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建设的特性与地方政府的作用
吴利平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摘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这也是对发展“生态经济”的有力提倡。然而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依旧有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增长以“高污染、高耗能”作为代价,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也愈发严峻。鉴于生态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项目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性,所以地方政府在其中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为推进区域生态经济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 生态经济;特性;地方政府;作用
生态经济建设工程涉及到的因素众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长期的坚持。从本质来看,生态经济建设主要是依托于系统的生态建设去促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量实践表明,在区域生态经济建设推行中,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可小觑,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不能够过分依赖地方政府作用,也不可让地方政府作用无边界约束,其做扮演的角色为主导者而非主体,这不仅仅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定位,同时也与生态经济建设的特性相关。基于此,文章将主要先对生态经济的特性展开分析,并对地方政府在生态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深入探究。
一、生态经济建设的特性
生态经济建设相较于一般的经济而言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原因便在于建设过程中会牵涉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等诸多因素。立足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中特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
1.初始投入大且不易回收
生态经济建设的项目众多,其中包含生态农场、生态林场、生态水库等,然而这些项目不管建设规模大小,前期的初始投入资金巨大,并且投入之后不易回收,也就成为了“沉淀成本”。换句话说,倘若将资金投入到生态项目当中,则很难将其中途取回去投资其他项目,存在则明显的“退出壁垒”,也正因为这一壁垒的存在,所以很多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组织不愿意加入到生态经济建设队伍当中,因此呈现出当前生态经济建设社会资金供给不足的局面[1]。之所以会出现资本沉淀,原因在于生态经济建设项目一般周期长且见效慢,很多资金会用在公益性基础设施减少方面。比如说生态农场的建设,很大一部分资金会用在排灌系统改造、水土保持等项目方面,并且一旦开工则无法改变用途,加之产权复杂问题的存在,也就形成了“沉淀成本”。
2.效益多样但明显滞后
生态经济建设项目的效益表现非常多样,除了最基本的经济效益之外,在生态、社会、环境等方面同样有效益产出,并且都要比经济效益更明显。比如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建设项目,为保证经济效益则会更多选种果树、木本中药材等,而这类树种在成长3-5 年之后不仅能够通过收获的水果、药材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带来间接的生态环境效益。具体来讲,生态经济建设项目产生的间接效益存在多样化特点,比如水土保持、空气净化、涵养水源等等,但是这一点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企业组织目标不一致,也就导致这部分组织对投资生态经济建设项目的积极性不够[2]。同时,如上述所言生态经济建设项目的周期偏长,少则三五年,多则数十年,无论直接经济效益或是间接效益都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时间,所以投资效益回收极为滞后,短期投资效益几乎没有,也就让许多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
英格曼神甫的恳求得到了少佐的批准。他的部队在寒冷中静默地多候了二十分钟。英格曼给的理由是说得过去的:唱诗礼服很久没被穿过,有的需要钉钮扣,有的需要缝补、熨烫。士兵们站在围墙外,一个挨一个,刺刀直指前方。多二十分钟就多二十分钟吧,好东西是值得等待的。日本人是最讲究仪式的。一盘河豚上桌,都装点成艺术品,何况美味的处女。
3.外部性极为显著
依据主流经济学观点来看,项目私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不相匹配的现象称之为外部性,倘若私人收益要小于社会收益,则说明存在正的外部性,反之则存在负的外部性。不难看出,几乎全部的生态经济建设项目均存在正的外部性。比如说我们在河流上游进行生态经济建设的投资,项目建成后能够带来显著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但这类效益产生的作用多集中在中下游地区,却对上游地区的作用不够明显,但是投资成本多取自与上游地区,可见其存在即为显著的外部性。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负的外部性的商品通常会出现供大于求与消费过度的情况,但存在正的外部性的商品则明显供不应求,进而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政府的调控干预。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并不支持政府对经济进行过多干预,但是要想解决生态环境建设公积不足的问题,一定要发挥出政府的作用。
如上述所言,生态经济建设由于存在显著的外部性,所以会带来“市场失灵”的情况,此时便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干预,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协调,助力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具体来讲,地方政府在生态经济建设中需要发挥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二、生态经济建设中地方政府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风险挑战也在增多。人武部应协调宣传部门,搞好传统宣传模式与现代传媒的“无缝衔接”,做好全民国防普及教育。尤其是要抓住高校新生入学军训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热爱国防、献身国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制定生态经济建设发展战略
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需要认真审视招商引资这一重要手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失衡,所以也导致生态环境污染有可能转移,所以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避免污染转移,其中包含国内外的环境污染转移。在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地方政府应当重视对投资环境的改善,结合实际情况去适度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确保多数生态保护能力不强或是意愿不强的企业排除在外[4]。同时,地方政府也需要对现有企业进行引导,将其培育成为生态经济建设的参与主体,切不可为了政绩而枉顾生态破坏的风险去吸引外资,以牺牲生态环境去换取经济的发展行为是不可取的。当然,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所以地方政府在设置生态门槛时需要以制定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从而为限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对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生态予以关注,从而促使企业放弃使用高污染原料与能源。
2.控制生态环境污染的转移
地方政府需要跳脱出地方经济的本位主义与短期效益局限,立足战略高度去审视生态经济建设,并且将生态经济建设目标融入到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总战略目标当中。同时要对生态经济建设的特性深入探究,充分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去制定建设发展战略,将主要的生态产业确定好,配套发展绿色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业。在生态经济建设中,切记不能抛弃生态保护的理念,对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平等视之,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生态效益,才能够保证区域生态经济建设的稳健发展。地方政府在对生态经济进行长远规划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与效率优先的原则,以此为指导去开展相关工作。
3.大力兴建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企业组织在投资中往往更注重短期效益,对投资周期长且收效慢的项目通常缺乏积极性。然而,生态经济建设战略中存在大量的生态工程项目,而这些项目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其社会意义与社会效益更为显著,但这部分投资明显超出了企业与地区直接投资的能力范围之内,所以笔者认为应当由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共同来扮演投资主体的角色。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可利用优惠政策对更多非政府机构进行引导,促使其能够按照地方政府的意愿去展开投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也应当对加大对企业的生态经济建设主体培育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生态保护自觉性,以良性市场竞争去推动企业不断向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转变[5]。
2.4 泥浆和坝体的固结和压密。劈裂灌浆加固坝体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泥浆在坝体中固结硬化后形成的帷幕进行防渗。因此泥浆在坝体内能否固结硬化,就成为土坝劈裂灌浆中最关键的问题。影响浆液固结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浆液固结速率和效果不但与坝体土质、施工质量、坝体应力状态、浆体土料性质、浆体厚度等因素有关,而且还受坝前水位、施工工艺的影响。
4.充分发挥市场激励机制作用
唯有创设出公平公正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有助于生态经济建设发展。经济学理论表明,通过政府在构建健全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才能够保证市场机制的有序允准,从而利用市场价格激励机制去定位生态要素。比如,可以对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企业进行罚款,或是对产生积极外部影响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与补贴。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情,对限制排污的最优排放量进行制定,一定要确保排污控制在当地生态环境可控范围之内。同时,地方政府还需要对排污交易市场进行培育,对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总量指标进行下达,允许对排污指标的有偿转让,进一步激发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在生态经济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如今大力提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的时代下,一定要对自身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确保由过去经济建设为主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主,进而走上更为高效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对区域生态经济建设起到大力推动的作用,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锋.论生态政府建设视角下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5):58-62.
[2]卢智增,刘婷芳.生态治理中地方政府的生态经济责任——以桂林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例[J].桂海论丛,2016(4):77-81.
[3]燕芳敏.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政府生态制度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15(2):78-81.
[4]牛文浩.政府经济伦理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实施机制建设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9-22.
[5]吕建华,周婷婷.黄三角高效生态区建设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职能[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1):97-101.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7-0005-02
标签:生态经济论文; 特性论文; 地方政府论文; 作用论文; 中共濮阳市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