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萍
郫县人民医院 儿科 四川 成都 611743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诊断、疾病的特征、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此后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全部存活。结论:全程护理能及早发现NEC,能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67-01
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NEC)是新生儿常见严重的胃肠道急性病症,早产儿和体重低的出生儿最为容易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呕吐、腹泻等,严重的则胃肠穿孔、休克等,还存在死亡的危险。虽然几年来NEC的发病率有所降低,存活率有所提高,但仍是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死亡的主要疾病,严重威胁到新生儿生命健康因素之一。由于NEC疾病预后相对较差,治疗难度较高,因而如何明确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寻求NEC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和减少发病率及预后改善,具有重大的临床治疗意义[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就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2例,男28例,女14例。胎龄〈32周8例,32~36周22例,〉36周12例,出生时体重<1500g14例,1500~2000g24例,>2000g4例。
1.2 临床表现
1.2.1 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患儿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NEC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NEC较早出现的症状。
1.2.2 呕吐:患儿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呈咖啡样或带胆汁,部分患儿无呕吐,但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
1.2.3 腹泻和血便:开始时为水样便,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有些病例可无腹泻和肉眼血便,仅有大便隐血阳性。
1.2.4 全身症状:NEC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者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毒,黄疸加重,早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或体温不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临床治疗及结果
本院新生儿科将NEC分为I(临床NEC期)、Ⅱ(进展NEC期)、Ⅲ(危重NEC期)三期[2];根据临床分期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对所有NEC患儿实施全程护理,致使本组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全部存活。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体温护理等按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常规。此外还要监测体温:根据监测结果给予相应的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在此期间,更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及时向患儿家属讲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以往成功治疗和护理的案例,以增强患儿家属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并与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2 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 立即禁食,肠胀气明显者行胃肠减压,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观察有无呕吐,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皮肤及床单元清洁。记录呕吐物的色、质、量,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3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涂油膏,减少大便对臀部的刺激,保持臀部皮肤的完整性。
2.4 补充液体,维持营养:禁食期间以静脉维持能量及水电解质平衡。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后逐渐恢复饮食。恢复喂养从水开始,开始只喂开水或5%葡萄糖水,喂2-3次后,如无腹胀或呕吐,再喂乳汁,以1:1奶开始,初为3-5ML,以后每次增加2ML,逐渐增加浓度及奶量。在调整饮食期间继续观察腹胀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异常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补液期间应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合理安排滴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5 密切观察病情:在患儿住院期间,应当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当患儿出现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末梢循环衰竭等中毒性休克时,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迅速补充有效循环量,改善微循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补充能量及营养。仔细观察、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颜色及量,了解大便变化过程。及时正确留取标本送验
2.6 妥善固定引流管: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防止胃粘膜加重出血。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
2.7 早产儿及新生儿喂养:目前认为肠粘膜损伤,肠道内细菌的作用,高渗性肠道喂养是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基本条件,尽管发生在尚未开奶的婴儿中,但在已经喂养的新生儿中发生坏死性结肠炎发生率比为接受肠道喂养的患儿高10倍左右。由于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预防意识的增强,加之早产儿配方奶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所以选择早产儿配方奶粉和母乳,应严格遵守医嘱标准计量喂养婴儿是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3]。
3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获得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肠粘膜损害,使之缺血、缺氧,导致小肠、结肠发生局部或弥漫性坏死。亦是新生儿消化系统极为严重的疾病[4],NEC患儿病程长、病情重,晚期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因而提倡母乳喂养,必须人工喂养者(尤为早产儿)采用每次少量增乳量的喂养方案以降低发生NEC的危险。并叮嘱患儿家属在此期间尽量少带患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降低感染几率。
综上所诉,NEC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疾病,不易早期发现,进展快,病情严重,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细心观察成为防治NEC的重中之中,同时护理工作者应掌握该病的特点和护理要点,为患儿减轻痛苦,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完成每一项工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5]。因而,全程护理能及早发现NEC,能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宁岩.3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12月第8卷第24期:1-6.
[2]张林娜,景登攀,王福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月第9卷第25期:113-117.
[3]张林娜,景登攀,王福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月第9卷第25期:748-784.
[4]谢伍刚,赵静.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9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Jul25(14):4-10.
[5]刘亭,王欣,马盼盼,高玉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年7月第29卷第7期中旬版:1578-1662.
论文作者:李润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新生儿论文; 小肠论文; 患儿论文; 结肠炎论文; 早产儿论文; 大便论文; 体温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