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为道德分亮绿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绿灯论文,名校论文,中国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在2003年高考前夜因勇斗歹徒而多处负伤,他带伤走进了考场。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距清华提档线还差44分,但最终被清华大学“特招”录取。
考前惊变 带伤进考场
张亚超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2003年5月初,新乡市举行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满分750分,张亚超竟考了722分,总成绩排在了全市四区八县的第一位。张亚超在学校的人缘也非常好,还有很好的组织才能。他一直担任班长,还是省级三好学生。
高考前夜,6月6日凌晨3时许,张亚超突然被一阵轻轻的脚步声惊醒了。“有贼!”张亚超心里一惊,顿时睡意全消。他跟了出来,从一楼找到二楼,再从二楼找到楼顶的平台上。突然,他发现,就在距他一步之遥的鸽子笼后面,躲着一个贼头贼脑的男青年。“抓小偷!”这一次,张亚超一点儿都没有迟疑,一边喊着一边向小偷扑去。
那小偷顺势往旁边一闪,然后利用张亚超冲过来的惯性,揪住他的一只胳膊往前一推,一把将张亚超从二楼楼顶推了下去。张亚超“扑通”一声重重地摔到了楼下。由于是右上肢先着地,右臂被压在了下边,他顿时感到疼痛难忍。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强忍着剧痛从地上爬起来,追上了从楼顶上跑下来准备逃窜的小偷,用尚能活动的左手紧紧地拽住他的后衣襟,大声吆喝着不放他走。眼见着再僵持下去就很难脱身,已经急红了眼的小偷一把抓起了地上的酒瓶,对着张亚超的脑门就是一下。张亚超一下子被击倒在地上,脑门上顿时血流如注……
经查,张亚超的头部有一道2厘米长的钝器伤口,失血比较严重,右手臂韧带和软组织多处受伤。
带伤上阵的张亚超,成了一中考点一道别致的风景。
6月17日,高考结束不久,新乡市一中就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对张亚超的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表彰。面对鲜花和掌声,小小年纪的他当场作出决定,将有关方面奖励给他的1000元见义勇为奖金,捐给本校贫困生。
考试失利 出现转机
由于前面述说的原因,考虑到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尽管如此,在每一志愿栏里,张亚超还是毫不犹豫地填上了“清华大学”四个字。
“明知成绩可能会受影响,为啥还要报清华?”老师曾问了张亚超一句。
“因为上清华一直都是我的一个梦。”张亚超很认真地答道:“就算今年真的考不上,那也没啥,大不了从头再来,反正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
在焦急的等待中,高考成绩揭晓了,张亚超只考了556分。根据河南今年的分数线,他的这一成绩,比本科建档线高出了21分,比重点建档线却又低了19分。
老师和同学们都替张亚超感到惋惜,说要不是高考前夜那场变故,他绝对不会只考500多分。爸爸妈妈怕他思想压力太大,就劝他说:“考不上清华,能上个一般大学也不错。大学毕业以后,你还可以考清华的研究生,照样可以圆你的清华梦!”张亚超听了,笑了笑,竟反过来劝起父母:“你们放心吧,这点儿小挫折,我还是能够承受的。我想回一中去复读一年,我保证,明年我肯定能一炮打响,而且目标就是清华!”
张亚超是个说到做到的孩子,7月15日,在征得父母的同意之后,他重新回到了母校,提前做起了复读生……
张亚超高考前夜斗歹徒并带伤走进高考考场的消息,经河南的媒体连续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来了广泛的好评。2003年8月15日,正在新乡市一中复读的张亚超,终于等来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考成绩比清华在河南的提档线整整低了44分的张亚超,因见义勇为,圆了他的清华梦。清华招生办公室的宗主任说,破格录取,在清华的招生史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像著名史学家吴晗、著名文学家钱钟书等,都曾是清华的特招生。但是,自“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因见义勇为而被破格录取的,张亚超算是第一个。
2003年8月17日,张亚超微笑着第二次走进了清华园,成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一名国防定向生。
自主招生作为教育部一项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今年开始在北大、清华等22所大学进行试点。
清华此举,在高校招生中正式推出道德分,并被有关人士认为是自主招生的一次成功实践。
无独有偶,2002年8月,一个低于录取线16分的四川考生被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
学生英雄救人不留名
1984年7月出生的刘俊兴是川南山区宜宾县一中的学生,父母都是大字不识、憨厚朴实的农民,但这并不妨碍刘俊兴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002年“五·一”节下午5点多,刘俊兴背着装满大米的背包告别父母后急匆匆地往学校赶,在山道与公路相连的岔道口这个天然站台,刘与许多出山的村民一起在候车。
突然,背后传来“咚”的一声重物掉入水中的响声,坐在公路对面崖上一位打瞌睡的老人不见了。而崖下2米之深的水里却溅起老高的水花,老人在池塘里拼命挣扎着。
没有丝毫的犹豫,刘俊兴丢下手中的背包,连衣服也未脱,朝着池塘飞奔,到了老人落水的地方,他抓着倒伏在池塘里的竹子下到水塘里。终于将老人的头发拉住了,但老人此时已昏迷,刘俊兴一手死死搂住老人的头部,一手紧紧拽住竹梢。这时,几位村民过来帮忙,大家合力将落水老人救上了岸。刘俊兴全身湿淋淋地回到学校,却对自己救人的事只字不提。第二天,老人的儿子给学校送来了感谢信,师生们才知道刘俊兴舍己救人的事迹。
北师大破格录取学生英雄
2002年8月,全国各高校的招生工作如火如荼,当北京师范大学负责录取新生工作的老师正忙着查考生志愿、分数时,一位四川省招办的工作人员拿着刘俊兴的档案向他们介绍说,这位考生政治表现非常好,但就是成绩差一点。
北师大负责人看了刘俊兴的成绩,离600分的调档线还差16分。是否破格录取这个考生,立刻在北师大和省招办人员中引起争议,反对的认为,这样做会不会与当年凭手上的茧巴厚就可以上大学的极端做法相似?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与当年纯粹“政治化”是两回事,给操行优良的学生一个深造和提高的机会,既是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人才,更是为弘扬社会正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表率,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最后,北师大招生人员拍了板:“这个考生我们破格录取他!”刘俊兴也由此成为四川省2002年第一个被重点院校录取的考生,也极有可能是中国高校道德分受益的第一人。
宜宾一中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对北师大破格录取刘俊兴感到非常高兴,他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对待见义勇为都是以精神嘉奖为主,很少有物质方面的奖励。而在当前这个经济转型期,一味强调精神而忽略物质,只会让精神嘉奖徒具形式而空泛无力,于是出现了在公众场合坏人猖獗、好人不出头的尴尬局面。即使有英雄出现了,也大多是流血又流泪的。我们不是将见义勇为庸俗化,要知道,见义勇为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啊!录取刘俊兴,有着不可低估的激励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从情理上来说,人们完全可以接受。但是,从法理上来说,这种加分站不站得住脚?最多可以加多少分?对其他考生来说,会不会有失公允?如何体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和其他考生相比,享受加分照顾便意味着特殊。这是对高考公平竞争的一种损害。某些高校将“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而不依此加分照顾,这是否更值得提倡呢?
自主招生条例呼之欲出
自主招生最难做的就是如何恪守公平、公正的录取原则。
清华的这次破格录取程序公开、严格,实现了程序正义。清华并没有因为听说了张见义勇为的事迹后,便轻率地作出录取决定,而是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邀请张亚超来到北京,先进行了笔试,再组织了10位教授对他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面试,在教授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后才录取了他。
高考在实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也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有许多品学兼优的考生只因考试成绩相差一两分,最终无缘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从2003年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试评价机制、倡导不拘一格取人才的选才观将产生积极影响。
法治还需要德治。当我们为道德失范、正义缺位、歪风邪气猖獗而气愤不已却又束手无策的时候,江泽民同志适时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法律不是万能的,道德的构建也是社会得以安定的重要元素。高校自主招收英雄学生,无疑为改善社会风气、弘扬正义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至于涉及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应该由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考虑,逐步完善,尽早出台自主招生的规定或条例。