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古浪县直滩初级中学 张斌业 733104
摘要: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大的动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前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到新课改的影响,教学重心变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提高,但是新时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主动性的要求就变得很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养成数学兴趣,从而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下才可以得到显著提升。本文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介绍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兴趣;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改在初中数学课程当中实施,课堂教学效率的概念就发生了改变,单一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代表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一并提升。而能力的养成是在学习中完成的,最好的提升方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将学生放在教学的首位,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更加主动,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科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一、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误区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得到了改善,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我国教育的大环境还是以考试为主,致使初中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进入了教学的误区,需要出现问题的教师做出及时改变。首先很多教师为了较高教学效率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教师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是以网络数据为参考,根本没有将学习学生的集体思想融入到教学方法的运用当中,致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理解,在教师的引导教学中,配合的不积极,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也就较为被动。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产生较难学习的意识,在这样主观的意识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不高,致使很多需要理解融汇贯通的数学知识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没有受到好的理解和锻炼,教学的质量也就随之下降。再次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上,不求原因,只是根据成绩来评价学生,使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兴趣被打消,学生的数学思维都到了限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学习都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视以上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走入的误区,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的主观意愿得到体现,带领学生了解数学的趣味性,尊重学生,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效率[1]。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话题,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兴趣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建立学生刚兴趣的学习氛围,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分两步来执行,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然后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了解了学生才能对课堂教学做出针对性的改变,使教学的进行符合班级中学生的喜好和成长特点,将学生的差异性考虑到教学当中,为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以使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了解,在课堂中有效互动。教师这这部分要主动一些,在日常教学中风趣一些,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创设教学情境要将学生的能否融入其中放在第一位,根据教师与学生的了解,运用信息技术、流行话题等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中流行游戏“刺激战场”跳伞地点选择的问题,这样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就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中对勾股定理的探究和思考就会更加高效,教学效率肯定会得到提升[2]。
(二)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空间,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情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只是暂时的,虽然会在不断的激发中,让学生产生期待,形成数学兴趣,但是这都是教学方法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没有真正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数学,了解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建立数学模型,从自身的意愿上喜欢数学学习。对于这方面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是缺失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推理数学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想象和创新,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变得自我抽象化,从而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找到趣味性,建立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概率事件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提供大量数据,让学生以此来分析概率的概念,了解随机事件的产生,从而将福利彩票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探讨和交流,从而学生就可以在交流中形成对生活中各种事情的判断,以及各种骗局的结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数学知识应用的概念,从而建立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尊重学生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养成
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到与自己同等的位置来处理教学中的问题,特别是初中时期的学生较为敏感,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就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这样可以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数学兴趣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变。以《旋转》这一单元的实践课为例,对于学生依据自己想象和理解创作的图案,教师不要以自己观念为中心对学生评价,可以先让学生阐述一下自己设计的理念和过程,这样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尊重,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有了详细的理解,然后就可以做出有效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得到了认可和肯定的答复,虽然有错误但是会产生下次改正的观点,对于数学学习就有形成较高的兴趣,教学的效率就得到了有效提高[3]。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在课堂中就能自主加入到课堂学习当中,主动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显著提升。鉴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生的喜好得以展现,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建立学生趣味数学的概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养成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科素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综合能力共同提高。
论文作者:张斌业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效率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