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进步观的人文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当代论文,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步观念既是对社会进步的客观事实之理性认同,又是在批判现状的前提下对社会进步的理想目标之价值追求。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与历史过程的“大观念”,进步观念涵盖了人类历史从过去经现在向美好未来的一维演进,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的相互贯通,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彼此映照。
在人类实现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中,进步观念先后采取了三种基本的嬗变形态,即近代理性主义进步观、现代西方社会危机论与马克思主义进步观。马克思主义进步观虽然创立于现代,在产生时间上与现代西方社会危机论具有共存性。但因其体系的开放性、理论的普适性与方法的科学性,从而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历史道路上获得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当代甚至未来都成为理论上具有真理性、实践中具有指导性的科学进步观。
在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导引下,当代进步观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意蕴,即将人置于社会进步的核心地位,强调对社会进步作出人文价值观照。
一、当代进步观的人文意蕴的基本内容 当代进步观认定,社会进步是对人而言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与人相分离的社会进步既不可能生成,又毫无意义。
社会进步的本质要义是,以人为核心的社会系统在性质上的变革、结构上的创新与功能上的优化,或是在人与自然能动关系的基础上与社会、人与人多重关系的历史性进化。
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人类活动的现实展开。人类活动凭借文化累积性的遗传进化机制,既继承过去的成果又作出崭新的创造,从而使人类社会在由过去经现在向未来的无限演进中既保持连续性又体现间断性,使人类文化的历史洪流得以不断扩大与加速发展。同时,人类活动依靠自身功能的发挥,在主体客体化的外化形式中不断创造出各种客体力量,在客体主体化的内化形式中实现对人自身的全面塑造,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性生成。
社会进步的总体表现是人的自由的获得与扩展。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摆脱盲目的自然力量的束缚,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不断摆脱异己的社会力量的压迫,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摆脱保守的传统观念的禁锢,具体获取与日渐扩展的主体自由、社会自由与精神自由恰恰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总体表现。同时,人类活动及其产物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人向自由的一次迈进。
社会进步的基本目标是人的能力的发展与增强。一般而言,人类追求和实现社会进步,不外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类生命存在的维护、延续与优化、进化。具体来说,社会进步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人的实践能力、交往能力与认识能力,以便能动地变革现实世界,合理地调节社会关系与科学地把握客观对象。虽然在人类历史中外在的目的一度成为社会进步的自发追求,但发展人的能力本身作为自觉的目的必将成为社会进步的最高的目标与必然趋势。
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是人的需要的满足与更新。人的需要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人类既要追求效率,又要追求秩序,也要追求意义,这些物质需要、合群需要与精神需要的满足,正是体现了社会进步的共时态结构。但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了新的需要”(马克思语)。由于需要具有层次递增性,因而社会进步的历时态结构就展示为,人的需要与人的活动之间在历史进程中的互动、需要的无限性与满足的相对性之间在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各种不同需要在满足次序与程度上的制衡。
二、当代进步观的人文意蕴的内在根据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之所以突现了社会进步的人文意蕴,是由于人既是人类活动的主体,又是价值关系的中枢。
人是人类活动的主体。人在变革现实世界的创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与能动地位。人是人类活动的发动者、操纵者与调控者。人设定着活动目的,掌握着活动手段,确立着活动内容,选择着活动方式,调控着活动过程,反馈着活动结果,把持着活动方向,校正着活动偏差。同时,社会进步根源于人类活动在累积基础上的创新,本质上是人类活动在空间结构上的拓展与在时间序列中的演进相统一的状态,是人类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契合的运动过程,是人类活动由必然向自由的历史转化。既然人是人类活动的主体,社会进步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那么由人类活动所造就的社会进步就势必应把人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应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
人也是价值关系的中枢。价值是一种“关系态”。在价值关系中,尽管价值具有客观基础,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侧重于主体性的关系,即人是物趋向的中心,物为人而存在,它体现了人类活动中的合目的性原则;如果说主体的现实需要是物是否具有价值以及有多大价值的支点,那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则是实现物对人的价值的关键。同时,社会进步作为追求着自由的人对社会整体的进化与创新所作的肯定性判断,与人的价值规范性立场密不可分。因为社会进步所立足的实然状态不只是作为一种客观事实而存在着,而且也是作为一个效用世界、意义世界与价值世界而存在着,体现了事实与价值的矛盾运动,带有明显的肯定性评价色彩;换言之,进步效应由人承受,进步评价由人实施,进步意义由人分享。既然人是整个价值关系的中心,既然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规范性不可分割,那么人的发展对社会来说显然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而客体方面的进化与创新无非只是人的发展的条件、手段、基础与前提。
三、当代进步观的人文意蕴的合理界限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所弘扬的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是以承认与尊重客体的制约性和人的受动性为前提的。
人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要建立于尊重自然规律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真正家园、可靠根基与强健母体。在认识与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承认自然界的独立性、先在性与价值性,要正确揭示与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要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处于动态联系中的系统整体,要自觉树立生态伦理意识。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规律,以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统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要科学预见并自觉调节自身活动的后果及其或远或近的“自然影响”,要注意保持与恢复自然系统的承受能力、平衡功能与再生潜力,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由盲目征服与单纯索取的对立关系变为合理开发与和谐互促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才可实现预期的目标,社会进步也才能协调而持续地向前推进。相反,一旦因过分张扬人的主体性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陷入严重冲突状态,社会其他领域的进步势必受到阻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将受到威胁。
人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也是立足于个体与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在作出人文价值观照时,以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从逻辑上说,个体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个体是要素,整体是系统,个体的交互作用形成了整体,整体是个体力量的有机性扩展与放大;调动个人积极性是促进整体发展的内在条件,整体的发展则为个体的发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在人类历史中,虽然存在着牺牲个体的整体进步与否定整体的个体发展两种极端,但这种矛盾对抗形式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环节;而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创造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其他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的和谐社会。这一和谐社会将是对个体与整体均无发展的“原始丰富性”的真正超越。因此,马克思主义进步观既批驳整体本位论,也否定个人原子主义,而是倡导与憧憬整体与个体协调发展的理想境界。
人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把主体尺度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在评价社会进步现象时,选用的是以客体尺度为基础、以主体尺度为核心的综合尺度。由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类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相统一的存在形态,社会进步本身也无非是社会客体与主体在历史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目的性变化。因而只有运用综合尺度,才能客观地把握社会进步的事实基础与客观展现,才能深入地探究社会进步对人的意义生成与价值确证。相反,脱离了主体尺度的客体尺度是无意义的,丢弃了客体尺度的主体尺度是抽象而虚幻的,单纯的某种尺度都不能全面地揭示社会进步。综合性评价尺度的运用,既反对“见人不见物”的一个极端,也否定“见物不见人”的另一极端,而且要把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创新与精神文化的进步等内容作为基础性因素加以吸收,把人的能力的增强、素质的提高、自由的实现与需求的满足等内容作为主导性因素加以展现,从而在人与物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定性把握与定量分析相协调的形式中,全面而科学地评价社会进步。
四、当代进步观的人文意蕴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进步观所突现的人文意蕴,从超越过去、影响现实与导引未来三个维度上展现着自己的历史地位。
在超越过去这一维度上,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实现了进步观念发展史中的伟大变革,扬弃与超越了前两种进步观念的片面价值取向。近代理性主义进步观弘扬了物质利益取向,强调征服自然与获取财富是人类理性力量的内在要求,认定财富的积累、秩序的增强与社会进步之间具有等值关系。但却把人贬低为创造物质财富的单纯手段,抹煞了人对社会进步的核心意义。现代西方社会危机论虽然突出了人文价值取向,并着重揭示了社会进步中的危机与客体反主体化效应,但他们所关注的人不仅是高居于“虚妄的群众”之上的孤独个体。而且是一种不受任何理性与逻辑的规律限定的非理性存在物,因而是片面的。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在创立、发展与完善的历史进程中,突现的是以客体尺度为基础的主体尺度,强调的是整体与个体协调发展的主体尺度,因而在价值取向上既扬弃了理性主义进步观,又超越了现代社会危机论。
在影响现实这一维度上,马克思主义进步观所突现的人文意蕴以及在客体尺度基础上着重运用的主体尺度,因其理论上的科学性与运用中的有效性,在当代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与切实的呼应,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当代进步观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当代发展理论与现代化理论在反思“有增长无发展”的严峻现实与经典发展观的偏狭思想之基础上,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在的“新发展观”;把理论关注的重心由单一的经济发展引向综合的社会发展,从致力于物的发展引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强调人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心与最终目的,认定人的发展应占绝对优先的地位,主张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在导引未来这一维度上,马克思主义进步观的人文意蕴为解决当代全球危机与实现未来进步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当代进步观认定,当代全球性危机的爆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对抗关系,它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陷于困境,使社会进步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性危机产生的原因正在于人自身,即人类片面追求狭隘的眼前利益与局部利益,在错误观念的指导下从事着盲目的活动与分散的活动,因而它归根到底表征着人本身的危机。改变现状、克服危机与走向未来进步的出路在于,以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统摄眼前利益与局部利益,合理调节活动目标,切实控制活动过程,及时补偿活动代价,努力消除人类活动的不良后果及其或远或近的自然影响与社会影响,不断实现人类活动的自主化与自决化。为此,在直接性上无疑需历史地变革旧的生产方式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逐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引到共产主义前途上;而从深层次上则需要进行人本身的革命,即变革人的观念、改善人的行为、增强人的能力与提高人的素质。由此,当代进步观对人类的困境与未来的进步并不表示消极悲观,也不坚持盲目乐观情调,而是选择一种革命的、批判的与审慎的乐观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