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张政林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张政林

福建晋江南侨中学 362200

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章可循,一直是困扰我们一线教师的老大难问题。每见学生伏案苦思、愁眉不展,便知他们文路阻塞、才思枯竭,要么开头就山穷水尽,要么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其实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生活积累不够,更非文章读得不多,只是没有将所掌握的知识、技巧加以归类并灵活运用罢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这里所说的活水,是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写作行文思路,积累写作素材,借临鉴写作技巧,在课堂上进行有意的、有益的探索引导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资源,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但现实是初中生“全日制”地呆在学校里,生活圈子小,泡在课本中,课本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写作范本,而课本也是古今中外思想精英的呕心之作、经典之作,是吹尽黄沙得到的宝贵金子。学生却耳濡目染不为所动,提笔作文腹中空空、叫苦连连,真可谓抱着课本这金碗去行乞。学生成天在书山中穿行,成天与金子相伴,不懂得捡拾,不懂得积累,不懂得借签,着实令人惋惜。“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鲁迅)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前提。学生养成平时上语文课积累的习惯,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笔随。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渗透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标题,让他们学会拟个漂亮的标题;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的开头,让学生把作文开头写得更好;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结尾,让学生习作的结尾更加亮丽……一路积累下来,发现效果比较显著,学生对写作的基本方法、技巧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下面结合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上)、(下)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渗透写作指导。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语文课程标准)每篇课文题目、开头结尾、课文语言、课文构思,都值得我们师生一起去揣摩,在揣摩中学习、感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写作教学。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举例说明:

1.模仿课文优美语句,亮丽学生作文语言。

“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叶圣陶)选择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运用修辞优美、化用诗词巧妙的句子引导学生仿写,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模仿的过程中,慢慢地提高学生的独创能力。

在学完八年级下著名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后,恰逢学生本学期面临初二地理、生物会考,所以我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多种修辞,写一篇以《为会考而战》为题的演讲词,有个学生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让拼搏之声在每个小组响起来,让拼搏之声在每个班级响起来,让拼搏之声在整个年段响起来……等到会考结束时,我们会大声的欢唱“我们成功啦!终于成功了!感谢拼搏的你我,我们终于成功了!”模仿十分成功,整篇演讲词显得感情激昂、文字优美、极富感召力,颇有几分马丁·路德·金的味道。

2.巧用课文素材,充实议论文论据。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初中生写议论文,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令人信服的论据,往往是只会讲假大空的道理,其实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论据库,可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学生若能把课文中的材料充分运用起来,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八年级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正视妻妾客赞美的事例,可用做“认清自己”、“正视赞美”等观点的论据;邹忌以此事讽谏齐王的事例,可用做“说话要讲究艺术”的论据;齐王纳谏的事例,可用做“相信自己还要听取他人意见”、“兼听则明”等观点的论据。课文后面古人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用于“人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等观点的道理论据,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学生只要能认真分析并积累,就能做到学以致用。

3.巧学课文逆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莎士比亚)课文中作者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思路,可为学生的写作打破常规,开启新思维,启发他们去创新,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

例如八年级上《懒惰的智慧》一文,学生借用课文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就能真正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能在写作文时,写出新颖独特的美文。本单元写作要求是写一篇议论文,学生打破常规写《有志者事未必成》一文中,就提出有志者、事不一定成的观点,关键看立的是什么志、努力的方向对不对、有没有恒心等看法。独辟蹊径、超凡脱俗,新颖而有悬念,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4.借用课文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

课文中常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加强对主题的表达。例如,八年级上《最苦与最乐》中,标题中将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放在一起,相互对比、相互反衬,加之以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吸引读者,两者通过责任联系在一起,突显了作品的主题;《范进中举》则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言行的刻画,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人们前后对他的态度变化,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这些表现手法,都值得学生模仿、借鉴。

5.模仿课文结构,完善作文构思。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蹴而就。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

例如,八年级下《背影》中紧扣标题,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的布局,和《最苦与最乐》“先分后总”的结构等,都值得学生写作文时模仿、借鉴。一篇文章有好的结构,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零而不乱。

二、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模写。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光有想法,没有实战模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永远是空中楼阁。运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模写写作,在模写中提升,在提升中模写,才可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佳作,都值得反复诵读,理解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开展模写。

学《背影》可让学生学细节描写模写《我的父亲》,学《范进中举》可借签对比手法模写《____前后》,学《巴东三峡》游踪顺序可模写一篇游记…… 针对不同写作水平、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选择合适的课文模写。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第4、5自然段,是典型的先分后总结构,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对初学议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如《合欢树》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适于学生模写《我的母亲》。如《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篇消息,结构规范、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善于抓住典型细节,适于学生初步模写新闻。记得学完这篇文章后,我们恰逢学校承办市运会,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法,报道市运赛事,学以致用,加深了学生对新闻结构的认识,又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选择课文中用词生动、句式灵活、运用修辞优美、化用诗词巧妙的句子引导学生仿写,可在一点一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余光中的诗歌《乡愁》——试仿造这首诗的:“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啊……”的句式或“在这头……在那头……”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深情的期盼。坚持进行这样的模写训练,对学生的写作肯定会有很大帮助。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我们的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两者之间少有关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忽视文本的基础地位,不能忽视教师对文本教学与写作指导之间的联系。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够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写作资源,让文本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相信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张政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论文_张政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