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道路初探——以汕头市成田镇田中央村为例论文_廖海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道路初探——以汕头市成田镇田中央村为例论文_廖海燕

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汕头 515041

引言

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未来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其中,要求城镇化过程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坚持生态文明,传承文化,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提出的新要求,尤其对于快速城镇化地区、镇村混合地区,有积极明确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生态良好,文化传承,是未来城镇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何落实中央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精神,探索快速城镇化地区、镇村混合地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汕头市新一轮城乡规划研究、编制中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田中央村(社区)是汕头市城郊镇村混合地区,是新型城镇化工作探索、实践的重要示范点。本文以田中央村(社区)村庄规划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进行研究,旨在解决村庄现存问题,探索村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为村(居)民谋划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生态良好,文化传承的村庄面貌。

1 田中央现状概况

田中央隶属于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与溪尾、家美两居委毗邻,位于成田镇的中心,三居委互为犄角,浑然聚成一境。目前田中央常住人口近八千人,而旅居于泰国等地的乡亲约六万人之众,故田中央历来就被誉为典型的侨乡。田中央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甘薯、花生、大豆、生柑等,工副业有服装、五金等。

田中央溪水环绕、风光秀美,现状村貌特征呈现出“镇区风貌”“古村风貌”“新村风貌”“田园风貌”四个层次。镇区风貌通过成沙路与成田镇其他功能组团间产生联系,是成田镇重要的带状发展轴的组成部分;古村风貌通过大溪水系与家美、简朴村产生空间呼应,形成大规模的古村古建聚落。

2 发展困境

2.1 用地模式粗放,中心特征不明显

田中央虽属成田镇镇中心的组成部分,但整体风貌仍然属于乡村风貌。成田镇镇区中心也只有集市起到中心服务功能,未能形成镇区中心的形象,难以推动镇区的长期发展。

此外,田中央虽在行政上已改为城镇社区,但实际管理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村庄方式,也沿用了新增宅基地等具体办法。这导致了村庄用地模式仍然处于粗放、不集约状态,对土地的高强度利用、集约混合开发的思路仍然未能进入村庄建设思维中。

同时,由于土地指标等限制,现状宅基地不足,村民申请新宅基地一直未得到批准。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体现出传统宅基地分配方式的局限性,对村庄长远发展的用地指标带来巨大的压力。

2.2 产业基础较差,人口流失严重

村内现有主要产业为纺织业,因市场行情不好,较前几年已有一部分制袜厂停产,其余以家庭作坊为主。整个田中央村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苗头仍未孵化成型。

村内现有户籍人口7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外出务工。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造成了村内劳动人口的减少,对村内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3 风貌利用不利,特色资源有待挖掘

现状古村风貌良好,成片成规模,整体建筑都以传统潮汕民居中的“四点金”为主,宗祠建筑数量较多,具有很好的传统村落风貌,极富特色的“古寨”聚落形式更是体现了潮汕村落中的独特意义。然而古村未能成为展示潮汕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传统村落精耕细作特质的媒介,无法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优质的物质空间载体只能依靠传统单一功能发挥作用,无法带来附加价值。

村内民俗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英歌舞、拜老爷等特色宗教活动,也包括以宗族历史、侨批为主的特色文化内容。由于此类人文资源未得到有效挖掘与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内容无法展现于世。

华侨资源也是田中央村的珍贵资源。目前,成田高级中学、中民学校等重要设施均为侨乡资助建设。在外田中央籍企业家、华侨同胞投资建设家乡的热情都十分高涨。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投资环境,侨乡们仅仅通过捐建学校、医院的方式回馈家乡,无法在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家乡做出贡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发展策略研究

3.1 村镇统筹

(1)村、镇空间发展与格局演变

田中央与家美自古同根同源,两个社区在长时间的空间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融合为一体,村与村之间的边界不再清晰,共同组成了成田镇的镇中心,承担着成田镇镇中心的商业、公共服务功能。

近年来,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宅基地的扩张建设,西宅村与简朴村逐渐与田中央村连为一体。其中西宅村因成沙路的马路经济效应,已与田中央村空间上缝合,简朴村则体现出与田中央村一体化连绵发展的趋势。

但长时间以来村、镇发展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极,因此,各村长期保持稳定的社会结构与空间结构,仍然呈现出“以我为主”的发展模式,村与村之间主动性联动较少。如若再由此机制继续发展,各村之间会发生进一步的联动,但可能出现无序蔓延的结果,并产生小范围内公共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田中央需摆脱无序蔓延发展的传统路径,在空间协作、空间精细化营造方面进行探索。

(2)村庄空间发展策略

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融入镇中心,加强横向与家美、简朴、西宅的联系,通过古村古镇中心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升级,提高田中央村在成陇组团的服务能力,承担镇区中心服务的部分职能。

塑造精致村落:利用农保用地、水系形成的自然隔离,与简朴村共同围绕水系组织精致生活、休闲文化娱乐的空间,塑造特色化的生态宜居村镇。

融入产业发展:陈沙公路两侧用地融入到产业总体发展之中,作为成陇物流园区的产业设施用地。

3.2特色塑村

保持古村风貌:通过对古村的保护与更新,实现古村风貌的维持,突出古村的古寨特征、街巷肌理、重点建筑、重要景观空间,形成田中央的第一名片,吸引游客参观。

策划民俗活动:有效策划与宣传田中央传统民俗活动,定期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展示村内非物质文化精华,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

改善公共空间:对以大溪水系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体系进行梳理,改善公共空间的景观环境品质,与古村风貌互补,绘制出田、水、村的美好画卷。

协同周边古村:利用大溪水系的连续性,与家美、简朴村的水系、景观轴线协同发展,共同营造出成片成规模的潮汕古村落片区,展示潮汕村落与自然水体、潮汕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特色产业探索:充分利用其田、水、古村的风貌特征,可探索不影响空间品质与劳动生产、土地性质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包括农作体验基地、特色风情旅游、文艺孵化基地等。

3.3 产业兴村

第一产业方面,借势推动高标准设施良田、蔬果园的建设,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田中央的果蔬品牌,作为田中央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同时,与旅游业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开辟特色果园、鱼塘供市民观光休闲、采购新鲜农产品,体验农事劳作,促进田中央的多种现代农业业态的兴盛。

第二产业方面,引导家庭作坊的合并、迁移,对村居空间进行置换。通过吸引华侨投资,在区位条件更好的陈沙公路沿线集中建设工业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形成田中央的工业发展片区。主要产业包括升级原有的制袜业,扶持优质品牌,以及依托现代农业延伸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争取华侨投资办厂,培育积极融入成-陇-井的现代农业发展。

第三产业方面,提升现状商业能级和水平,并改善村庄生活条件和配套服务质量,缩小与其他发达乡镇的生活服务差距,释放和拉动村庄消费市场。同时,基于田中央优质的田园风光和潮汕民居群落,可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带动村居改造,形成以潮汕特色民宿、农家乐、农作体验、钓鱼休闲、写生培训基地等为主要类型的乡村文化活动空间。此外,根据上层次规划,将在陈沙公路沿线发展以现代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为服务对象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大型专业市场、运输、包装、劳务、购物、金融等相关产业。培育和衍生产业链,带动村庄产业升级。

作者简介:廖海燕,女,湖北省荆州市,本科,城市规划助理工程师。

论文作者:廖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发展道路初探——以汕头市成田镇田中央村为例论文_廖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