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增强
姚 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思政部,云南昆明 650106)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面对新时期纷繁复杂的国内和国际问题,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对亲和力和针对性与课程实效性的关系深度剖析,并提出从深度整合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
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共同关注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改进和提升其教育的实效性。亲和力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的放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亲和力是以针对性为基础,针对性以针对性为目的。[1]而亲和力和针对性又是提升实效性的关键因素。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谈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译文:麝香,味辛,性温。主要能芟(shān)除不正之气。能杀死鬼精,治疗温疟,蛊毒,癫痫抽风。能去除三虫(长虫、赤虫、蛲虫)。长期服用则能除掉病邪,使人睡着了不被噩梦惊醒。
云南省由于其具备先天的地理优势,因此,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云南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肩负着为这项伟大的事业培养建设者的重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担负着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历史责任。同时习总书记在座谈会讲话中谈到公办和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不应有差别。因此,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是高校关注和探索的时代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2]习总书记的讲话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从思想政治理论课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建议,又着眼于教学和学生实际,为教学的具体实施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之未见的剧变当中,值此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依靠青年人的努力担当。但是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社会各种思潮借助互联网对当代青年人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泛滥;意识形态西化、民族意识弱化、道德评判随意化等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失、价值观扭曲、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新时代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亲和力和针对性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抓学习贯彻。督促各单位强化制度意识,组织管理人员及时、认真学习。要求领导人员率先学、带领学,并要求传递到最基层。力求以深入学习教育,让干部职工熟知制度规定,入脑走心,做制度的“明白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的针对性既包括教育主体的针对性,也包括受教育主体的针对性。教育主体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学历背景、学识、社会阅历等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理论课问题的解读上存在差异。因此对教育主体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主体在理解、解读、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等问题上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此缩小教育主体之间实际教学水平的差异,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在教育主体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受教育主体的针对性是要着力解决学生实际学情问题,把握受教育主体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建构主义的核心“以人为本”为核心,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开展教学。避免整个教学过程的同一化。
2.1 亲和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增强指引前进的方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立是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和战略突破口。但在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挑战和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使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牢牢抓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实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切实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4]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为提升实效性指明了方面,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目标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兼顾性、时代性和差异性上。兼顾性是指在众多目标的实现中,以核心教育目标为导向,多样发展、多元发展,同时避免过分扩大社会目标,弱化个人目标的实现,课程目标的设计上应关照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生命灵魂诉求[3];时代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里教育要符合新时代的时代要求,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同时将思政课前沿学术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其中,使教育对象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差异性是指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活动。
2.2 针对性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九、重要的证件贴身放置。证件与现金分开存放,如果证件丢失,尽快去附近警察局报案,然后再去中国使领馆补办,有旅客在海外丢失证件后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补办非常复杂影响行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具有实效性要通过课堂情况来衡量,学生们是否喜爱思政课堂,是否从思政课堂中获得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真正入脑入心,并自觉落实于实践当中。
(1)根据区域持续旱情发展状况,以及引用两种基础数据的结果差异,选定双城市、北林区、兰西县、肇州县为旱情校验区域,按照监测像元旱情分布,在各市县选三个旱情程度点,将同化数据6 km像元内套入1 km像元遥感监测结果,以校验点村屯、道路及地块分布进行实地确认、取样。通过分组验证和校核分析结果表明,21个测点中采用地面墒情数据法符合率为85.7%。
3 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路径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表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通过教育主体间的互动,从而产生融洽的氛围,进而使教育充满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具体体现在教育对象身上为学生的悦纳感、渗认同感、接受感。
3.1 教学内容上,加强理论和信仰教育结合
顺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教学改革大势所趋,着力打造“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应转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方式,以启发式教育为主,使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这要求每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体系当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聚焦政治问题、关注学生实际问题。对热点和焦点问题深入解答,凭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感染学生;对敏感的政治问题,必须坚定立场,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影响学生,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对政治问题的敏感度;对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艺术性即人文性,营造平等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亲和探究中,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以此真正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获得感。
3.2 教学理念上,以问题为导向
“从大学生群体及其所处时代的具体问题出发开展基于问题意识的针对性教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属性和突出特点。”[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关键在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具体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是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体系,包括主体的针对性和整个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两者之间互为补充,它们都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方面彰显了强大生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着力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定的理论指导,因此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理所应当成为全体人民的政治信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时,在充斥了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网络世界中,由于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从而导致国家信仰缺失。“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和自我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其鲜明的理论品格和实践个性,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应当成为我们的信仰。”[5]新时代的大学生从整体上讲,学生们的精神面貌是积极的、道德情操是高尚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学深受“共产主义渺茫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根本保证,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就不会形成坚定的信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就会人生之船会发生偏航,失去积极健康的精神动力。
传统数理统计的内容包括哪些呢?虽然不同的教科书在编排上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主要包括:样本及抽样分布(随机样本、直方图、统计量、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参数的点估计、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参数的区间估计、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置信区间)、假设检验(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分布拟合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分析).
3.3 教学机制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人的本质的属性是社会性,即人与人在社会交往当中逐渐成长和发展,而在交往的过程当中是以情感为维系关系的纽带。离开情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只会沦为简单的契约关系,整个人类社会将失去温度,同样也失去发展的动力。教育的过程亦是如此,没有情感作为联系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教学将失去亲和力和针对性。朱小蔓教授曾经说过:“当把感情从德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传授的时候,德育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它的魅力。”[7]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懂真信,这就要求每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机制中注重情感因素,设计带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只有学生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的革命先辈心存敬畏,才能从内心深入激发每位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马克主义真理信仰的坚定之心。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8]这表明了情感是推动人类文明的内需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不能撇开情感谈理论,否则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将空洞无力,不能发挥它巨大的感召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运用情感驱动,以情感感染学生,营造情感氛围,产生情感共鸣。才能切实保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
3.4 教学载体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充满机遇。但挑战也不容忽视,各种思潮激荡冲突,多元化文化价值观不断影响青年一代的思想。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能够在课堂当中娓娓道来,而且要学习新媒体教学手段,用鲜活的形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总而言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针对云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学情问题较为复杂、人才培养目标更为重视专业教育的情况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从亲和力和针对性与课程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深度整合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迟成勇,关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3]刘伟,李哲.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增强[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4]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新华日报,2015-11-30.
[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23.
[6]唐昆雄,李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意识教学三题[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012(12).
[7]朱小蔓.道德教育论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
[8]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55.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作者简介 :姚瑶,硕士研究生,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专职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亲和力研究,项目编号:AFSZ18023。
标签:应用型本科院校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亲和力论文; 针对性论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思政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