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武 孙凤永 袁永胜
【摘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入选的研究对象都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8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术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80例患者随访2年,存活59例,2年存活率为73.75%,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性别以及肿瘤位置在左半肝还是右半肝的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无血管侵犯、无肝硬化、AFP变化为术前阴术后阴、肿瘤直径≤5cm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年龄>50、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有血管侵犯、有肝硬化以及AFP变化为术前阳术后阴、术前阳术后阳、肿瘤直径>5cm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乙肝表面抗原、有无血管侵犯、有无肝硬化以及AFP变化。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手术预后; 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了逐年升高,原发性肝癌是我国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致死率非常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由于肝脏是一种可再生的器官,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肝脏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肝癌手术过后,手术预后也影响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应该措施,我院以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研究对象都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的患者在手术之前都没有接受其他的抗肿瘤治疗,没有肝外转移的现象发生,共80例,其中女性有20例,男性有60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55.6±1.8)岁;肿瘤大小为2.0-14.5cm,平均肿瘤大小为(7.6±1.0)cm,其中局部切除11例,肝段切除15例,半肝切除16例(其中左半肝切除9例,右半肝切除7例),肝叶切除38例(其中左内叶9例,左外叶10例,右前叶8例,右后叶11例)。
2.方法
所有的患者根据其影像学诊断和术中发现肝静脉有癌栓,根据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实际位置和肿瘤的大小情况选择肝癌肿瘤的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患者由于肝癌死亡为事件的终点。
3.统计学分析
患者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生存分析采用 Kaplan-Meier 法,Log-rank 检验组间差异,多因素采用 Cox 比例模型,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患者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对80例患者随访2年,存活59例,2年存活率为73.75%,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性别以及肿瘤位置在左半肝还是右半肝的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无血管侵犯、无肝硬化、AFP变化为术前阴术后阴、肿瘤直径≤5cm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年龄>50、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有血管侵犯、有肝硬化以及AFP变化为术前阳术后阴、术前阳术后阳、肿瘤直径>5cm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原发性肝癌5年的生存率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很多研究表明,对于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其存活率往往高于肿瘤直径更大的患者,这很有可能是由于对于肿瘤直径较小的患者,往往采用不规则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采用不规则肿瘤切除术,肛门阻断时间较短,出血量也较少,因此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更快恢复[2]。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数目以及大血管的侵犯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还有的学者认为,肝癌患者的病理、肝硬化情况以及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3]。目前,我国对原发性肝癌的预后评价还没有统一,不同的学者认为肝癌预后影响因素不一样,在研究过程中不同的学者选取的参数标准以及侧重点不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的学者的研究结果表现出差异性[4]。因此,在研究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时,应该进行多因素的分析,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考虑其中[5]。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80例患者随访2年,存活59例,2年存活率为73.75%,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性别以及肿瘤位置在左半肝还是右半肝的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无血管侵犯、无肝硬化、AFP变化为术前阴术后阴、肿瘤直径≤5cm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年龄>50、乙肝表面抗原为阴性、有血管侵犯、有肝硬化以及AFP变化为术前阳术后阴、术前阳术后阳、肿瘤直径>5cm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寿佳威等关于《原发性肝癌19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临床预后因素分析》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6]。说明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年龄、乙肝表面抗原、有无血管侵犯、有无肝硬化以及AFP变化。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年龄、乙肝表面抗原、有无血管侵犯、有无肝硬化以及AFP变化均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在临床上,对于具有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不断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及早发现患者肿瘤的复发情况和转移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干预,从而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率。
参考文献
[1]汪晋, 马金良, 许戈良,等. 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34(35):5526-5532.
[2]李俊, 帅存勇, 陈立宇. 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 2015,16(7):92-95.
[3]李蕊利, 万娟.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27(20):2970-2972.
[4]施文武, 游红勇, 李兵. 不同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32(9):1191-1192.
[5]谭太发, 方向军, 伍中华. 原发性肝癌介入综合治疗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中医, 2014,12(B11):378-378.
[6]寿佳威, 方勇, 柴枫,等. 原发性肝癌194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临床预后因素分析[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14(2):155-158.
论文作者:李志武,孙凤永,袁永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肝癌论文; 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因素论文; 肿瘤论文; 术后论文; 肝硬化论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