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论文_张金波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论文_张金波

(身份证号码:21132419820224XXXX)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土木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理念也同样在逐渐的进步,其中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已经越来越引起了社会和人民的关注,而且也将不可逆转地成为土木建筑工程管理新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极大的积极影响,而且也同样对整个城市规划及其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应当采用更加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强化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工程品质,推动土木建筑工程行业获得更大的进步。而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则能够有效改善一些传统的管理问题,依靠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理念,促使土木建筑工程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措施

前言:

现阶段我国已经认识到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已经无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但是,在创新过程中的很多环节,仍存在问题,创新水平有待提升。施工单位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创新措施,促进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实现长远发展!

1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1.1是提高竞争力的保证

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全球化的趋势,土建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地出现跨国协作现象。企业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是吸引投资商的重要资本。所以,如果一个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的必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敏锐,把握住了创新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就能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项目做到最优,从而吸引投资商的目光,在竞标中拔得头筹。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让它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仅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的合作目光。

1.2是获取利润的保证

施工单位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经济效益,而只有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企业才可以为人才的培养、专业队伍的建设、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行大规模地投资,如此一来,又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循环往复,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所以,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是对旧有技术中无法满足需要的技术的再创造,是对旧有技术中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的再创造,是对旧有技术中效率水平较低的技术的再创造,这样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不返工、不拖延,同时,也会避免对建筑材料不必要的浪费,从各个环节节约了成本,最终实现预期收益。

2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2.1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在进行浇注和最终浇注完混凝土后,因为水化的现象会突出地出现在混凝土内部,随之产生水化热量并得以释放,一开始可能因为在其内部聚集了大量的水化热,很难得以挥发,因而会造成其内外部的温差过大,同时在其内部会产生巨大的拉应力,如果拉应力比这个时期的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应力还要高的话,那就就很容易由于温度差的原因产生一些裂缝。并且因为混凝土一般仅仅在其表面进行配筋,那么就极大的增加内外的温度差,只能由混凝土承受所有的拉应力,因此,在该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温度裂缝。

2.2混凝土收缩

由于在水化热的作用下,混凝土在初期渐渐地褪去余热,再加上后期混凝土内自由水会慢慢蒸发,在外力对其不产生影响的条件下,混凝土硬结时可能会由于收缩而导致变形,而该收缩变形会受到其内部的钢筋等的制约,进而一定的拉应力会出现在混凝土内部,在这一力量的数值比混凝土允许的数值更高时,那么就容易形成温度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措施

3.1设计优化

如果要保证正确地设计土木建筑工程,首先要注重气候,结合气候状况正确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其次要使用一些温度钢筋增加在易形成温度裂缝的地方,有效展开抗拉,并且尽可能保证钢筋的保护层选择最小的厚度,防止由于保护层过厚而形成温度裂缝;此外,还能利用巧妙设计后浇带与伸缩缝,把一个个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分隔成一小块一小块均匀的结构,利用巧妙地结构设计扩大混凝土水化热的散热面积,进而有效防止混凝土内部快读升温,进而避免应力过于集中带来的温度裂缝;与此同时,在进行设计时,混凝土的浇注要进行两次,保证其浇注有效完成,并且在浇注第二次时,要向混凝土中增加聚丙烯纤维,有效增强其抗拉能力。

3.2材料控制

由于混凝土裂缝因充分释放充足的混凝土水化热而形成温度裂缝,因此,这种类型的混凝土适合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在其中适量添加合理比例的粉煤灰,严格控制定量的水泥。针对混凝土的粗骨料,必须选择高强度、粒径较大且级配较好的材料,有效避免混凝土出现收缩和变形,并且还必须对含泥量及其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有效控制。针对混凝土的细骨料来说,必须基于足够的泵送,选择细砂或者中砂为最佳,能够有效缩减表面积,降低空隙率,进而有效缩减水泥的使用量。除此之外,应当适当在其中添加外加剂,减小水灰比,,增强和易性,进而使得同龄期混凝土抗拉能力大大提升。

3.3施工控制

(1)土木建筑钢筋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首先固定好箍筋框,同时为对其进行控制相应地移动,利用定型模具,在完成此项工作后,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审核,保证其良好的质量后,使得竣工时钢筋仍保持稳定状态。在焊接钢筋过程中,一旦出现直径较大的柱竖筋,则可应用电渣压力焊,如果直径较小,则可选择绑扎搭接接头。在搭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对其距离进行把控,一旦出现加密的开箍筋,则要避开。

(2)土木建筑模板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在进行土木建筑模板工程时,必须明确分清内外模板,对其长度与使用情况进行明确,内模板必须比外模板短,并且,促使模板贴近墙体,还应当在模板和墙体之间的间隙中放置一块海绵,进而促使二者紧密贴合。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及时清理好模板,使其保持干净清洁,同时要相应地修正模板,进而将后期的浇筑工作做好。由众多事实案例可知,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内模板会由于伴随产生偏移,进而有效控制该种情况,在进行模板施工过程中,通常在其中将一个短钢筋合理置入,不但能将内侧模板固定好,而且能保证将来能顺利开展模板浇筑工作。

结语:

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主导作用是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环节依据相关程序和标准来圆满完成。在土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需要组织和协调各参建单位,是土木建筑工程管理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伴随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建设,就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而言,因其具有管理周期贯穿整个建设过程、管理范围覆盖全部建设内容、管理关联单位包含所有参建单位等特点,对于土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而言极其重要,因此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在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更广范围的应用,同时土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强化也是土木建筑工程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惠民.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2] 杨嗣信.建国60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大发展[J].建筑技术,2009(09).

[3] 吴骏驰.王希文.关于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论文作者:张金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  ;  ;  ;  ;  ;  ;  ;  

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探究论文_张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