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目的:研究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前(B组)、后(A组)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A组的住院费用为(40415.32±8106.24)元,明显比B组的(46479.81±9184.63)元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院内死亡率为1.67%,明显比B组的10.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住院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积极采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缩短救治时间,减少死亡风险,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亡率;胸痛中心管理模式;救治时间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103-02
临床心内科急症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较常见,具有可救治时间短、发病急、死亡率高以及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1]。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则是本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但此法的时间依赖性比较显著,也就是说病变血管越早开通,患者的疗效就越好,救治成功率越高[2]。此研究,笔者将以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诊于2015年1月—2017年6月)为对象,重点分析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6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前(B组)、后(A组)接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各60例。A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41~79岁的范围之内,平均(59.21±3.17)岁。B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41~78岁的范围之内,平均(59.04±3.25)岁。所有患者都经临床检查确诊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有完整的病历资料,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两组的年龄等基线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进入到急诊科中,所以,胸痛中心管理流程应围绕紧急以及时间维度等进行设计,注重以人文本理念,也就是将患者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以美国SCPC认证要求以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对本院中原有的管理流程进行有效的改进与完善,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且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疗流程。
在未成立胸痛中心前,急诊科在接收到患者之后,无论是不是胸痛,都将之转入到心内科中,并由心内科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在2015年9月成立胸痛中心后,急诊科在接收到患者之后,若患者是胸痛,立即对其施以心电图以及采血等检查,若符合急诊PCI,在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立即将患者送入导管室中,并予以急诊手术治疗,待手术结束后再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以显著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此外,在急诊科中还设置有专门的绿色通道,对于胸痛患者,无需挂号,可直接到急诊科中就诊,并在经过急诊科医师的初诊之后,邀请心内科医师对患者进行会诊。与此同时,还采取了先救治后缴费的模式,确保胸痛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的住院时间、院内病死率、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t用于检验计量资料,即(x-±s),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即[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院内病死率分析
A组中有1例发生院内死亡,占总比例的1.67%;B组中有6例发生院内死亡,占总比例的10.0%。和B组作比较,A组的院内死亡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χ2=6.3144,P<0.05)。
2.2 其它指标分析
A组的住院费用明显比B组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现阶段,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是一种致力于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进行有效解决的方法[4],包括: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张力性气胸,以及肺栓塞等高危患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以及程序,并采取一系列新型的管理方法,通过对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让胸痛患者在入院后能够得到及时且规范化的诊治。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应用胸痛中心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院内死亡率,缩短救治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效果。此研究中,A组的院内死亡率明显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住院费用明显比B组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住院时间和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提示胸痛中心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风险,改善预后,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庞新利,董少红,陈瑞绵,等.深圳市25家公立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基线调查[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25(9):507-511.
[2]黄琴.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软件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循证护理,2017,3(5):557-559.
[3]董海,荆全民,徐凯,等.胸痛中心的成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41(6):452-455.
[4]韩志君,史万青,沈红远,等.血浆miR-499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2):1096-1099.
论文作者:陈智玲,鞠征,代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胸痛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院内论文; 中心论文; 差异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