投资力度,对线路进行彻底的改造,并且对一些老旧的设备也应进行更新,增强配电线路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在配网改造之前,根据当地的用电历史数据调整配网设计,并且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格局以及发展情况、发展趋势,设计能够与之发展相呼应的配网,不仅能够增强配网配电的能力,还能够确保配网运行的可靠性。另外,随着工业4.0的到来,配网也应该以朝着工业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除了更换老旧设备,在开关站进行自动化改造,还应该在终端配电房增加状态监测、数据采集等功能,以实现自动监测、故障上报、判断故障、隔离故障、自愈和实时调整、转移负荷等功能,一段出现故障,在减少停电时间的同时,也加快了配网自动化的进程。
2.2提高配网设备性能,改善线路环境
结合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采用智能管理模式,及时发现配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分段的线路进行联网,确保线路的整体性能。对线路绝缘体进行防污处理,避免闪络的发生,根据线路架设地区的不同,采用全包缘导线,降低线路故障发生。做好抗雷击和接线设置,尽可能采用新的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在改善线路环境方面,重点讲讲处理“树障”问题。为避免因树线矛盾造成跳闸停电事故,供电公司要开展线路通道树障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加强输配电线路巡视检查,把巡视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对巡查中发现的树障隐患做好记录,统筹制订树障清理计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及时组织全县各乡镇供电所、区域配电队人员对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树障进行集中清理。为确保清障工作取得实效,要成立线路通道树障专项治理工作小组,与县政府、林业等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印发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宣传线路通道内树障对电力设施的危害,解释说明清理线路通道内树障的必要性,提高群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积极配合清障工作,构筑安全的线路走廊。
2.3加强配网管理
线路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用户用电的可靠性,提高供电设备的供电可靠水平。因而,应当将线路供电可靠性列入管理工作中,并将供电的可靠性管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对指标完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培训,进一步完善考核管理。平时应加强基础业务知识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对供电可靠性概念的认识,以及可靠性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将供电可靠性纳入考核内容,将其指标完成情况与绩效工资挂钩,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加强计划停电管理。对各部门的停电计划做出汇总,统筹安排,尽可能的将线路施工与用户工作结合起来,减少临时停电时间,杜绝重复停电。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做好停送电联系,缩短停电时间,做到“停电复电零时差,开工竣工零时差,公告停电、实际停电零时差”。
2.4提高抢修效率
线路维修人员应当配备相应的带电作业工具,一旦发生线路故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带电作业,能够有效地减少停电时间。经常对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同时运维部门应实行24h值班,以保证报修和抢修的及时性,提高供电可靠性。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新架设的线路和新增加的电源应当全部采用可靠性较高的设备。实施“手拉手方式供电”与配网自动化结合,在线路出现故障时自动判断和隔离,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为缩短寻找线路故障时间,可以在线路分段开关处、分支处安装故障传感器,一旦发生故障,故障信号就会通过传感器将故障发生区段传到监控系统,及时安排抢修,大大提高抢修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对配电线路进行大规模改造已成必然趋势。
3.结语
综上,配网的可靠运行不仅影响着用户用电的合理需求,还决定了整个电网是否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所以对于中压配网的可靠性管理尤其重要,当前的配网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精确分析影响其安全运行的因素,然后找到解决的途径,提高其运行可靠性,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伟.配电线路故障主因分析及应对措[J].硅谷,2014,(02):171.
[2]陈佳.10kV配电线路维护及防雷措施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5,(02):2-3.
[3]陈嘉佳.谈配电线路的运维管理[J].山东工业技术,2015,(13):90-91
[4]刘海华.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民营科技,2013,(11).
论文作者:郭庆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可靠性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绝缘子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